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異地借考」,不讓任何一個考研生「掉隊」| 新京報快評

新京報 發佈 2022-12-08T10:52:50.222012+00:00

考研前夕,備考考生在位於安徽省六安市的皖西學院圖書館複習。圖/新華社12月7日,教育部發布通知,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於2022年12月24日至26日舉行。

考研前夕,備考考生在位於安徽省六安市的皖西學院圖書館複習。圖/新華社

12月7日,教育部發布通知,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於2022年12月24日至26日舉行。為幫助部分考生解決赴考的實際困難,其中明確規定「做好有關考生借考工作」——「對於當前仍滯留在報考點所在地以外省份且返回報考點確有困難的考生,可於12月8日上午8時至10日上午8時,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yz.chsi.com.cn),填寫借考信息並提交申請」。

這對許多進入「臨考狀態」卻惴惴不安的考生而言,無疑是一顆「定心丸」。

就在不久前,包括國考在內的多個考試都史無前例地推遲,讓考生心裡「打起了鼓」——由於疫情原因,大量考生無法來到原來填報的考點,參照近兩年經驗,考生需要提前熟悉考點所在地的防疫政策和要求,規劃赴考時間和出行路線。事實上,這不但增加了額外的吃住出行負擔,也容易在心理上造成壓力:萬一到不了考點,一年或幾年的努力豈不白費了?

教育部此舉,不僅回應了大家的訴求,而且釋放了濃濃善意。考研對許多人都是人生大事,相關部門不只要追求「如期考試」,而且要確保「應考盡考」,不讓任何一位考生因疫情而「掉隊」,以實際行動護佑每一位考生的夢想。

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新十條」的背景下,允許「異地借考」更顯難能可貴。從表面上看,「新十條」讓異地通行不成難題,考生滯留情況會大大減少。但隨著社會面感染病例逐漸增多,也意味著考生可能要承擔更高在路上的風險,通過「考生不動試捲動」,可以最大程度減少不確定性,體現的是未雨綢繆,把工作做在前頭的「一盤棋」思維。

事實上,無論從實踐還是機制上,教育部門都已經做好了「異地借考」的準備。

實踐上看,已經有不少地方作出嘗試。就在去年12月,浙江省通過臨時從全國和省內調卷,給400多名考生提供了異地借考,包括省內異地隔離需就近借考的228人,以及因隔離滯留在浙江省需借考的省外考生188人。此外,陝西等地也啟用過異地借考模式。

機制上看,各地也做足了應急準備。不久前,教育部表示對疫情形勢複雜的重點省份進行專項調度,其中就包括及時妥善處置疫情封控地區滯留考生就地參加考試。這次針對的不僅是「疫情封控地區」,而是面向所有存在實際困難的考生,可以說又往前推進了一步。

當然也要看到,一直以來考研考點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分配,其初衷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考試公平,這就對各地加強考試組織條件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充分做好提前工作,協調部署各有關省份和招生單位做好自命題試卷調配和標準化考場增設等,才能既保障相關考生順利參加考試,也確保平穩施考、平安研考。

總而言之,考研異地借考,不僅是此前疫情影響之下的無奈選擇,也可以變成相關部門順勢而為的主動選擇。教育部門凡事多想一步、多做一點兒,盡最大努力為考生提供方便,更好地守護考試公平,就是助力考生實現人生夢想。

撰稿/許俊仟(媒體人)

編輯/徐秋穎

校對/趙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