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狀星團:太空文明的家園?

國太在無錫 發佈 2022-12-08T08:59:01.181172+00:00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我的文章多來自於美國各大網站,有健康、新聞、科技、故事等,我會每天更新。整理、翻譯不易,您的關注是我創作的動力,感謝您的支持!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我的文章多來自於美國各大網站,有健康、新聞、科技、故事等,我會每天更新。整理、翻譯不易,您的關注是我創作的動力,感謝您的支持!

發表於2022年12月6日的考古學、天體物理學、外行星、外星生命、銀河系、科學、宇宙

球狀星團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可見天體——每個星團都包含數十萬顆恆星,偶爾超過一百萬顆,它們都是在同一時間誕生的。它們被密集地堆積成一個直徑比銀河系直徑小一千倍以上的球形內。球狀星團被認為是在近138億年前宇宙開始後不久形成的,與第一批星系形成的時間相同,甚至更早。

宇宙中最古老的恆星

宇宙中一些最古老的恆星是在圍繞我們銀河系光環運行的古老球狀星團中發現的。銀河系由至少150個球狀星團環繞,每個球狀星團都包含數十萬顆恆星,有時甚至數百萬顆恆星。球狀星團在銀河系周圍的巨大光環中很早就形成了,之後才變平形成螺旋盤。

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CfA)的羅莎娜·迪·斯特凡諾(Rosanne Di Stefano)的研究表明,這些巨大的星團可能是尋找太空文明的絕佳場所。她回復了《每日銀河》(the Daily Galaxy)的一封郵件,詢問她所創造的「球狀星團機會」一詞的含義。她的回覆如下:

「機會」

迪斯蒂法諾寫道:「這些古老的星團中的大多數都是在大約120億年前銀河系本身形成的時期形成的。它們所有的大質量恆星都是演化而來的,現在都是恆星的殘餘。今天仍然發光的恆星質量比太陽低,通常是太陽質量的0.1-0.8倍。」。許多,特別是那些質量最低的,可以發光數百億年。

「我們可以確定每顆恆星周圍的一個區域,稱為「宜居區」。在該區域內運行的類地行星表面可能有液態水。由於球狀星團中的低質量恆星亮度低,因此它們的宜居區與恆星的距離比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更近。」。

比地球年長數十億年的可居住行星

「當然,我們還不知道球狀星團是否擁有宜居帶行星。儘管如此,因為行星已經被發現無處不在,所以沒有理由認為球狀星團沒有潛在的宜居行星。」。

一個重要的注意事項

「這是因為球狀星團的密度如此之大,以至於圍繞恆星運行的行星可能會脫離軌道。2016年,阿拉克·雷與我合作確定,如果球狀星團的恆星被適居帶內的行星環繞,那麼相當一部分恆星可以存活至今。因此,如果這些行星在早期就存在,那麼今天就應該有足夠多的行星存在最終會發現它們。這是我們建立的科學結果。

球狀星團密度

「由於球狀星團的密度很高,這一結果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有趣的思考。在一些星團中,10^2-10^5顆恆星所處的區域非常小,以至於它們會填滿位於太陽和我們最近的鄰居半人馬座比鄰星之間的球形體。因此,特別是在星團中心附近,有很多恆星。」。

太空飛行文明

「現在想像一下,生命是圍繞著這些恆星中的一顆恆星發展起來的,而這些生命形式是智能的,並且發展出了一個與我們一樣技術先進的社會。如果這些生物碰巧有著與我們相似的願望,他們很可能會以前往其他恆星為目標。然而,對他們來說,這比我們來說要容易得多,因為離最近的恆星的距離會很短。」ns或數百倍小。因此,它們的旅行時間會短得多,星際旅行可以在比我們更早的階段嘗試。

技術文明可能有80億年歷史

「當然,如果一個文明設法在遠離其母星的地方建立前哨基地,那麼這個文明就更有可能生存下去。球狀星團文明可能建立多個前哨基地,並長期生存下去。此外,星團的年齡也很長。如果一個技術文明需要40到50億年才能形成(類似於地球上所需要的時間尺度),如果文明倖存下來,它現在將有80億年的歷史。

「球狀星團的高密度和大年齡的結合構成了『球狀星團』的機會。我們不知道在球狀星團中是否有過技術先進的生命。然而,如果有,那麼它在數十億年內可能有更好的生存機會,這可能會使球狀星團成為尋找外星人信號的理想場所。」l智力。

[編者註:球狀星團中的恆星是宇宙中最古老的恆星之一,因此與下一代恆星相比,它們的碳、矽酸鹽和鐵的濃度往往較低。在恆星周圍發現的外行星的金屬含量僅為太陽的十分之一。而木星大小的行星則優先出現在含有較高水平重金屬的恆星周圍然而,研究發現,地球大小的較小行星並沒有表現出這種偏好。Di Stefano的同事、孟買塔塔基礎研究所的Alak Ray表示:「說球狀星團中沒有行星還為時過早。」

圖片來源:這張哈勃望遠鏡的照片顯示了NGC1866,這是一個巨大的球狀星團,位於Dorado星座,位於距離160000光年的銀河系衛星星系大麥哲倫雲的邊緣。NASA/ESA/哈勃

Maxwell Moe,天體物理學家,NASA愛因斯坦研究員,亞利桑那大學via Rosanne Di Stefano,哈佛CfA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