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埃及總統薩達特閱兵時身中34槍,臨終前說道:不可思議

湯糰說史 發佈 2022-12-05T17:10:37.424084+00:00

1981年10月6日,是埃及「十月戰爭」勝利8周年的紀念日。這天他們將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以此慶祝勝利。而作為「十月戰爭」的發動者和組織者,時任埃及總統的埃瓦爾·薩達特,會身著華麗的服飾,站在觀禮台上檢閱部隊。

1981年10月6日,是埃及「十月戰爭」勝利8周年的紀念日。這天他們將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以此慶祝勝利。

而作為「十月戰爭」的發動者和組織者,時任埃及總統的埃瓦爾·薩達特,會身著華麗的服飾,站在觀禮台上檢閱部隊。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薩達特興高采烈地閱兵時,竟然被檢閱部隊中混入的不法分子襲擊,最終不幸身亡。

在臨終前,他虛弱地對著一旁的妻子和同僚說了最後四個字:「不可思議!

那麼,薩達特為何會被刺殺?他臨終前說的那四個字又有何含義?

薩達特遇刺身亡

1981年,埃及為慶祝「十月戰爭」八周年紀念日這個重要日子,撥出了一筆專款對納斯爾城進行了裝飾。

受檢閱的部隊,也提前一個月就開始進行嚴格訓練,以便在檢閱時展現出埃及軍隊的雄風。

為保證這些受閱部隊對國家和總統的絕對忠誠,相關部門專門對受閱部隊進行了嚴格的審查,為了以防萬一,還規定受閱部隊的槍都必須是空槍。

這一切的運行都是這麼的井然有序,仿佛不會出現絲毫的問題。

轉眼間10月6日到了,埃及總統薩達特來到了觀禮台。

上午11點,在閱兵式開始前,一位穆斯林長老飽含深情地誦讀了幾段《古蘭經》的經文。薩達特捧著一個花圈,到離觀禮台200多米處的無名烈士墓碑前獻上花圈。

不久後,閱兵式正式開始。

隨著受閱部隊的緩緩走過,播音員們開始一一進行介紹。

當炮兵方隊通過觀禮台時,一輛炮車突然偏離了預定的行駛路線停了下來,人們開始還以為這輛炮車是出現了什麼問題。但沒想到車上忽然跳出4個人,其中一人趴在地上,另一人則如同離弦之箭一樣直奔觀禮台!

此時薩達特並沒有太多慌亂,他以為這個直奔觀禮台的人是給他來敬禮,以表示對剛才失誤的道歉。為此,他還特意站起身來準備接受對方的敬禮。

但薩達特萬萬沒想到的是,那個傢伙居然在沖向觀禮台之時,悄悄擰開了他藏好的手榴彈...

隨後,那人使出渾身力氣將那手榴彈朝薩達特扔去。

只聽「轟」的一聲,薩達特被手榴彈炸傷。那人見一枚手榴彈沒將薩達特給炸死,如同發瘋一般又向觀禮台連續扔出了三顆手榴彈。隨後,薩達特被手榴彈炸成重傷。

薩達特的秘書看到總統受到襲擊時,本想用觀禮台上的座椅擋一下,但自己也被剛才扔出的手榴彈炸傷,所以沒有辦法幫助總統。

而此時,襲擊者抱著將薩達特置於死地的心態,掏出了準備的槍,又向受傷的薩達特身上開了34槍!

整個襲擊的過程只有短短的30秒鐘,如此短暫而激烈的變化,打了總統衛隊一個措手不及。正當他們反應過來準備保衛總統之時,已經晚了。

深受重傷的薩達特,一臉詫異地對著旁邊的副總統穆巴拉克說道:不可思議!

總統夫人賈漢·薩達特已然心生絕望,她知道薩達特生存的希望已經十分渺茫。

在搶救的直升機到來後,賈漢·薩達特和丈夫一起前往醫院,並給在美國求學的兒子打了個電話,告訴了他這一不幸的消息。

不久,直升機來到了開羅的醫院,但結果可想而知,幾乎沒有人能在這樣的攻擊下存活下來。

下午2:40,薩達特不幸去世。

在薩達特去世以後,他的繼任者穆巴拉克副總統,為薩達特特製了一塊黑色的墓碑。

墓碑上的碑文這樣寫道:

薩達特總統,是戰爭中的英雄,是和平的英雄,他為和平而生,為原則而死。

碑上的墓志銘,是埃及人民和世界人民對薩達特的一致肯定!

在薩達特被襲擊以後,世界的各國反應不一。

有些國家對此表示惋惜;有些則覺得這是對他的懲罰;還有一些國家保持中立態度,他們認為既要追求刺殺者的責任,同時也要讓埃及重新回到阿拉伯國家的大家庭當中。

當時世界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反應也不盡相同。

美國對薩達特遭受刺殺表示了沉重的哀悼,並支持新的埃及領導人繼續執行「薩達特路線」。

而蘇聯因為薩達特的和平外交政策,嚴重損害了蘇聯在中東的國家利益,因此他們在《真理報》上大肆宣傳「達特遭到刺殺,是埃及人民對薩達特不滿」的具體體現。

不管國際上怎麼反應,我們在讀到這裡時要想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個「為和平而生的總統」薩達特,為什麼會遭受襲擊,並最終命殞於此?

在經過一系列的分析之後,可以將薩達特遇刺的原因,歸結為他的和平外交政策。

接下來,咱們來看薩達特「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和平外交路線!

薩達特的外交政策

薩達特遭到刺殺是因為十月戰爭紀念日,但是他登上「神壇」也是因為十月戰爭。

1973年,薩達特為了奪回被以色列強行侵占的西奈半島,趁著以色列舉行齋月的時候,發動了收復領土的「十月戰爭」。10月6日,在薩達特的命令下,埃及軍隊渡過蘇伊士運河,摧毀了以色列設置的巴列夫防線。

這次軍事行動因為事先準備充足,加上埃及進攻的部隊數量是以色列防守部隊的100倍,最終埃軍迅速突破巴列夫防線,跨過了蘇伊士運河,向西奈半島挺進!

隨後,反應過來的以色列迅速組織力量抗擊埃軍。

而聽到埃及已經跨過蘇伊士運河的消息時,其他的阿拉伯國家紛紛出兵幫助埃及作戰。

儘管如此,以色列還是憑藉高超的戰術以及美國的支持,最終與以埃及為首的阿拉伯聯軍打成了一個平手。

10月23日,美蘇兩國看到這種情況,立即下場對這場衝突進行調停。

10月26日,「十月戰爭」在美蘇的干預下宣布結束。

而薩達特也憑藉這場戰爭,在阿拉伯世界成為了繼納賽爾之後的新時期領袖!

但薩達特想以軍事手段收復領土的想法,在「十月戰爭」後遭到重大打擊,此刻的他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外交政策。

1973年12月,美國、蘇聯、埃及、以色列、約旦五個國家在日內瓦召開了一次會議,但五國卻並有達成什麼外交協議。雖說這次會議並沒有達成什麼實質性的外交成果,但對於埃以雙方來說,卻是邁出和平外交的第一步。

之後兩國在美國的調停下,簽訂了「脫離接觸協議」,最終雙方初步達成了埃及收回部分西奈半島領土。這份協議的簽訂以及實實在在的收穫,使得薩達特更加堅定了自己推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決心,並決定向美國靠近。

1974年,埃及和美國正式恢復外交關係。

1976年,薩達特廢除了《蘇埃友好合作條約》,加快了向美國靠近的步伐。

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推行和平外交政策不僅是薩達特一個人的個人意願,還是以色列本身的內在要求。

埃及在幾次戰爭中損失慘重,以色列本國的軍費因為連年戰爭居高不下,軍事工業因此畸形成長,嚴重阻礙民營工業的發展,以色列人民急需和平。

1977年,貝京當選為以色列總理。

貝京深知戰爭對於國家的影響,所以他在當政之初,就頻繁向薩達特發出和解的信號,並表示隨時準備和埃及進行談判,實現埃以雙方的和平相處。

於是,在美國的撮合及利益的共同驅動下,1977年11月薩達特出訪以色列,埃以雙方展開了一次深度的會談。

雖然雙方談得十分有深度,但因為分歧太大,最終沒有達成一個實質性的外交協議。

薩達特為了和以色列和平相處,請求美國出面調解埃以雙方的矛盾。時任美國總統的卡特深刻認識到埃及和以色列的衝突,對於美國在中東的利益來說是十分不利的。

於是他接受了薩達特的請求,並決定親自出面調解雙方的矛盾。

1978年9月5日到17日,薩達特、貝京和卡特在戴維營舉行了首腦會議,雙方就中東的和平問題進行談判。

會議前期,因為埃以雙方矛盾的存在,導致會談十分激烈,也沒有達成什麼會議結果。

儘管如此,薩達特和貝京深知,兩國人民深受戰爭的苦難和折磨,雙方需要和平的環境來發展本國的經濟,因此儘管分歧很大,卻並沒有人離開談判桌。

卡特也深刻認識到,如果美國能撮合埃以的和平,那麼將會讓美國的聲望在中東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說不定會還能徹底壓制蘇聯,或者將蘇聯的勢力趕出中東。

於是他決定向埃及和以色列都施加壓力,最終促成了雙方達成了「戴維營協議」!

1978年的「戴維營協議」的簽訂,為埃及和以色列的和平相處提供了現實的保障,也讓兩國的人民十分受益。

薩達特在與以色列簽訂和平協議以後,為了挽救衰敗的埃及經濟,決定實行鼓勵私人投資,推動經濟發展的政策。

在薩達特經濟政策的帶領下,埃及經濟獲得了一個高速發展時期。

並且薩達特也認識到,埃及不能只依靠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需要廣開財路,於是他決定憑藉埃及獨特的文明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

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埃及的旅遊業獲得了很好的發展。根據相關的資料統計,1974年來埃及旅遊的人數只有67萬,而到了1980年卻達到了125萬人。

旅遊人數的增加自然也會帶來,旅遊收入的增加,根據相關資料統計,1978年埃及的旅遊收入只有5.88億美元,到了80年代末卻達到了70億美元!

除此之外,埃及還有一個明面上的財源,這個財源就是蘇伊士運河,這條運河本是歐洲連接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最短海路。

但是前面因為戰爭的原因,導致這條重要世界道路一直通行不暢,在埃以雙方和解以後,這個問題自然而然迎刃而解。

薩達特為了讓這條財源穩定運行,投入大量資金對這條運河進行維護和加寬,以此滿足世界航運發展的需要。

根據後來的資料統計,埃及每年憑藉運河可以獲得不菲的收入,而這條河也成了埃及人民一棵重要的「搖錢樹」!

但是埃以和平相處,對於薩達特本人來說卻不是十分有利。因為在當時部分阿拉伯人看來,他和以色列和平相處,就是阿拉伯人的叛徒,併到處揚言要對他進行刺殺。

而許多阿拉伯國家也對埃及的行為表示不滿,並在不久將埃及趕出了阿拉伯國家聯盟。

這為薩達特後面被刺殺埋下了伏筆,最終讓他在被刺殺之時發出了「不可思議」的臨終遺言!

總結

埃及和以色列之間的和解,是薩達特「和平」外交政策的勝利,這場勝利不管對於薩達特本人,還是埃及人民來說都是一個值得炫耀的成績。

薩達特也沒有辜負百姓的期待,成功使埃及的而經濟飛速發展。

但薩達特本人卻因為這一項和解政策,讓他付出了生命,令人既惋惜又心痛。

薩達特的一生,也正如他墓志銘寫的那樣:「他為了和平而生,為了原則的勝利而犧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