《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教學設計

中國教育科研信息網 發佈 2022-12-04T08:31:05.447842+00:00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教學設計2022-12-03 08:21:00課題: 第1課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北師大版七年級上)課時:一課時 課型:新授課課程標準:以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為例,了解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教學設計

2022-12-03 08:21:00

課題: 第1課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北師大版七年級上)

課時:一課時 課型:新授課

課程標準:以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為例,了解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

教材分析:本課是中國歷史的開篇——古代史中首先遇到的人類起源問題。從元謀人,北京人到山頂洞人的演進過程,勾畫出了中華大地早期人類進化的輪廓,描述了中國民族的祖先早期艱難的生活歷程,從而揭開了中國歷史的序幕。

學情分析:本課內容比較抽象,科學性強,再加上離今天的現實非常遙遠,很容易帶來學與教的困難。七年級學生好活動,善於直觀生動的感性認識,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同時又比較陌生。因而學習這部分內容教師必須處理好學生主動參與和科學性知識講解之間的關係。歷史知識由遠及近與學生認知特點由近及遠之間的關係。

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細化課程標準,將課程標準細化為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知道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發現地點、生活年代、使用什麼工具(或生產技術)用火情況和生活狀況。

2、能力目標

初步學會細讀歷史地圖,文物插圖的能力,認識遠古人類從低級到高級的演進過程,運用考古材料,分析、想像、探究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為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原始人類遺蹟最多的國家,中華民族歷史悠久而自豪。以考古知識的了解、培養崇尚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本課重點是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考古發現情況,推理分析遠古人類生產、生活狀況。

教學難點:教學難點是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逐步演進,勞動在人類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等抽象內容的理解。

教學方法:讀、探、議、練的方法。多媒體圖片、地圖展示法。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進入新課:師說:我們人類是怎麼來的呢?關於人類起源,過去有很多古老的神話傳說,比如中國的「女媧摶士造人」,西方的「上帝造人」之說。那麼人類究竟是如何產生的(或起源)呢?人類初期是怎樣生活的?(吃、穿、住、用、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和探究,「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由此進入新課期。

2、介紹學習目標

①知道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發現地點、生活年代、使用工具(或技術),用火情況、生活狀況。

②認識遠古人類從低級到高級的演進。

③為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原始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而自豪。

3、學生預習和自主學習。

學生明確自主學習第1課內容及範圍(P2一P5),發現自學中的問題,互相交流討論解決問題。教師進行全程指導。(5一10分鐘)。

4、教師引路、學生合作交流討論,師生互動,展示風采,探究達成教學目的。

(一)元謀人:

1、多媒體展示《中國原始人類主要遺址分布圖》教師教會學生識讀地圖,比如①圖上的紅色圓點是什麼意思?有哪四條大河?②這些小圓點多或少到什麼程度?③這些小圓點集中分布在什麼經過的地方?為什麼?④說明原始人類遺址分布有什麼特點?

2、考古工作者從元謀人遺址發現些什麼?(牙齒化石、石器、岩屑、燒骨)從這些發現可以分析(推斷)得出哪些結論?(人類活動(170萬年前)加工石器、會用火)。這是我國已知的最早的人類,發現於雲南元謀(珠江流域)。

二、北京人

1、通過學生閱讀教材P3一4的詳讀課文,教師要求學生像考古工作者一樣,發現了些什麼?(遺址的地點、頭蓋骨化石、骨化石、石器石渣、大量灰燼、動物骨化石、燒骨等),從這些發現分析(推)斷可得出哪些結論?①從骨化石可推斷生存年代、體質特點,可知頭的大小,模樣,可得頭部復原像。加工打制石器、會用火,掌握骨灰技術,可食用熟食動物肉類。②從骨化石及頭部復原像,可推斷北京人有什麼體質特徵?(直立行走,上肢具備現代人特點、下肢發展較慢,頭部保留猿的特徵,發展更慢)這是為什麼呢?從而啟發學生分析出勞動在從猿到人進化過程中有重要作用的結論。③從石器圖片可知(石器特徵有哪些)石器表面粗糙,不同形狀,可推斷製作方法簡單,分屬不同種類和用途。④從用火集中,分析火從哪裡來?火有哪些作用?得出什麼結論(提高人類適應自然環境能力,促進體質發展進化)。

⑤北京人憑藉簡陋的工具怎樣才能生存下去呢?討論探究北京人的群居生活。教師歸納北京人的衣(無),食(植物塊根、動物肉類),住(山洞)行(步行)。

(三)山頂洞人

學生閱讀教材4頁課文及插圖、找出,教師問學生,發現了些什麼?學生回答:魚骨、海蚶殼、骨針、小石珠、石墜。教師:請你推斷分析得出什麼結論?生答:捕捉水生物,懂得磨製、鑽孔技術、縫製獸皮衣服,裝飾愛美,人工取火。模樣與現代人沒有多少差別。教師引導學生:將山頂洞人與北京人比較,可得出什麼結論?生答:體質、生產生活、勞動技能有了提高,人類由低級向高級演進。

5、課堂小結,檢測拓展

利用《我國遠古人類簡表》學生完成,教師點撥,延伸知識。(附表見作業設計)

6、布置作業設計

①基礎題:將《我國遠古人類遺址簡表》填充完整

②能力題:依據上表,找一找他們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③提高題:依據上表及遠古人類發生的變化,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說明:(1)為必作,(2)中等以上學生作,(3)選作。

板書設計:

(一) 元謀人(距今170萬年,最早)

1、遺址中的發現

2、推斷的結論

(二)北京人(距今約70一20萬年,最豐富)

1、遺址中的發現

2、推斷的結論

3、勞動創造了人類本身

(三)山頂洞人(距今約1.8萬年)

1、遺址中的發現

2、推斷的結論

教學反思: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以教師為二傳手,以教材為載體的教學方法,符合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把課程標準細化,制定出明確可行的教學目標,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重點突出,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實現可行,難點突破,通過教師預設問題和啟發誘導,利用比較法來實現可操作,因而本教學設計可操作性強;誘導學生從發現的感性認識材料,推理獲得未知的理性認識結論,符合心理學和辯證法、歷史教學法要求;作業設計重基礎、有重點、有明確的層次性,作業量少而精,符合歷史作業有效性要求;這種「發現--推理--結論」的教學法,符合初中學生由感性認知到理性認知的心理過程,易於學生接受,同時也便於操作和推廣。

貴州省赤水市文化中學——鄒昌佺

中國教育科研信息網採編中心投稿郵箱: edunet@yeah.net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