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南瓮峪里佛母洞

齊魯壹點 發佈 2022-12-08T05:42:40.855078+00:00

南瓮峪里佛母洞文/姜苗林無名氏在他的遊記中是這樣描述佛母洞的地理位置的:半邊山之西,中井村之南,小狸貓之山陰,南瓮峪之盡頭有洞焉,名曰佛母。就從半邊山腳下向上攀登,按圖索驥。走一段新修的青石路,拐入一條千年古道。

南瓮峪里佛母洞

文/姜苗林

無名氏在他的遊記中是這樣描述佛母洞的地理位置的:半邊山之西,中井村之南,小狸貓之山陰,南瓮峪之盡頭有洞焉,名曰佛母。

就從半邊山腳下向上攀登,按圖索驥。走一段新修的青石路,拐入一條千年古道。那古道掩映在茂密的松林當中,一尺多寬的青石平整光潔,約有百米,銜接著另一段新修的上山路徑。路在山中蜿蜒,只能分得清大概的方向是由東向西。很快來到山頂上一處較為寬闊的水泥平台。憑欄望去,對面山嶺隆起,大概呈南北走向,蒼茫中,一座山峰狀如錐形,頗有氣勢。眼下是一條深谷。這裡就是南瓮峪了。深谷之中,隱約一條羊腸小路。北端延伸到中井村,向南不知所蹤。別無選擇,只能下到深谷當中,走那條羊腸小路。由那條不知所蹤的路引領著前行。

無名氏曰:南瓮峪林深路險,盡頭有懸崖焉,不可逾越。

下到谷底就會產生一個疑問,「瓮」是瓮中捉鱉的瓮?還是此地居民有居山中者,山勢如瓮,圍山而居者以瓮為姓?

方才尋路下探時,確實看到一座山巒矗立於谷中,此時才想起那座山巒的形狀酷似瓮形。而距此最近的中井村里也不知道有沒有瓮姓。南瓮峪是形似「瓮」還是以「瓮」姓而得名也只能存疑了。

循著那條羊腸小路往深谷走去,一時望不到盡頭。越過溝溝坎坎,再繞過一處山腳,前面果然出現了一面崖壁。壁上岩石嵯峨,有危如累卵之勢。崖壁高約五、六丈,直上直下,再無路徑。崖壁下端約一人多高處有一處洞穴,旁邊岩石上面寫有「佛母洞」三個字。

無名氏曰:佛母洞者,分上下兩洞也。上洞若母體孕育之宮。非身臨其境,不能感受大自然造化之功。

要想進入洞中,是要費一番周折的。一是要身體瘦長,二是要具有相當的柔韌性,三是要具備一定的技巧。上下兩洞可以通過的入口狹小且懸在半腰。要能蹲得下,伸得開,可旋轉,能攀爬。進則有倒懸之功,出須有雙臂之力。沒有鯉魚打挺的功夫,也要有遊刃有餘的從容。多數探洞者可望而不可及。探頭看那被稱作「母體孕育之宮」內,洞壁光滑,有一圈圈十分規則性的橫紋。好似胎兒旋轉留下的痕跡。洞呈圓形,近三人高,頂似穹廬。

無名氏曰:佛母洞西側之崖壁存洞五、六處,大小不一,藤蘿掩映,望而卻步。

透過冬日的樹叢縫隙,確實看到西側崖壁上有洞穴。無奈腳下的路途險峻,也只好放棄攀爬。

返回途中對「瓮」有了更直觀一點的理解。對於盛產地瓜的北方來說,冬天烤地瓜的烤爐不就是瓮的形狀嗎?爐里生著文火,周邊拴一圈鐵絲,每條鐵絲上掛著一個帶烤的地瓜。地瓜在爐子裡面慢慢地烘烤,被不斷地拿捏。那地瓜有兩類,一類澱粉高,一類糖分高。要烤到恰到好處,那味道才美。

12.6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