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鷹《紀念碑》:二十年一部書,兩代人赤子心

新民晚報 發佈 2022-12-04T15:58:10.193843+00:00

《紀念碑》是王小鷹的第十部長篇小說,書寫改革開放初期女幹部史引霄復出工作後面對的複雜局面:她需要處理從回城知青就業、民營企業發展到舊城改造等大小事宜,也要面對社會發展中的人心變遷,以及兒女們踏上社會後不同的人生處境。

「剛剛邁入新世紀門檻之際的元月,我陪83歲母親來到安徽涇縣雲嶺,參加皖南事變殉難將士犧牲六十周年紀念活動。母親執意要去大山坳中的中村,當年新四軍教導大隊女生隊的駐地。母親還珍藏著新四軍教導大隊女生隊的通訊錄,隊員定居上海的有二十餘位,幾乎每年都有一兩個名字被畫上黑框。」她的心為女兵的故事深深觸動,決定為她們寫一部小說。11月27日,作家王小鷹受邀在「靜安講壇」分享長篇小說《紀念碑》的創作歷程。活動由靜安區圖書館與靜安區作家協會主辦。


從起心動念,到收集素材、採訪、動筆、成稿,前前後後,二十年。王小鷹說:「我寫這部長篇,是為我的母親而寫,也是為和我媽媽一樣的新四軍教導大隊八隊的女戰士而寫,我不要讓她們被歷史淹沒掉。」《紀念碑》是王小鷹的第十部長篇小說,書寫改革開放初期女幹部史引霄復出工作後面對的複雜局面:她需要處理從回城知青就業、民營企業發展到舊城改造等大小事宜,也要面對社會發展中的人心變遷,以及兒女們踏上社會後不同的人生處境。小說以史引霄一家的故事為切入點,讀者在書中看到的是革命前輩身影自歷史舞台上的漸退,和他們下一代在蓬勃社會發展中的成長與蛻變。小說中改革開放故事與革命往事相互交疊、兩代人的命運相互交織的豐富情節,描繪出一批老新四軍戰士及其後代,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始終以赤子之心報效祖國的鮮明形象,還原了20世紀70年代末以後改革開放的歷史場景。這也是一部為銘記革命先賢、於歷史深處重現擦亮理想與信念的小說,當下情感交纏著對過往記憶的追索,王小鷹寫出了作為革命老戰士的上代人與自己這一代人之間看似迥異實則內在相通的精神追求。

王小鷹表示:「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擁有理想到重建理想的艱難歷程,回望我們父母輩,為民族解放為建立新中國浴血奮戰的歷史,再反思我們當下的價值觀人生觀,讓老一輩的理想之光燭照我們。我希望寫出歷史迂迴曲折前行中的人,我希望寫出社會變革中的人。」

談及小說的名字,王小鷹回憶道:開始擔心用「紀念碑」作書名太直白,將它作了上卷標題。後來《收穫》編輯王彪先生建議把「紀念碑」作書名才能壓得住全篇,而後把「絕塵」作上卷標題。果然恰切,大家都很滿意。王小鷹希望通過小說表達一種對父輩、對理想、對生活的熱情與情懷,讓人們對脊樑有一個新的認識——「世界上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並為之而奮鬥。」而小說中的她們就是羅曼·羅蘭所說的英雄。

王小鷹1977年考入華東師大中文系,著有長篇小說《長街行》《你為誰辯護》《我為你辯護》《丹青引》《我們曾經相愛》等,曾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等。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靜安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趙麗宏致辭時談到:「王小鷹是一位非常純粹的真誠的好作家,她這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為讀者寫作,這些年來她克服了很多一般人無法想像的困難,從來沒有停止創作,沒有停止對文學的追求,她的作品都是對這個時代、對文學的思考,並用非同尋常的文字和故事告訴讀者。她的新作《紀念碑》時間跨度長,思想性深厚,非常有可讀性。」

(小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