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香港是一個移民城市,五湖四海的人群匯聚於此,自然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文化傳統和民俗傳說。於是,極具特色的殭屍片便應運而生了,這類充滿恐怖、懸疑、鬼怪和搞笑氛圍的電影,成為了70後和80後的經典回憶。
早在1936年時,香港南粵影片公司就拍攝了《午夜殭屍》,被視為香港影史上的第一部殭屍片,講述被親哥殺害的年輕人變成殭屍回來復仇的故事。由於受到當時西方國家吸血鬼恐怖電影的影響,該片的殭屍形象更接近於吸血鬼「德古拉」。
偷襲珍珠港以後,日軍悍然發動了太平洋戰爭,最終在1941年12月25日迫使英軍投降從而占領了香港。由於受到戰爭的影響,剛剛誕生不久的殭屍電影也一度停拍。
日本投降後,香港逐漸恢復了社會穩定,文化產業也開始復甦。在五六十年代,陸續推出過幾部殭屍電影,比如《湘西趕屍記》和《如來神掌》等,不過並未形成體系,影響力也極為有限。
香港影史上第一部真正具有影響力的殭屍片,應該算是1974年由邵氏公司出品的《七金屍》。雖然,該片票房成績不佳,但卻開創了「功夫殭屍片」的先河,也極大地影響了日後的同類型電影。
1975年,劉家良的《茅山殭屍拳》將喜劇元素和民俗元素也都融合其中,逐漸形成了「恐怖+武打+搞笑」的模式。隨後,一系列的同類型電影紛紛出現,比如洪金寶的《鬼打鬼》,但似乎太過於偏重搞笑而忽略了恐怖氛圍。
1985年11月,由林正英飾演的《殭屍先生》橫空出世,徹底奠定了香港殭屍電影的基礎。該片的故事背景設定在民國時期,富豪任發在先父下葬二十年後起墳遷葬,請來茅山道士「九叔」做法事助陣,遂與殭屍展開了一場惡鬥。
《殭屍先生》的成功,充分證明這一題材頗具市場,短短几年間便出現了超過一百部的跟風之作。不過,無一超越前作,也無一超越林正英,使之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殭屍先生」。
林正英(1952年12月27——1997年11月8日),原名林根寶,著名的香港電影人和武術指導。先後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香港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和台灣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提名,因患肝癌而病逝於香港九龍聖德肋撒醫院,被譽為永遠的「殭屍先生」。
香港雖然很發達,但同時卻很迷信,拜神敬鬼之事非常普遍。即便是拍攝電影,也要擇定良辰吉日才會開機,還要切燒豬敬天地神佛以求得保佑,拍攝鬼怪片時更是如此。
據說,當年在拍攝《殭屍先生》時,期間就時有「怪事」發生,主演林根寶經大師測算才更名為「正英」以防止鬼怪妖邪附身。該片在上映後的二十餘年間,許多主創人員都離奇過世,更加重了這部電影的神秘色彩。
黃炳耀和黃鷹是《殭屍先生》的編劇 ,一個在1991年德國拍戲時突發心臟病身亡,一個在1992年被高利貸債主打成重傷死在家中,直到發霉以後才被人發現。兩「黃」向來具有才名,死時均不足五十歲,所有變數都出現在該片問世以後。
到了1997年11月,《殭屍先生》的主演林正英在經歷一連串離奇事件後突然過世。據說,他的靈堂中出現了大量的黑蝴蝶,直到蓋棺以後才逐漸散去,情形十分詭異,留下了「二黃一林英年早逝,個個沒有活過五十」的恐怖記錄。
雖然許多人對林正英之死的真相提出了疑問,但根據醫院診斷的確是肝癌致死。對此,就連他當時的女友「石榴姐」苑瓊丹也予以了證實,應該不存在太多的異議。
在「二黃一林」相繼過世後,《殭屍先生》的詛咒仍然沒有完結,片中飾演徒弟「文才」的許冠英也不幸過世。2011年11月8日,他在自己的家中猝死,被警方發現時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屍斑,而這天竟然還是「師傅」林正英的死祭日。
隨著《殭屍先生》主創人員的接連死亡,而且皆非正常的死亡,詛咒之說已經甚囂塵上。於是,擔任該片監製並多次在鬼怪片中出演角色的洪金寶不僅多次找大師測算,而且徹底告別了這一題材,甚至整個香港影壇也很少再有殭屍電影出現。
2013年10月,由麥浚龍執導,由錢小豪、陳友、惠英紅、樓南光和盧海鵬等人出演的《殭屍》上映。該片講述一個演慣殭屍片但已無戲可拍的老演員窮困潦倒,無奈搬入一座陰森詭譎的大廈準備自殺,卻遭遇了一系列的恐怖經歷。
《殭屍》的製作水準和觀影感受都還不錯,但卻再也無力重新翻紅該類型電影,最多也就是致敬經典罷了。看來,一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昔日的輝煌也難以重現了。
時至今日,依然有人還在懷疑,難道殭屍類電影真的存在科學不能解釋的現象嗎?難道所謂的殭屍並非空穴來風?而片中的趕屍匠也並非完全是藝術的虛構?帶著這些疑問,文史不假帶您探尋真相,一同走進「殭屍先生」林正英的傳奇世界。
林正英出生貧寒,家中有兄妹六人,他排行老三,僅讀了兩年小學便早早輟學謀生。十三歲時,他被父母送進了香港春秋戲劇院,拜在京劇大師粉菊花的門下,與洪金寶、成龍、元彪和尊龍等人成為同門師兄弟。
幾年後,林正英在朋友的介紹下轉行進入電影圈發展,最先是做龍虎武師,也就是今天的武術替身。後來,他受嘉禾電影公司邀請與李小龍合作,準備出任對方的替身演員。
李小龍當時已經成名,接受著眾人的追捧,第一眼就沒有瞧上林正英。都是習武之人,兩人因為話語中的火藥味十足而決心「比劃比劃」,竟然不打不相識成為了好朋友。
在拍攝完《唐山大兄》後,林正英成為了李小龍的御用武術指導,繼續合作了《精武門》、《龍爭虎鬥》和《死亡遊戲》等作品。可以說,二人在電影之路上互相成全,直到其中一人英年早逝。
李小龍過世後,林正英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走出哀傷,自然沒有太多作品問世。在昔日大師兄洪金寶的邀請下,他正式加入了洪家班並在《鬼打鬼》中客串捕快一角,初步嘗試從幕後替身和指導走向前台。
1985年初,導演劉觀偉得到了一個殭屍片的劇本,卻由於題材特別而遲遲沒有獲得投資,自然沒法邀請大明星出演。於是,他通過洪金寶找到了林正英,還順便帶上了許冠傑和錢小豪等人,通過兩班倒的方式無縫銜接拍攝,很快完成了《殭屍先生》。
《殭屍先生》總投資850萬,這在80年代無異於一次豪賭,製作方甚至做好了賠錢的準備。不過,該片竟然狂攬了2000萬的票房,更開創了殭屍電影的輝煌時代,林正英本人也紅透了兩岸三地。
隨著越來越多的殭屍電影出現,一些人可能會問歷史上是否真的出現過殭屍?這個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不過,這類型的影片也絕非天馬行空無的放矢,其最主要的靈感來源就是神秘的湘西趕屍。
湘西地區位於湖南、湖北、貴州和重慶的交界處,因為山高林密而使得交通不便和文化落後。而且,這裡的少數民族眾多,夾雜著不同的社會風俗和宗教習慣,瀰漫著充滿封建迷信和鬼神之說的喪葬傳統。
根據民間流傳,蚩尤部落在黃河岸邊與黃帝部落展開廝殺,被對方擊敗後罷兵撤退。為了將戰死的士兵帶回故土安葬,隨軍的祭師通過咒語將亡靈喚醒,全部跟在身後齊刷刷返回了湘西,這也就是「湘西趕屍」的最早起源。
經歷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湘西地區長期處於閉塞和落後的狀態,關於趕屍的傳說也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只不過,這種現象和這種職業充滿了神秘色彩,始終令人既好奇,又恐懼。
從清朝中後期開始,關於湘西趕屍的記載逐漸多了起來。據徐珂在筆記小說《清稗類鈔》中記載:
西人之催眠術能催生人,而不能催死人,能催數小時之久,而不能催至數月之久。而黔、湘間有送屍術,則以死屍而由人作法,進止聽命,可歷數月。必兩人行之,乃有效。
通常,一個戴氈帽的人會小心翼翼地走在前面,手持小鈴鐺並且嘴裡念念有詞,後面跟著幾個披黑衣的「人影」,整齊地跟在後面,這就是「湘西趕屍」。其中,走在前面的叫作「趕屍匠」或「領屍匠」,那個小鈴鐺叫作「攝魂鈴」,額頭貼著的黃紙叫作「鎮魂符」,披著的黑衣叫作「裹屍布」。
作為一個極其特殊而又極其詭異的職業,趕屍匠少有人知。因此,他們的准入門檻非常高,以一種密不外傳的方式收徒,然後代代相傳。
趕屍匠收徒異常嚴格,也異常謹慎,而且秉持著寧缺毋濫的原則。首先必須是十六歲以上的成年男子,而且必須身體強健有力,如果相貌猙獰和面容醜陋就更好了。
就像殭屍電影所演繹的那樣,趕屍匠收入徒弟後會安排他初學一些技能,比如背皇曆、畫靈符、扎紙人、看陰陽和定風水等。三年以後,只有成績優異者才有資格出外勤,俗稱「走一趟腳」和「跑一趟活」。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死後都能通過趕屍回鄉安葬,「湘西趕屍」被分為「三趕」和「三不趕」。具體是,絞刑而死、站籠而死和砍頭而死的這三類可以,而身體疾病而死、投河上吊而死和雷打火燒而死的這三類不可以。
當趕屍匠接到訂單後,會帶著徒弟提前抵達刑場,等行刑完畢就開始念咒語做法事。如果死者的屍體殘缺時,再及時進行縫合和修補,還會將硃砂置於死者的腦門、胸膛心和腳掌等處,然後再以一道符壓住,算是鎮住了「三魂七魄」。
諸事辦妥後,趕屍匠會大喊一聲「起」,這些死屍便會應聲站立起來,亦趨亦步跟在身後。當然了,由於太過於恐怖,他們行動時只能在晚上,而且專挑偏僻之路。
趕屍匠雖然性質特殊,雖然晝伏夜出,雖然遠離世俗,但畢竟是人,需要找地方落腳休息。但是,他們選擇的路線都是人跡罕至的小路,自然鮮有客棧出現。
面對市場的需求和空白,有人迅速進行了填補,「趕屍客棧」便應運而生了。在潘粵明和辛芷蕾聯袂出演的《怒晴湘西》中,第一次詳細演繹了這種客棧,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一看。
綿延上千年的時間,湘西趕屍一直都若隱若現地存在著,歷朝歷代都沒有刻意打壓過,也沒有刻意扶持過。於是,它就這樣披著神秘的面紗存在著,直到建國後才被揭開了真相。
新中國成立時,雖然國民黨軍隊已經大部分被殲滅,但仍然有不少盤踞在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到了1950年,隨著第二野戰軍和第一野戰軍賀龍兵團大軍南下剿匪,順帶揭開了「湘西趕屍」的真相。
剿匪期間,有兩名解放軍偵察員負責進山勘察地形,恰巧在夜間碰到了一個趕屍的隊伍。由於他們都不是南方人,也沒有聽說過這種趕屍現象,所以被眼前的景象嚇得夠嗆。
出於軍人的警覺和職責,這兩個戰士悄悄尾隨了一個晚上,直到天快亮時這夥人才住進了一間破敗的客棧。好在,這間趕屍客棧有人值守,他倆通過打聽才得知這種趕屍現象在當地很常見。
為了擔心有土匪或者殘兵冒充,這兩名戰士還是敲開了門進行檢查,無意中揭開了「行業機密」。原來,「湘西趕屍」在流傳過程中已經逐漸簡化,趕的並不是屍體的全部,而是通過木棍將腦袋和四肢穿成串排在一起,前後兩端都讓活人抬著行走。
至於說,那些所謂的攝魂鈴、小陰鑼和鎮魂符什麼的,完全就是為了增加神秘色彩的道具,目的是為了避免被黑白兩道刁難。至此,「湘西趕屍」的真相終於浮出了水面。
通過江西衛視的《經典傳奇》欄目,一個名叫田鐵武的男子自稱是「湘西趕屍的最後傳人」,他不僅承認趕屍現象真實存在過,而且還能當場示範。只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這一行業早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台。@文史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