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編74師三天覆滅!湯恩伯甩鍋:地形要合適,10倍也能頂住

熊熊講武 發佈 2022-12-04T21:01:59.566075+00:00

在戰爭中,速戰速決,以最小的代價、最短的時間,殲滅對方的精銳整建制部隊,對於戰爭的勝利是非常關鍵的。

在戰爭中,速戰速決,以最小的代價、最短的時間,殲滅對方的精銳整建制部隊,對於戰爭的勝利是非常關鍵的。

比如我軍在戰爭年代對敵作戰時,一向就非常強調打殲滅戰。

有些網友總是說,在自己的兵力、裝備等處於弱勢的情況是打不了殲滅戰的,這還真不是。

如果抱著這樣的死腦筋,那永遠打不贏仗,真正的活學活用、靈活作戰的本質就一句話:有什麼條件,打什麼樣的仗。

因為總的兵力、武器對比是一回事,但是戰場範圍很大,利用各項條件,形成局部的兵力、武器優勢的話,那不就能打殲滅戰了嗎?

當然有些網友又要說了,你用幾倍的兵力打人家是勝之不武。那麼請問這些網友:難不成打仗還必須要一對一單挑?這是什麼道理!

就比如說孟良崮之戰,總有些網友說華野用了9個縱隊才吃掉整編第74師,還很不服氣。

且不說所謂的9個縱隊打整編第74師是個偽命題;就算真的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這難道不是古往今來打勝仗的常態嗎?這有啥稀奇的?

事實上孟良崮戰役,就是在敵我力量對比總體上處於敵強我弱的態勢下,我軍通過靈活機動,抓住戰機,集中局部的優勢兵力,去打勝仗的典範。

我們先將雙方戰役中全部使用的兵力,做一個大致介紹。

首先,華野的確動用了當時能調動的9個步兵縱隊,然而它們並不都是雲集到孟良崮去圍殲整編第74師。因為在整個戰區並非只有這一支敵軍,雖然這是個常識問題,但還得強調下。

具體任務分配是:

第1縱隊、第4縱隊、第6縱隊、第8縱隊、第9縱隊擔負圍殲任務,當然其面對的敵人也不止整編第74師,還要割裂並抗擊整編第25師、整編第83師,並以一部阻擊整編第65師。

此外以第3縱隊阻擊整編第11師、第2和第7縱隊阻擊第7軍和整編第48師;第10縱隊阻擊第5軍;地方武裝阻擊整編第20師和整編第64師。另外,蔣軍還調了整編第9師前往戰區。

所以在孟良崮戰場,其實是5個縱隊以主力圍殲整編第74師的同時,還要打最近的整編第25師和整編第83師,並且阻擊整編第65師;在核心戰場之外,則是4個縱隊,對付另外一大圈國軍精銳部隊。

當然又有網友說了,千里馳援李天霞太滑頭了,根本不打仗。然而國軍自己內部調查認為,李天霞的整編第83師當時能動用5個團,由於之前戰損未及補充,因此缺額不少;在這種情況下還搭上了一個團並傷亡了3000多人,所以調查結論認為李天霞並不存在作戰不力的問題。

所以真實的孟良崮之戰是華野以並沒有特別大優勢的兵力,在短短三天時間內吃掉了國軍最強的整編師。

三天時間,抓兩萬多頭豬都抓不完的,總得給個解釋吧?

國軍第1兵團司令湯恩伯在戰後上報時抱怨甩鍋稱,孟良崮的地形太不友好了,重武器威力無法發揮、兵力蝟集一團亂跑亂撞、空投彈藥也落不到山上。

湯司令官最後的結論是,要是地形合適的話,即便華野真的以10倍兵力來攻,那麼也絕不可能在兩三天時間內擊破整編第74師。

要說湯司令說的有沒有道理,那多少也是有點道理的。

可問題是,下命令上孟良崮的是誰呢?對戰區最基本地理環境都不熟悉的又是誰呢?連基本陣地都搞不清楚,一團蝟集就上了山,周邊的陣地撒手不管,後路的垛莊就擺個人力輸送團,這也沒顯示出多麼高深的戰術水平嘛!說白了,還是自己的指揮不行,不能怪地形。

事實上整編第74師在最初遭到圍攻時就沒搞明白情況,張靈甫太自大了,以為華野根本不敢來吃它,結果到了明白點事兒的時候,就已經掌握不住部隊了。鑑於張靈甫的真實指揮能力,便是下意識地鑽山頭。

可問題是你張靈甫現在是張師長,不是張團長了。孟良崮你擺一個團倒還可以,一個師上去,那能不擁擠嗎?

所以,連老蔣在研究了戰術細節後的結論是:

當時全師有六團兵力,如果師旅團長平時有高深的戰術修養,能夠選擇適當的地形,配置兵力,構成周密的火網,則不論敵人兵力如何雄厚,決不能在一天之內解決我們。

總的來說,孟良崮之戰整編第74師覆滅那麼快的關鍵是什麼呢?

從華野這邊來說,作戰決心太牛了,達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在這種出其不意的背景下,在敵人還沒有清醒反應過來前,就將其逼到了絕地,從而實現乾淨、利落、整建制殲敵的目的。

在國軍這邊說,那就是問題一大堆了,所謂的最後到了孟良崮石頭山無非還是自己指揮能力差、連地形都不會看的緣故罷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