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高等教育——清華學堂

孤心劍雨 發佈 2022-12-04T08:55:12.885010+00:00

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脅迫清政府於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賠償白銀4.5億兩白銀,美國分得3285萬兩。


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脅迫清政府於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賠償白銀4.5億兩白銀(本息合計9.8億兩,分39年付清),美國分得3285萬兩。1904年美國因續簽「華人排斥法」,國內人民在全國範圍內抵制美國商品,造成中美貿易急劇下滑,美國有意修復雙方關係,在駐美大使梁城及各界人士的努力下,美國決定退還一半辛丑賠款用於赴美留學生費用。

1904年10月28日,兩國草擬清政府派赴美遊學生規程,定頭四年年派100人到美學習,派足後,第五年起年派50人,直至此款用完為止;同時在北京設一所留美預備學校,自1909年1月1日開始實行。根據中美協議,清政府成立了「旅美學務處」,同時籌建旅美肄業館。1909年8月,清政府將「賜園」作為旅美肄業館館址。

1910年11月,遊美學務處向外務部、學部提出了改革游美肄業館辦法。唐國安為為遊美學務部肄業館選址清華園,故呈請將游美肄業館名稱改為「清華學堂」。1911年4月29日清華學堂正式開學。設中等科、高等科,各四年。學堂教學一切仿美國,高等科畢業後到美國學習兩年。後因辛苦革命爆發,學堂於11月9日停課。

1912年5月1日重新開學,10月改名清華學校,這時已取消旅美學務處,由唐國安任校長。1925年,清華學校設立大學部,開始招收大學生,並創建了國學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導師"——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等曾在此任教。1926年11月,清華學校成立第一個中共地下黨支部。1928年8月,改建成「國立清華大學」,這一時期的清華學子有竺可楨、侯德榜、茅以升、金岳霖、吳宓、葉企孫、周培元、張鈺哲、聞一多、潘光旦、馬寅初、楊廷寶、梁思成、顧毓琇、賀麟、王力等。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學校西遷,在湖南長沙,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聯合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4月,國立長沙臨時大學遷至昆明後,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抗戰勝利後,清華大學復校,並於1946年10月10日開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