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山有多恐怖?遠征軍老兵回憶:一旦倒下,很快就成為一堆白骨

盞中殘酒 發佈 2022-12-08T08:40:07.928095+00:00

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開始奔赴緬甸戰場作戰,不過這次作戰很快在戰場上失利,再加上以英國為首的盟軍迅速潰散,導致中國遠征軍側翼暴露在日軍進攻路線中。

野人山

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開始奔赴緬甸戰場作戰,不過這次作戰很快在戰場上失利,再加上以英國為首的盟軍迅速潰散,導致中國遠征軍側翼暴露在日軍進攻路線中。遠征軍無奈只能撤離戰場,其中少部分遠征軍選擇撤離至印度,大部分遠征軍選擇從野人山方向回國。

野人山,是中國抗戰歷史上一個非常悲壯的名字。中國遠征軍第一次遠征有2萬餘人戰死在日軍手上,但死在野人山的卻有3萬多人。

在地理位置上,野人山位於北緯26度,東經97度。往西走是印度,往東走是中國雲南,往北走是中國藏南地區。當時的遠征軍在打了敗仗後,運氣最好的是200師、93師、新編38師以及新編28、29師。

這幾個師未進野人山就開始了直接撤離,其中93師撤離至西雙版納,新編28、29師撤離至瑞麗,200師撤離至騰衝,新編38師直接撤入了印度。

剩下的第5軍軍部、96師、新編22師等部隊,就在野人山遭了這一劫。當時這些部隊一共有4萬多人進山,最後活著離開野人山的僅有8000多人,有3萬多遠征軍戰士命喪野人山。

這座埋葬了3萬多人的山,相傳是古代諸葛亮帶軍七擒孟獲的地方,當時諸葛亮也深受這裡的疫病困擾,足以見得這裡的環境對人類有多不友好了。這整座「山」長200公里左右,最高海拔在3000多米,是一片地形狹長,遍布山林和沼澤的山地。

遠征軍野人山行軍

遠征軍在這裡面臨的最大問題有三個,其一是日軍的追堵,其二是惡劣的自然環境,其三是缺衣少食。

首先當時遠征軍戰士是在戰敗後,不得不轉戰野人山,而英軍等盟國軍隊溜得比誰都快,所以日軍對中國遠征軍的追堵最為嚴重。

其次野人山自然環境的惡劣超過了一般人的想像,這裡雖然是山地但遍布沼澤,人一不小心就可能一腳陷下去。此外樹木和腳邊到處遍布蛇、水蛭、蚊蟲,這些東西也常常帶走人的性命。

而且在遠征軍戰士們行軍過程中,又恰逢雨季,野人山的雨隔幾個小時下一次,很多時候一下下一天。戰士是一邊淋雨一邊往大山外趕,不少人走著走著就開始發燒,倒在路邊後再也沒有起來。

更致命的是,遠征軍戰士們缺乏乾淨的水源,這又導致痢疾等疾病開始在軍中擴散。大量士兵不斷拉肚子,拉肚子導致脫水,脫水又讓戰士們對不乾淨水源的依賴更嚴重,從而陷入惡性循環。不少戰士在痢疾中便血乃至腸穿孔,最終死亡。

根據杜聿明編撰的《中國遠征軍入緬對日作戰述略》一書記載,如果一個戰士發燒倒地,那麼他很可能就再也站不起來了。之後螞蟥吸血、蚊蟲叮咬,再加上大雨沖刷,這個戰士幾小時內就會變成白骨。

至於最後的缺衣少食問題,一位叫朱錫純的「野人山倖存老兵」曾著有《野人山轉戰記》一書。在書中記載,大部隊在進山後把所有重裝備都丟掉了,每個戰士身上的食物只帶夠5天的。

至於其它所需的食物補給,由騾馬或大象運輸。在朱錫純的書中,寫有他人生第一次看見大象,那頭大象馱著他所在部隊大部分的糧食以及電台。結果在他看見這頭大象的第二天,就聽說大象墜崖了,之後朱錫純所在部隊不僅和外界斷了聯繫,食物也變得愈發緊缺。

進山第11天,部隊吃完了所有的糧食,大家開始漫山遍野的找野芭蕉,因為芭蕉芯可以吃。但遠征軍的戰士們人數眾多,大家不可能只吃芭蕉芯,大量比較老的芭蕉葉也被戰士們吞下肚子。

這些芭蕉葉只能暫時性的充飢,而且吃多了就像觀音土一樣,根本就沒法消化,朱錫純看到不少戰士脹著肚子在地上被活生生憋死了。

按朱錫純老兵的說法,其實在進野人山之前,遠征軍就面臨缺乏糧食補給的情況,一些戰士會拿身上的東西去和當地居民換吃的或鹽。之後大家在野人山斷糧那是徹底的斷糧,身上一粒米都掏不出來。

朱錫純所在部隊在野人山行軍兩個月後,遇到了前來搜尋他們的盟軍飛機。一些戰士們拿起斧頭努力砍倒了一大片樹木,點起篝火引導盟軍飛機。之後又有一群盟軍飛機趕來,空投了電台和大量罐頭,使得他們能堅持下去。

在獲得盟軍補給後,朱錫純所在部隊又走了一個月的路,然後從印度阿薩姆邦的雷多地區轉進印度,算是走出了野人山。朱錫純所在的第5軍軍部在進山時有1.5萬人,最後到達印度的僅有2000餘人。

遠征軍戰士的遺骸問題

時間到了21世紀,中國也慢慢有能力開始在緬甸回收這些遠征軍戰士的遺骸。當時這些遠征軍戰士在犧牲前,他的戰友們會儘量讓他的屍骸完整,以便將來回國。

於是不少戰士的屍骨會被裝進汽油桶中,然後埋進地下。但沒多久汽油桶就不夠用了,於是遠征軍戰士們就幾個人擠在汽油桶里。之後汽油桶用完,戰士們就會被直接埋進地下。再後來死的人太多了,也就慢慢沒人管身邊倒下的戰友了。

所以今天我們能找到的遠征軍戰士遺骸,基本都是深埋地下,但裡面有很多依舊隨著緬甸的發展和開發,被破壞掉了。一些用汽油桶裝下的遺骸能很快確認身份,在緬甸方和中國溝通後回到祖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