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中世紀早期,現代社會歷史與文化,匈奴與古羅馬的較量(上)

文史檔案局 發佈 2022-12-07T02:28:39.570783+00:00

另一位生活在十世紀的歷史學家烏赫塔內斯主教更直接、更明確地指出:「他,由Cadil在大亞美尼亞特爾達特的王位。如果我們原則上不反對第二個論點,那麼關於羅馬軍隊,就政治地位而言,存在著重大的疑問。

文 | 文史檔案局

編輯 | 文史檔案局

01

特達特三世大帝與亞美尼亞國家地位的恢復:298年羅馬-波斯戰爭

亞美尼亞歷史學家Movses Khorenatsi在他的亞美尼亞歷史的第二本書中指出:「在戴克里先(羅馬皇帝,公元前284-305年)統治的第三年)「(戴克里先第三年)阿爾薩德王朝亞美尼亞王位繼承人。

被謀殺的國王特爾達特二世的兒子特爾達特(三世)抵達,他以前住在羅馬皇帝的宮廷里。

到達 到亞美尼亞「帶著一支大軍」(摩西·霍爾二世 82,tr. R.W. 湯姆森)。

另一位生活在十世紀的歷史學家烏赫塔內斯主教(Bishop Ukhtanes)更直接、更明確地指出:「他(戴克里先),由Cadil在大亞美尼亞特爾達特的王位。

根據上述信息,G. 沃斯得出 的結論是, 由於羅馬和波斯之間的新衝突, 羅馬軍事駐軍被部署在 大亞美尼亞,作為高加索邊界免受高加索邊界的可靠保護。

波斯入侵的時候正如 G 所相信的那樣。亞美尼亞本身,在敵對行動結束後,總是扮演羅馬附庸的角色。是其在 外交政策問題上的衛星國(一種附庸國)。

如果我們原則上不反對第二個論點,那麼關於羅馬軍隊,就政治地位而言,存在著重大的疑問。恢復獨立後,亞美尼亞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不高。

首先應該考慮到來源本身的複雜性和模糊性——K的研究。圖馬諾娃和R. 湯姆森令人信服地表明。科學文獻中普遍接受的對莫夫塞斯·霍雷納齊的「歷史」解釋為五世紀的作品。

事實上他只生活在八世紀,並且接近本世紀中葉(更確切地說,甚至直接在50年代)寫了他的「歷史」,美化亞美尼亞Bagration家族並詆毀Mamikonian家族的代表。

但對我們來說,重要的不僅是莫夫塞斯作品的時間順序。在他的著作中犯了一個有意識的錯誤,聲稱特爾達特於 287 年「戴克里先第三年」即位。

這個錯誤與莫夫塞斯(或偽莫夫塞斯) 的意圖直接相關,以證明特爾達特在戴克里先統治期間皈依。

基督教並在戴克里先統治下為亞美尼亞施洗。眾所周知,這些王子對基督徒進行了大規模迫害。

在1961年之前出版的亞美尼亞歷史的一般評論中。在這方面,人們普遍表達了Trdat於287 年恢復王位的論點,而不是後來。

與此同時,已經在 1961 年,聖史蒂芬姆希塔爾教堂的牧師。拉撒路在威尼斯 P. 根據對各種亞美尼亞資料的比較,表達了這樣一種觀點。

即特爾達斯三世 的即位發生在 298 年, 他的洗禮在很久以後。

02

亞美尼亞是羅馬衛星國

在 314年亞美尼亞聖人格里高利照明者(Lusovorich)在卡帕多西亞凱撒利亞(Caesarea) 的地方議會被任命為主教。

亞拿尼亞語並不是指波斯國王納爾修斯的巴列維銘文,他於293年即位。這個銘文絕對證實了亞美尼亞研究人員的精闢猜想,從而奠定了堅實的文獻基礎。

在 293 年,大亞美尼亞是波斯的一部分,其次,亞美尼亞直到298年才獲得獨立,當時羅馬軍隊擊敗了納爾塞烏斯的軍隊。

波斯人的失敗改變了南高加索的力量平衡,有利於羅馬。結果戴克里先皇帝恢復了亞美尼亞王位,而國王特爾達特三世,早在252年就被波斯人驅逐。

因此,如果特達特三世真的只是在戴克里先的幫助下才重新掌 權 ,可以假設在 298 年之後。

亞美尼亞是一個附庸國,在外交政策 上從屬於羅馬,但在內政方面保留有限的自主權。

同時,不應誇大這種自治的程度,因為它的邊界是非常有條件的——希臘文本「格雷戈里的生平」證實了我們的結論。

西班牙埃斯庫里亞爾修道院收藏的手稿。這份極其重要的文件於 1946 年出版。

加里特斯,他強調希臘文本是早期亞美尼亞的翻譯,至今尚未倖存下來。因此,希臘語「照明者格雷戈里的生活」 的亞美尼亞原型反映了可追溯到梅斯羅普學校第一代學生更古老的傳統。

最後,在講述了君士坦丁特爾達特三世和照明者格雷戈里如何抵達羅馬之後, 《生活》的編纂者總結了他對Trdate的觀點,亞美尼亞國王「從羅馬人那裡獲得了(他)父親的王權。

國王特達特三世無法在戴克里先皇帝的領導下皈依基督教,戴克里先皇帝積極迫害基督徒,並派遣對領導羅馬人附庸國的特爾達特的相應任務。

所以亞美尼亞的基督教化只有在君士坦丁統治下才有可能,而且 似乎發生在313年米蘭敕令之後。從拉克坦提烏斯的話中,我們知道已經在 312 年的冬天了。

在羅馬擊敗對手馬克森提烏斯的君士坦丁回到米蘭,在那裡他的住所。

因此,希臘語「生活」一詞應歸因於 313-317 年期間,當時君士坦丁仍在義大利,並且在317年時他把他的住所搬到了多瑙河中部的錫爾米烏姆。

因此,我們可以質疑這種說法。

戴克里先時期的天堂以及君士坦丁仍然是附庸國。亞美尼亞在298年與波斯人的衝突中不是羅馬的軍事對手,但即使在恢復其國家地位之後,它仍然是羅馬的盟友。

因此,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都不需要在亞美尼亞 駐紮正規的羅馬駐軍。

03

凱撒馬克西米努斯二世達扎的亞美尼亞戰爭

因此,上述材料表明,亞美尼亞不能作為部署羅馬軍隊的基地,因為特爾達特三世是羅馬和亞美尼亞的一貫盟友。

在他統治期間,它始終 是一個附庸國,在外交政策方面是羅馬的衛星國,同時在外交政策方面保持一定的獨立性。

這些信息主要保存在教會史學的「父親」凱撒利亞的尤西比烏斯的《 教會史》中。

他報告說凱撒·馬克西米努斯二世達扎,303-313/314 年統治帝國東部省份(從 309 年開始 - 以奧古斯都皇帝的級別),對亞美尼亞人發動了一場戰爭。

杜切尼亞的結論是,馬克西明二世達扎沒有作為一個獨立國家與大亞美尼亞作戰,而是與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的亞美尼亞納哈拉爾人作戰, 拒絕迫害基督徒的人。

朱克曼強調,我們真的可以談談兩國的戰爭,在他看來,這場戰爭發生在馬克西明二世·達扎去世後。

即313/14 年冬天關於馬克西米努斯與亞美尼亞人作戰以及這場戰爭發生的原因。

在我們看來,最明顯的答案是位於小亞美尼亞省和蓬圖斯省的軍事分遣隊,這些分遣隊就在與獨立的邊界上偉大的亞美尼亞阿爾薩斯王國。

這些軍事力量基礎由三個軍團組成:「第十二閃電軍團」(Legio XII Fulminata)和「第十五阿波羅軍團」(Legio XV Apollinaris)小亞美尼亞和本都的「第一個龐蒂克軍團」(legio I Pontica)。

在三至四世紀之交,小亞美尼亞的薩塔拉市是公爵的官方總部,他指揮控制下領土的所有駐軍。在305年,戴克里先並沒有死,而是自願退位,。另一方面,他在帝國東部省份(中東)的權力。

不是由馬克西米安繼承,而是由前面提到的馬克西米努斯·達扎繼承的,他當年獲得了凱撒的軍權。

根據聖訓,馬克西米安下令將曾在帝國軍隊服役並涉嫌信奉基督教的士兵奧倫提烏斯和法納斯派往薩塔拉市,在那裡它們將被放置在當地 dux 的處置之下。

因此,消息來源清楚地表明,在四世紀初,薩塔拉是小亞美尼亞公爵的所在地。尼亞的軍事遠征是由兩個相鄰省份的軍隊進行的——小亞美尼亞和本都,是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這次遠征顯然是由小亞美尼亞公爵指揮的,他的軍隊由三個軍團組成——十五阿波利納里斯、十二富爾米納塔和龐蒂卡一世。

我們認為,不是亞美尼亞納哈拉爾人是居住在底格里斯河上游的大貴族家庭的首領,並領導著稱為自治區主要是亞美尼亞人口。

他們拒絕服從 馬克西米努斯二世達扎的反基督教法令,這也是極其困難的。

解決他們的叛亂需要三個軍團的部隊參與,每個軍團都在四世紀初。在我們看來,關於羅馬軍隊在大亞美尼亞問題的答案是由一個很少引起西方史學注意的來源給出的,即亞美尼亞教會編年史「塔龍的故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