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交付2410輛,吉利入股後的smart,終於「起死回生」了?

汽車情報 發佈 2022-12-07T03:01:42.207370+00:00

如果說愈發嚴苛的排放標準,是擠走大排量發動機的主要誘因,那純電動時代的到來,則是壓垮小排量發動機的「最後一根稻草」。就五菱宏光MINI EV、長安Lumin等微型純電動車來看,其不僅能夠將經濟優勢發揮至最強,還能帶來較為均衡的動力和操控響應,成為1.

如果說愈發嚴苛的排放標準,是擠走大排量發動機的主要誘因,那純電動時代的到來,則是壓垮小排量發動機的「最後一根稻草」。就五菱宏光MINI EV、長安Lumin等微型純電動車來看,其不僅能夠將經濟優勢發揮至最強,還能帶來較為均衡的動力和操控響應,成為1.0L排量以下燃油車型的替代之選。

說到主打微/小型車的品牌,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會是smart,而它之所以飽受關注,在於常常一同提及的「奔馳」。就smart本身而言,自1998年銷售至今,其最好成績是在2004年取得的15萬輛,此後逐步下滑,2021年全球銷量僅有3.85萬輛。銷量不佳的直接結果便是虧損嚴重,據美國勒茨銀行統計,截止至2019年,smart累計虧損約40億歐元;直到吉利入股並積極推動電動化轉型,才令smart重新看到了希望。

2020年,梅賽德斯-奔馳與吉利控股集團聯合成立合資公司,前者操刀產品設計,後者負責平台與生產,在此合作背景下的首款產品smart精靈#1,終於在今年6月上市、9月底啟動交付。最新數據顯示,smart精靈#1在11月份交付2410輛,環比增長48%;算上9月交付567輛、10月交付1629輛,新車累計交付量已達4606輛。

對於早在2019年,旗下燃油車型便退出中國市場的smart而言,這是一份十分珍貴的成績單。一方面,smart精靈#1以全新車型的身份上市,說明其品牌號召力、產品競爭力仍被消費者肯定,為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另一方面,環比增長的態勢,手握尚待交付的訂單,展現出銷量增長潛力,也意味著後期盈利的可能。

當然,smart精靈#1的嶄露頭角,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就「天時」來說,國內消費者具備較強的純電動車型消費意識,市場空間大;就「地利」而言,國內的充電基建布局、配套供應鏈體系,在全球屬於領先;在「人和」方面,奔馳的品牌溢價、吉利的SEA浩瀚架構和智能工廠,為產能、銷量打好了基礎。就像劉備擁有了諸葛亮,二者的合作產生了「1+1>2」的效果。

正如12年前收購沃爾沃一樣,吉利控股集團入股處在「低谷期」的smart,離不開膽識與魄力;而國內生產的smart精靈#1交付歐洲用戶,似乎也成為吉利布局全球市場、宣傳「中國製造」的重要一環。在銷往歐洲同期,smart精靈#1在E-NCAP碰撞測試中獲得五星評價,這個在「燃油時代」的smart所無法達成的成就,隨著吉利的到來迎刃而解,同時也能令歐洲用戶重新認識新能源時代的中國汽車品牌。


結語:寶馬MINI聯合長城、豐田聯合比亞迪,在新能源賽道上,越來越多的全球品牌向中國車企拋出「橄欖枝」,在合作中實現互惠共贏。可以肯定的是,如今的smart獲得了更強的市場競爭力與抵抗風險的能力,至於奔馳與吉利的未來還將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