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慘遭淘汰!比利時為啥總是不團結?

內德看英超 發佈 2022-12-04T14:47:49.062302+00:00

如果你曾經對本次出征的比利時隊抱有什麼希望的話,那看到現在,他們肯定讓你失望了。先是老實人德布勞內公開表示「我們太老了,拿不到世界盃」,然後維爾通亨在輸球後回懟,「輸球也許是因為進攻球員太老,進不了球」,再然後,一家比利時媒體報導,阿扎爾、德布勞內、維爾通亨發生激烈爭吵,在盧卡庫的介入下才停止…

如果你曾經對本次出征的比利時隊抱有什麼希望的話,那看到現在,他們肯定讓你失望了。

回想整個小組賽,比利時基本場場都是集體擺爛大會——德布勞內魂不守舍,阿扎爾漢堡本色,穆尼耶屢次被爆,盧卡庫無能狂怒,45歲的亨利看著巴舒亞伊,滿眼都是自己65歲的樣子……

除了場上表現,比利時隊內也爆出不和傳聞。先是老實人德布勞內公開表示「我們太老了,拿不到世界盃」,然後維爾通亨在輸球後回懟,「輸球也許是因為進攻球員太老,進不了球」,再然後,一家比利時媒體報導,阿扎爾、德布勞內、維爾通亨發生激烈爭吵,在盧卡庫的介入下才停止……

當然,熟悉比利時的球迷都會說,這其實是他們正常操作。所以問題來了,比利時既沒爆過三棍段子也沒出過集體退賽醜聞,為啥大家都覺得他們自帶「不團結」的標籤呢?

或許,其中的一些原因要從歷史中找找答案。

強行聯姻的比利時人民

如今的比利時,全國人口一共1100多萬。其中56%住在北部的弗拉芒地區,挨著荷蘭,當地居民說荷語;34%住在南部的瓦隆地區,挨著法國,當地居民說法語;還有10%住在首都布魯塞爾及周邊地區,說荷蘭和法國雙語。之所以一個國家會說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是由他們的歷史上一段著名的包辦婚姻決定的。

在歷史上,弗拉芒人和瓦隆人壓根就是兩個不同民族。之所以之前哥倆沒鬧啥事兒,是因為他們作為不同的城邦一直不停的換統治者,鬆散統治之下民族情結不突出。比如,他們14世紀被勃艮第王朝統治;15世紀和荷蘭、盧森堡組成西屬尼德蘭,歸西班牙統治;1713年又劃給了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1794年奧地利被法國擊敗,比利時又被割讓給法國。

然而,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帶比利時走上了另一條道路。那次會議決定,把弗拉芒和瓦隆這兩個地區劃給荷蘭。這兩個地區的人民當然不甘心走上殖民地道路,然後兩個宗教、種族、語言完全不同的地區就決定:既然咱倆都不接受包辦婚姻,那咱倆就抱團獨立吧。

在法國七月革命的鼓舞下,1830年布魯塞爾人民起義爆發。10月18日,比利時宣布獨立,並把自己定為君主立憲制國家。然後,他們腦洞大開的選擇了一個德國人——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的王子利奧波爾德作為他們的第一任國王。嗯,給比利時人的腦洞跪了。

然而,獨立之後的比利時人發現,抱團之後的生活並不像想像中那麼美好。因為,當比利時只剩下兩個民族時,大家所有分歧和競爭都會被擺到檯面上,很難再像以前那樣和睦共處了。

荷語還是法語,這是個問題

最早獨立的時候,瓦隆區靠近法國東北工業區,有煤有礦有能源,工業發達。而弗拉芒人民的祖輩主要是種瓜種菜或者做小買賣,經濟遠不如瓦隆。那時候,弗拉芒人的中產階級如果想走向上流社會,就得先去學個法語,因為荷蘭語那時候連官方用語的地位都沒混上。於是,瓦隆就嫌弗拉芒拖後腿一直想著要獨立。

棕色區域為比利時煤炭區

後來弗拉芒區通過商貿漸漸富了起來,人口也逐漸超過了瓦隆區。經濟地位提高之後自然就開始要求其他地位也要跟著提升,於是弗拉芒地區對於「把荷蘭語變成官方用語地位」的呼聲就越來越高。面對這種要求,說法語的瓦隆人當然不同意,雙方經過長期扯皮之後,比利時政府決定——不管了!1932年,比利時政府做出了一個撂挑子的決定:

其一,荷蘭語和法語都成為比利時的官方語言。

其二,以比利時西部的科特萊克至東部的奧伊彭為分割線,把全國分為南北兩個賽區,北區說荷蘭語,南區說法語。

其三,將首都布魯塞爾作為雙語區。至於布魯塞爾郊區說哪種語言暫不做規定,每10年做次普查再決定。

是不是……真的……好隨意……

二戰結束進入後工業時代,瓦隆的資源也挖完了,他們逐漸變成了污染重又沒有發展前途的老工業基地,反而弗拉芒區的金融貿易越做越大。根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一般原理,比利時的肥皂劇也跟著翻轉。弗拉芒區表示,「我們現在也嫌棄瓦隆拖後腿,我們也要鬧獨立。」

弗拉芒是否獨立的問題,在之後的50年中一直就沒解決。2009年前後還鬧大了一次,當時弗拉芒人要求擴大自治權,而瓦隆人要求繼續維持現狀。由於兩邊誰也不妥協,於是比利時政府再次撂挑子不幹了,然後比利時就進入了長達541天的無政府狀態。生在一個為了熊貓放在哪個動物園都能上升到國會對噴的神奇國度,想統一意見真的很難。

而且,比利時國內瓦隆人和弗拉芒人的巨大矛盾,遠遠不像民族矛盾那麼簡單。在弗拉芒人眼裡,瓦隆人都是懶蛋,天生閒散不願意工作。而瓦隆人則認為弗拉芒人都是奸邪肖小,而且沒骨氣,在歷次歷史事件中一言不合就投降。

總之,他們相當的恨對方。

想說團結,真的不容易

話題說到這兒,大家可能會想到加泰隆尼亞人和巴斯克人的尋求獨立,還有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滲透入骨髓的相互看不上,但是至少他們還有統一的語言啊。如果英國四大足協合體,至少球員們在國家隊用英語是完全可以交流的。

但這事兒放到比利時,就完全不同了,因為比利時國家隊是需要翻譯的。

細心的球迷可以回看一下比利時的一些比賽錄像,開場唱國歌的時候,有些比利時球員是不唱的,因為他們壓根就不會……

是的你沒有聽錯,絕大部分弗拉芒人就只會荷蘭語,而瓦隆人只會說法語,所以比利時國歌《布拉班人之歌》有法語、荷蘭語和德語三個版本,如果大賽恰好放的是瓦隆人法語版,弗拉芒人就只能一臉懵逼的站著了。

這並非說明球員們不愛國。2007年,當時剛剛當選比利時首相的伊文斯-萊特姆接受採訪時,被問及是否會唱比利時國歌。面對鏡頭,萊特姆猶豫了一下說自己會唱一點兒,記者不依不饒讓他唱幾句。然後萊特姆張嘴唱出了……《馬賽曲》。首相尚且如此,真的不好要求球員更多了。

在這種情況下,比利時國家隊也一直存在著弗拉芒幫和瓦隆幫的競爭。曾經的比利時功勳教頭蒂斯有句名言流傳相當廣:「千萬不要召瓦隆人進國家隊,無論他有多麼優秀。」然後他自己說到做到,從來就沒有招入過純瓦隆人。好在,他的繼任者范西姆斯特沒這麼一根筋,他執教比利時國家對之後,一些瓦隆人和移民也陸續進入了國家隊。

不過,像比利時政府的組成一樣,要想帶好隊伍,比利時國家隊的主教練最好選個和兩個幫派都交流的人。前任比利時主帥威爾莫茨雖然執教能力一直受人詬病,但他卻能夠完美的扮演一個和事佬的角色。因為他是個瓦隆人,但是他娶了個弗拉芒媳婦,而且他會雙語。而現任主教練馬丁內斯乾脆就是個西班牙人,兩邊不得罪。

比利時國家隊的構成

現如今比利時隊的構成,簡單來說就是:打南邊來了幫瓦隆人,打北邊來了幫弗拉芒人,周圍圍滿了看戲的移民後裔。為了幫大家進一步了解,下面列舉一下比利時國家隊一些球員的民族構成。

德布勞內、維爾通亨、阿爾德維雷爾德、梅爾滕斯、特羅薩德、登東克爾、瓦納肯、德凱特拉雷、多庫都是弗拉芒人,阿扎爾兄弟、維特塞爾、卡拉斯科、穆尼耶、蒂特、卡斯塔涅、奧蓬達都是瓦隆人,盧卡庫和蒂勒曼斯是剛果後裔,庫爾圖瓦是個比利時混血兒,他爹是瓦隆人,他娘是弗拉芒人。

如果還區分不出來,那就看他們的履歷,弗拉芒球員大多出身於荷甲的青訓體系,而瓦隆小甜菜都是在法甲完成的養成。

總之,雖然沒有鬧出過大動靜,本屆世界盃舉步維艱也主要是因為人員老化而非內訌,但弗拉芒和瓦隆之間那些吵吵鬧鬧的事兒卻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這支球隊。

而且,大家都知道的,世界上有個國家叫荷蘭,他們的國家隊經常不團結;世界上有個國家叫法國,他們的國家隊也經常不團結。而比利時,一半法國一半荷蘭,那他們的不團結指數……

你懂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