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瀉千里,力不從心,中醫:清瀉下焦濕熱,直擊病根

懸壺有良方 發佈 2022-12-08T08:00:33.017852+00:00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人經常胡吃海喝,結果髒功能就受到了損傷,時間一久,就引起了肝經濕熱的問題。中醫認為,凡因情志不舒,抑鬱傷肝,或外感濕熱,嗜食肥甘,濕熱蘊結於肝經導致肝失疏泄,封藏不固等引起的一類症狀,均為肝經濕熱證。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人經常胡吃海喝,結果髒功能就受到了損傷,時間一久,就引起了肝經濕熱的問題。

中醫認為,凡因情志不舒,抑鬱傷肝,或外感濕熱,嗜食肥甘,濕熱蘊結於肝經導致肝失疏泄,封藏不固等引起的一類症狀,均為肝經濕熱證。

曾有一位36歲的粉絲給我發私信,說自己近半年來瀉出很嚴重,尤其是中途盡興的時候容易瀉出,雖然也吃了很多補腎的藥物,效果始終未見好轉。

而且還出現了口苦口乾口臭, 心煩鬱悶,脅肋脹痛,身體疲倦等情況,下焦潮濕難忍,小便頻繁短赤,排尿時尿道灼痛,吃飯也沒有胃口,看他發來的舌苔照片,舌苔黃膩。

經過辯證,他這是肝經濕熱的症狀。

中醫講肝經 經過陰器,肝主疏泄,對器官功能的正常發揮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肝經出現了濕熱,則蘊積日久,,就會出現精關不固的場景;另外,泄熱內蘊,上熏於胃,所以出現了口苦可臭的情況;肝失條達,氣機不暢,則脅肋脹痛;濕熱下注,下焦不利,則小便發黃,淋漓不盡;體內有濕熱,脾胃不調,則食欲不振。

那針對以上情況,在調理上就需要清瀉下焦濕熱,於是給他開方藥用:茯苓、黃柏、澤瀉、知母、山藥、山茱萸、熟地黃、牡丹皮加減。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患者病情有所改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