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幼儀被徐志摩拋棄後涅槃重生,臨終前要求墓碑刻字「蘇張幼儀」

文史不假 發佈 2022-12-04T12:30:37.979903+00:00

在2000年時,由黃磊、周迅、劉若英和伊能靜領銜主演的民國言情劇《人間四月天》登錄螢屏,立即引起了不小的討論和爭議。


在2000年時,由黃磊、周迅、劉若英和伊能靜領銜主演的民國言情劇《人間四月天》登錄螢屏,立即引起了不小的討論和爭議。該劇藝術再現了詩人徐志摩的一生,著重講述了他和張幼儀、林徽因和陸小曼的感情糾葛。

本著尊重歷史和實事求是的態度,文史不假帶您走近徐志摩,走近這位譽謗滿天飛的民國才子。通過這篇文章,或許您會判斷出他究竟是「多情郎」?還是「負心漢」?

徐志摩(1897年1月——1931年11月),浙江省海寧硤石人,原名徐章垿,字槱森,筆名有南湖、詩哲、海谷和山谷等。我國著名的現代詩人、散文家和翻譯家,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和倡導者,代表作有《再別康橋》和《翡冷翠的一夜》等。

張幼儀(1900年12月——1988年7月),原名張嘉玢,上海市寶山區人。除了是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外,她還是我國的第一代女性實業家和銀行家,歷任東吳大學教授和雲裳服裝公司總經理等職,晚年移居海外生活並且逝世於美國紐約。

林徽因(1904年6月——1955年4月),原名林徽音,福建省福州市人。她是我國著名的建築師、詩人和作家,憑藉搶救景泰藍、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和設計國徽這「三大貢獻」而受人尊敬。

陸小曼(1903年11月——1965年4月),原名陸眉,江蘇省常州市人。她是我國近代的畫家和名媛,精通英、法、德三國語言,因為與徐志摩的婚戀而名噪一時,建國後病逝於上海市華東醫院。

1900年底,八國聯軍侵華的硝煙還未散去,位於江蘇寶山的巨富張潤之迎來了自己的第二個女兒,取名「嘉玢」。有幸出生在這樣的人家,她自然是金枝玉葉,得到了最好的教育和關愛。

1908年11月,統治滿清帝國將近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過世,臨終前指定醇親王載灃的三歲兒子溥儀即位。為了防止他專權,又特意留下了一道懿旨:

嗣軍國政事均由攝政王裁定,有重大事件須請皇太后懿旨。

滿朝文武都擔心隆裕太后會效仿慈禧,繼續把持國家的朝政大權。不過,她卻深知自己的能力和魄力都不及姑母,因而基本上放權給攝政王載灃,任由其推出了「皇族內閣」。

1911年5月,攝政王竟然同意皇族內閣頒布了《鐵路幹線收歸國有諭》,貿然宣布將已經私有化的川漢鐵路和粵漢鐵路都收回。受此影響,南方多地都爆發了聲勢浩大的保路運動,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趁著這股「保路運動」的風潮,四川榮縣率先宣布獨立,公然打出了反對清廷的旗幟。到了1911年10月10日,由蔣翊武和孫武等人領導的新軍起義取得成功,還推舉黎元洪為都督建立了湖北軍政府,史稱「辛亥革命」。

1912年2月12日,隨著隆裕太后偕宣統皇帝頒布了退位詔書,存續兩百六十多年的滿清政權走到了盡頭。當時,已經宣布脫離清廷的江蘇都督程德全也順應潮流,在蘇州創立了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張幼儀成為了第一批的女學生。

張潤之雖然是一介商人,但思想見識卻很先進,始終都跟隨辛亥革命的步伐。受此影響,他的幾個兒子也是革命黨人,逐漸在民國時期混得春風得意。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家四兒子張嘉璈陪同浙江都督視察杭州學堂時,一眼就相中了徐志摩這個小青年。

徐志摩的父親名叫徐申如,是當時的新派實業家,創辦了硤石當地的第一家錢莊「裕通錢莊」。作為家中的獨子,他從小就聰明伶俐,接受過良好的舊學教育和新學教育,屬於典型的「別人家孩子」。

張嘉璈向父親張潤之提議,將自己的妹妹張幼儀許配給徐志摩,並且向徐家提出了親事,雙方家長一拍即合。於是,這對尚未謀面的青年男女就稀里糊塗地成為了未婚夫和未婚妻。那一年,他才18歲,她才15歲。

張幼儀向來都乖巧懂事,儘管對於未來的他一無所知,但還是接受了父母的安排;而徐志摩儘管並不願意,但也無奈答應了這樁婚事。就這樣,二人被命運捆綁在了一起。

1915年10月,徐志摩和張幼儀終於完成了大婚,開啟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生活。她雖然是大家閨秀出身,但絲毫都沒有嬌生慣養的壞脾氣,大事小情都聽從公婆和丈夫的安排。

自小接受新學教育的張幼儀,竭盡全力表現出傳統婦女的美德。不過,她的一切努力和付出都白費了,完全沒能打動自己的丈夫徐志摩,新婚夫妻之間幾乎沒有喜悅感可言。

1918年7月,張幼儀為徐家誕下第一個孩子,取名「徐積鍇」,全家上下都歡聲笑語。這下,徐志摩終於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甚至沒好好抱抱自己的兒子就迫不及待地赴美留學。世界太大,我想去看看?

從美國克拉克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徐志摩在1921年轉赴英國留學,進入劍橋大學學習政治經濟。期間,他不僅遇到了昔日好友林長民,而且還結識了對方的女兒林徽因。從此,他變得「為愛痴狂」!變得「不顧一切」!

林徽因出生於浙江杭州,祖父林孝恂是滿清時期的進士,父親林長民是日本早稻田大學的高材生並曾擔任司法總長,叔叔林覺民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在這樣的家庭中,她從小就接受了系統的教育,而且容貌出眾和天資過人。

從北京培華女中畢業後,林徽因跟隨父親一同遊歷歐洲,也算是陪他散心了。當時,林長民主張「依法治國」卻遭到了段祺瑞的掣肘,憤而辭去了司法總長的職務。

剛到英國不久,林長民就受到了徐志摩的盛情接待。憑藉著溫文爾雅的外表,憑藉著氣度不凡的談吐,憑藉著卓爾不群的才氣,他很快便征服了青春懵懂的林徽因,還以嚮導的名義帶她四處遊玩。

徐志摩認為,這才是愛情,這才是他所心心念念的愛情!在這種情緒的滋潤下,他的靈感噴薄而出,接連創作了許多的經典詩歌,比如《偶然》、《山中》和《雪花的快樂》等。

這段時期的徐志摩過得悠哉悠哉,佳人在側,名作不斷,偶爾也會寫信問候一下家中的父母。可是,他卻忘記了自己已經有妻有子,甚至在家書中都隻字不提,顯得非常薄情寡義!

得知張幼儀的不幸婚姻,二哥張君勱非常心疼,於是開始頻頻向徐志摩施壓,也向徐家父母施壓,要求他們同意妹妹也前往英國一起留學。無奈之下,他終於不情不願地同意,還虛情假意地寫信問候妻子並且邀請她前來伴讀。

為了修補夫妻感情,張幼儀愉快地登上了前往英國的客輪,憧憬著美好的未來。不過,隨著輪船抵達英國港口,隨著徐志摩前來接她,所有的幻想都破滅了,就像趙本山在小品《心病》中的台詞一樣:我這心哪,拔涼拔涼的!

那麼,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若干年後,張幼儀在自己的回憶錄《小腳與西服》中這樣記載:

徐志摩穿一件瘦長的黑色大衣,脖子上還圍了白絲巾。雖然我從沒看過他穿西裝的樣子,可我曉得那就是他,那種態度一眼就能看出來。因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兒表情的人。

剛接到萬里迢迢趕來的妻子,徐志摩沒有噓寒問暖,也沒有深情擁抱,而是直接帶她去了一家商場,購買了洋裙、手套、皮鞋、手包和絲襪等物。看來,他是看不慣自己的妻子,覺得土裡土氣的中式旗袍給自己丟臉了。難怪,張幼儀會這樣傷心地表示:

在那個人的眼裡,我依然是一個「tu包子」。

夫妻二人都沒有工作,張幼儀又不好意思向娘家開口要錢,所有開支都依靠徐家匯款。因此,他們的生活並不富裕,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拮据的。

即便如此,徐志摩依然在學習之外大量交際,而且吃穿住行都不知節約,甚至還要時常出入商場、劇院和咖啡館等。當然,他從來都不帶張幼儀,而是帶著林徽因或者其她人。

為了維持家庭生計,張幼儀只能繼續委曲求全,甚至還要出去幫工掙錢。徐志摩雖然看不起自己的妻子,雖然不願意與之傾訴衷腸,但身體卻非常誠實,導致她在抵達英國不久便再次懷孕了。

在妻子懷孕期間,徐志摩竟然不知道收斂,繼續狂熱地追求林徽因,甚至還要求張幼儀把孩子打掉。對此,文史不假不得不表達心中的憤慨:真是渣男一枚!

張幼儀已經答應了丈夫的打胎要求,但由於家中匯款延誤而錯過了時間,不得不決定將孩子生下來。一怒之下,徐志摩竟然拋下妻子離家出走,她要不是為了腹中的孩子,已經做好了自殺的準備。

孤身一人挺著大肚子身處異國他鄉,張幼儀的處境萬般艱難。在這種背景下,她向身處法國的二哥張君勱求救,立即得到了「萬勿打胎,兄願收養」的回覆,也得到了一筆匯款作為路費。

1921年秋,張幼儀終於跨越英吉利海峽來到了法國,得到了二哥張君勱的悉心照料。痛哭之後,她已經做好了結束婚姻的打算,準備通過「放手」來成全對方,也成全自己。哀莫大於心死!

拋妻棄子以後,徐志摩自以為「解脫」,自以為「無礙」,於是更加瘋狂地追求林徽因。相比他的不顧一切和孤注一擲,她卻顯得更加理智,不斷審視著這段關係。

在父親林長民的勸說下,林徽因終於清醒過來,悄然回到了國內,而且開始了新的戀情。可以說,她是以一種逃避的方式間接拒絕了徐志摩,也拒絕自己成為眾矢之的。

在法國期間,張幼儀寫信如實向徐家父母匯報了自己的處境,也控訴了徐志摩的喜新厭舊。不過,她依然表示會將徐家的骨肉生下來撫養,安慰公婆不要擔心此事。

感動之餘,徐志摩的父母不僅痛斥了兒子,而且承諾每月都會寄來生活費給張幼儀。富裕的張家自然不稀罕那些生活費,但對於徐家老人明事理的態度還是表示了認可。

1922年1月,張幼儀被七弟張景秋接到德國柏林居住,還在2月24日生下了二兒子「徐德生」,外文名「彼得」。不過,她對於這個外形酷似丈夫的兒子非常厭惡,甚至還在回憶錄《小腳與西服》中這樣表示:

當醫生把兒子抱給我看時,差點兒就哭出來了。因為,我想要的是一個女孩,一個按我的模子刻出來的女孩,而不是徐志摩的翻版。

張幼儀產子後不久,徐志摩就迫不及待地帶著金岳霖和吳經熊等人來到德國。不過,您千萬不要誤會,他並不是來懺悔的,也不是來探子的,而是專程逼迫妻子簽署離婚協議的。

原來,林徽因已經不告而別回國,徐志摩迫切需要這一張離婚協議來恢復單身,即便妻子尚在坐月子都無法轉圜。早已經死心的張幼儀,甚至不願意看到這個負心漢,平靜地簽署了離婚協議書。

和平離婚後,徐志摩顯得非常激動,平生第一次對妻子產生了好感。甚至於,他還毫無掩飾自己的喜悅之情,寫了一首《笑解煩惱結》寄給張幼儀,內容要多無恥有多無恥。接下來,筆者引用其中的一段內容:

此去清風白日,自由道風景好。

身後一片聲歡,爭道解散了結兒。

1922年9月,徐志摩留下了一首《康橋再會吧》,開開心心地啟程回國,準備當面告訴林徽因自己已經單身。到了11月6日,他竟然沒羞沒羞地在《新浙江報》刊登了一則消息——「徐志摩和張幼儀的離婚通告」,立即引燃了整個民國。

除了離婚本身以外,所有人都對徐志摩的態度和情緒表示了費解,甚至是氣氛。難道,曾經的婚姻果真如此不堪嗎?還是你本人如此不堪?

對於徐志摩的「高調離婚」和「隔空示愛」,遠在歐洲的張幼儀尚不能完全感受。但是,身在國內的林徽因卻不能裝作若無其事,因為誰都知道對方離婚的原因。

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真實關係,梁再冰多次提出了質疑和反駁,甚至抨擊《人間四月天》是在歪曲歷史。作為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女兒,她多次公開表示:

他們之間只有友誼,沒有愛情,更不是婚戀對象。破壞另外一個家庭而建立的婚姻,是母親感情上和心理上都絕對無法接受的。她曾說過,徐志摩並不了解她,他所追求的與其說是真實的她,不如說是他自己心目中一個理想化和詩化了的人物。

當徐志摩迫不及待地來到北平,卻發現林徽因已經接受了梁思成的表白。事實上,就在他刊登離婚啟事時,梁、林二人正在北海快雪堂松坡圖書館內約會,而且感情進展很快。

失望之至,徐志摩還是找到了林徽因當面告白,卻被結結實實地啪啪打臉。眼見已經如此,他只能含恨離開,也算是詮釋了最近張嘉倪在回應老公買超出軌時的六字箴言——愛得起,放得下

沒過多久,徐志摩就結識了生命中的另一個重要女人陸小曼,此時還是北洋軍官王庚的妻子。不過,也正是這個女人,最終成為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作為軍人,王庚屬於鋼鐵直男,前往東北赴任前居然委託好友徐志摩照顧自己的妻子。於是,他和她之間接觸頻繁,終於擦出了不該有的火花,成為了一段沸沸揚揚的醜聞。

離婚以後,張幼儀在二哥和七弟的多番鼓勵下終於走出了陰霾,從此開始了自己的涅槃重生。考入裴斯塔洛齊學院後,她專心攻讀德語和教育學,逐漸成為了新時代的知識女性。

1923年春,張幼儀二兒子彼得的體內發現了寄生蟲,因為處在腸胃和皮膚之間而難以取出,多方求醫都沒有成功。兩年以後,不足三歲的孩子竟然病故了,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包括那個見異思遷的徐志摩。

彼得死後不久,徐志摩也抵達了德國柏林。不過,他不是來探望兒子的,而是為了躲避國內輿論的,畢竟勾引有夫之婦陸小曼實在是有辱斯文。

經過梁啓超和胡適等人斡旋,王賡終於在索取大量金錢後同意離婚。於是,徐志摩立即歡天喜地回國了,還在眾人的質疑聲中迎娶了陸小曼。

一般情況下,新人結婚時都能得到親朋好友和長輩尊者的祝福。可是,徐志摩和陸小曼的婚禮現場卻是狀況百出,作為恩師和證婚人,梁啓超甚至說出了這樣的「證婚詞」:

希望你們不要一錯再錯自誤誤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作為行事準則,不要以荒唐享樂作為人生追求。最後,送你們一句話:希望這是最後一次結婚!

徐志摩再婚後,張幼儀也終於走出了人生陰霾。1926年夏,她離開歐洲回到了上海,前任東吳大學擔任了德文教授,後來又出任了女子商業銀行的副總裁和雲裳服裝公司的總經理。

陸小曼嫁給徐志摩後,繼續混跡於社交場所,除了抽菸、喝酒、跳舞、化妝、打牌和逛街外,再無任何的正事。後來,竟然還在孤悶之下染上了毒癮,整個人都變得完全頹廢了。

為了支付陸小曼的巨額開支,徐志摩只能四處兼職,除了在上海光華、南京中大和華東師範任教外,還寫稿子、做房產中介、合夥開公司……。當時,高校教師的收入是很可觀的,但這些工作所得都無法滿足妻子揮霍,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實在是自討苦吃。

陸小曼的生活有多奢侈?在上海租住花園洋房,還要配備司機、傭人、廚師和西點師,還有一個家庭醫生。另外,她的衣服和鞋子都是最高端的私人定製,還喜歡喝咖啡、品甜點、吃西餐、做頭髮……。

得知徐志摩的處境如此不堪,張幼儀並沒有落井下石,反而多次去接濟對方。也就是說,他非但沒有支付任何的撫養費給妻小,反而還從她那裡「打秋風」,儼然就是負心漢+軟飯男。

徐志摩的母親去世後,作為父親的徐申如竟然不理他,還堅持讓張幼儀回家主持喪事。這件事,搞得徐志摩和陸小曼都灰頭土臉,作為「兒子」和「兒媳」竟然不被承認,反而由「前兒媳」操持一切事務。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前往北平去聽取林徽因的演講。為了節省機票,他竟然搭乘了安全係數不高的郵政飛機「濟南號」,結果在飛行途中失事墜毀。

徐志摩墜機失事後,父親徐申如繼續安排「前兒媳」張幼儀來主持喪事,對「兒媳」陸小曼卻視若無睹。因此,她在喪事後大病一場,不得不戒掉了鴉片,而且變得深居簡出反省自己。

作為徐家的正牌兒媳,徐申如不得不向陸小曼支付撫養費。不過,隨著她與翁瑞午相戀和同居,老頭子變得怒不可恕,宣布斷絕關係並且停止匯款。

張幼儀雖然並不喜歡陸小曼,但看到對方生活窘迫,還是產生了惻隱之心。於是,她以兒子徐積鍇的名義向繼母陸小曼匯款,也算是盡到了一個大姐的責任。

1949年,張幼儀離開上海遷居到了香港,在這裡遇到了蘇季之。他是一個勤勤懇懇而又踏實穩重的醫生,被妻子拋棄後獨自帶著四個孩子生活,全家依靠一間小型診所為生。

由於相似的感情經歷,張幼儀和蘇季之很快便走到了一起,還在1953年舉辦了簡單的婚禮。結婚後,她放下了自己女強人和女實業家的架子,全身心照顧丈夫和四個繼子,日子過得安逸而充實。

到了1967年,張幼儀和蘇季之一同遊覽了歐洲各國,還專程去了英國康橋和德國柏林。坐在康橋的河畔邊,她向他回憶自己的青春,回憶自己和徐志摩的婚姻,彼此交心徹談。

1972年,蘇紀之病重後住院接受治療,彌留之際還緊緊攥著張幼儀的手不鬆開。料理完丈夫的後事,她被自己的兒孫們接到美國紐約生活,度過了一段幸福的天倫之樂。

在晚年時,張幼儀整日都有孩子們相伴,卻還是時常想起自己的祖國。作為侄孫女,張邦梅曾經這樣問:

您究竟愛不愛徐志摩?

聽到這個問題,張幼儀竟然有些不好意思。不過,她仔細想了一會兒,還是平靜地回答:

我為他做過很多事,很多人都以為我愛他。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中,說不定我真是最愛他的。

1988年7月,已經八十八歲的張幼儀安靜地病逝於美國紐約,走完了自己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臨終之前,她並沒有任何的遺憾,滿臉都是滿足感,只是這樣低聲表示:

我的墓碑上要刻「蘇張幼儀」。

就憑這幾個字,完全看得出來徐志摩和蘇紀之,究竟誰才是張幼儀的一生所愛。歡迎留言評論,歡迎關注支持@文史不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