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額圖:當了33年忠臣,為何要造反?康熙隱忍多年,最後痛下殺手

傾城之殤 發佈 2022-12-08T17:22:13.934122+00:00

紫禁城內,夜影青燈,依稀間,康熙回想起了諸多往事。四人中,索尼的年紀最為年長,6年後就去世了,鰲拜與蘇克薩哈總是針鋒相對、水火不容,而遏必隆則是那個中立的人。

紫禁城內,夜影青燈,依稀間,康熙回想起了諸多往事。

這些年來,大清在他的治理下,國泰民安、繁榮昌盛,可此刻他的心中,卻唯有孤寂與悽苦。

他最愛的女人,早早離他遠去,只能在夢裡相見。

他最愛的孩子,對他冷漠、疏遠,父子如同陌路之人。

他最愛的臣子,忠心耿耿33年,到頭來 ,是想造反。

想到這裡,康熙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助年幼的康熙擒鰲拜

康熙所感慨之人,正是索額圖。

由於康熙的父親順治帝英年早逝,所以當8歲的小康熙繼位時,父親

委託了四位大臣為其輔政——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

四人中,索尼的年紀最為年長,6年後就去世了,鰲拜與蘇克薩哈總是針鋒相對、水火不容,而遏必隆則是那個中立的人。

隨著「輔臣之首」索尼的病逝,鰲拜越發囂張霸道,通過羅列蘇克薩哈的24項罪名,竟然未經康熙的批准,就矯詔將其處死了。

眼下,權臣當道、傀儡皇帝的劇情似乎就要重新上演。

好在康熙從小胸有大志,飽讀史書,他一定讀到過那個有名的霍去病的弟弟霍光的故事,抑或是北周最狠權臣「殺三帝,廢三帝」的宇文護。

康熙仿佛看見自己今後的命運,他並不甘心,可無奈自己年幼弱小,定是鬥不過那老江湖鰲拜。

直到一個人的出現,給了他信心。

1669年,這一年,康熙15歲,他選中身強力壯的索尼之子——索額圖,來擔任他的貼身侍衛,也為後期搬倒鰲拜做準備。

索額圖給康熙支招,既然政治上鬥不過,不如直截了當,將其像罪犯一樣生擒,其他的事以後再說。

康熙採納了索額圖的建議,便以下棋為由,邀鰲拜進宮,而等到鰲拜放鬆警惕之時,康熙一聲令下,只見侍衛們紛紛衝出,縱使那鰲拜身為「滿州第一勇士」,也敵不過人多勢眾,最終被擒。

隨著完成對鰲拜殘餘勢力的清剿,康熙從此真正開始了親政之路

康熙當然不會忘記索額圖的功勞,趕緊給其「升職加薪」,到了第二年,清廷恢復設立內閣,索額圖更是成為能夠進入內閣議事的大臣,升至保和殿大學士,兩年後,再加「太子太保」。

就這樣,短短三年時間,索額圖從一個小小侍衛,一躍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其升官之快,定是與他秘密協助康熙除鰲拜有很大關係。

中國外交史上的驕傲

索額圖不負所望,升官後確實做了不少事情,其中一項,極具歷史意義,與《尼布楚條約》有關。

滿清起初入關時,因為忙於鎮壓國內叛亂,所以無暇顧及沙俄的侵犯,但等到內部矛盾平息之後,康熙終於有餘力去對付沙俄了。

沙俄的勢力一直向我國黑龍江擴張,他們的軍隊經常欺負、騷擾中國居民,燒殺搶掠,摧殘百姓,無惡不作,但清政府還是想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此事。

俄國沙皇接受滿清政府的建議,決定派出以談判大臣戈洛文為首的代表團,而滿清政府派出的代表則是索額圖。

1689年9月7日,滿清政府和沙俄大臣在兩國交界之間的尼布楚進行談判,最終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是中俄第一個邊界條約,同時也標誌著滿清政府外交的開始。

條約的簽署,使得我國東北邊境的居民得以過上安定的日子,在這一點上,大清談判代表索額圖功不可沒,毫無疑問他是中國外交史上的偉人。

康熙也很滿意索額圖的外交能力,而此時,索額圖的權力已然達到頂峰,他在官場上混得風生水起,人稱「索相」。

立場問題

那麼,像這樣一位看起來既優秀又忠心的大臣,為何最終落得圈禁宗人府的下場呢?

首先就是立場問題,尤其在「三藩」這個問題上,索額圖沒有與康熙保持一致的態度,可以說是其仕途生涯的一個重大失誤

在除掉鰲拜之後,年少有為的康熙,便想要處理另外三件事——三藩、河務、漕運。

其中,三藩,最困擾他,畢竟這是對人,而不是對物。

康熙眼見三位漢族藩王在當地的勢力越來越大,便一直想找個機會和方式,裁撤掉他們的爵位,將其納入中央的控制。康熙甚至還將「撤藩」二字刻在了屋內的石柱子上,來提醒和激勵自己。

時機終於在康熙12年時來到,三藩之一的尚可喜,上書康熙:由於自己年事已高,請求回遼東「養老」。

康熙認為這是撤藩的大好機會,便將「養老」誇張成了「撤藩」,批准其請求。

另外兩位藩王,耿精忠和吳三桂,也都是明白人,跟著上書,主動請求撤藩。

但當收到吳三桂的文書時,朝堂上頓時炸開了鍋,大臣們議論紛紛,因為這吳三桂是三位藩王中權勢最大的一位,所以此事不像尚、耿二人那麼簡單。

議論的大臣們可分為兩派——索額圖和納蘭明珠。

納蘭明珠,就是那位「人生若只如初見」的納蘭性德的父親,以下簡稱「明珠」

明珠和索額圖一樣,也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仕途頗順,同樣屬於「火箭式升官」的幹部,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完全有資格與索額圖辯駁。

事實上,他倆也確實經常意見不合,朝中形成了以他們為首的兩股對立勢力。康熙也樂意看到此番景象,有時還是他刻意「安排」出來的,畢竟自古以來,「制衡之術」乃帝王之必修課。

但唯獨撤藩這件事上,康熙完全一邊倒,對它很較真,偏偏索額圖也很較真。

索額圖認為,吳三桂並非真心實意,而是在試探皇上,在此情勢下,若要撤藩,勢必引發激變,他大聲疾呼:「請誅倡言諸臣,以謝三桂。」

此話簡單粗暴,意思是說:請皇上把那些主張撤藩的大臣都殺了,來作為給吳三桂的禮物。

明珠聽了,說,臣即使被誅,也主張撤藩。

這是歷史的激變時刻,是索額圖和明珠的仕途對決時刻。兩人走到康熙12年的時間節點上,誰若想再進一層,只能押寶在三藩問題上。

但索額圖偏偏不明白,自己一開始就輸了。

撤三藩其實不是朝廷的能力問題,而是做臣子的態度問題。因為撤三藩若真的引發戰爭,朝廷如果勝了,索額圖沒有半點好處;朝廷如果敗了,康熙也不會懲罰明珠等人,畢竟康熙不能打自己嘴巴。

所以,在撤藩問題上能不能與最高領袖保持一致,是索額圖能否在仕途上繼續走下去的關鍵。儘管他大聲疾呼「請誅倡言諸臣」,康熙卻還是態度堅決「欲遷徙吳三桂者朕之意也,他人何涉?」想要撤藩的人是朕,關別人什麼事?

索額圖聽到這話後的反應,《康熙起居注》裡用了四個字——「甚懼而退」

說明他總算意識到自己站錯了隊——撤藩這件事不是他與明珠之爭,而是連皇上都跟明珠在一個隊裡。

在康熙執意撤藩後,吳三桂等人果真如索額圖所料,相繼叛亂,天下形勢岌岌可危。

索額圖開始為之前所犯的立場問題補救,他並沒有幸災樂禍,而是憂國憂民,積極出謀劃策,幫皇帝出主意。

正是因為他將功補過,康熙才沒有在三藩之亂平定後,繼續追究他的問題,康熙對他的信任依然沒有改變。比如康熙因病不能御門聽政時,就下旨「啟奏本章俱送大學士索額圖等」,以示尊重。

朋黨之爭

接下來,朋黨之爭讓索額圖的仕途之旅再陷困境。

索額圖相比,在撤藩問題上立場選對了的明珠可謂春風得意,再升一官。

而隨著康熙的兒子們長大成人,兩人的鬥爭,逐漸演變成「皇太子」胤礽與「皇長子」胤禔之爭。

之所以皇長子沒有被立為太子,是因為胤禔是康熙與妃子所生,而胤礽則是與正妻所生。

明珠並不管這些,他認為皇長子將來是有機會當皇帝的,更重要的是,他是皇長子胤禔的舅舅,於是在暗中幫助皇長子籠絡權貴,從而成了「長子黨」的核心人物。

另一邊,索額圖與皇太子也有親戚關係,系胤礽的外叔祖父

所以,這兩位皇親國戚又開始拉幫結派,想要通過下一代來實現自己今後權勢的最大化。

康熙肯定很反感這樣的事情,為此,他在乾清門召見索額圖,對其口頭警告了一番。

但索額圖並沒太放在心上,畢竟他是太子胤礽的外叔祖父,覺得皇上並不會拿他怎麼樣,所以還是一如既往地自恃尊貴,與人結盟,與明珠死磕。

明珠則是「輕財好施,以招來新進」,由是索額圖和明珠的朋黨之爭動靜越來越大,直到後來,京師發生了一場地震。

這「地震」還真不是什麼比喻,京城確實是發生了地震,而且還被人拿來告發索額圖。

此人是左都御史魏象樞,說此次地震與其貪污、結黨的行為有關,因為這是上天對他的警示,魏象樞還說起他的同僚為其所害的故事,說著說著,聲淚俱下。

第二天,康熙御書,把「節制謹度」四個字賜給索額圖,並再次警告這位「索相」:「國法俱在,絕不寬貸。」

所謂「節制謹度」,其中意味便是:對權力和金錢要懂得節制,做人要謹慎,凡事不應過度。

索額圖也知趣,在閉門思過了差不多一年後,於翌年八月,以病請求解任。

但索額圖的真實想法並非如此。他覺得,自己在家「休息」了這麼久,康熙的心氣也該消了,而他以病請求解任,目的是希望皇上能夠挽留

然而,康熙回應的態度卻令人費解,他一方面優旨褒稱索額圖,另一方面命其在內大臣處上朝。

「仕途達人」索額圖懂了——康熙待他,終究還是疏遠了。

隨後,由於索額圖在處理自己弟弟的問題上,又有所偏袒,導致康熙狠下決心,將其主要官職全部撤除。

這一年的索額圖,可以說,跌入了宦海生涯的最低點。

由於康熙對其用語嚴厲,處置堅決,所以沒有人看好他。

然而,誰也沒想到,三年之後,這個男人會在知天命之年再度崛起,任領侍衛內大臣。

關於仕途的玄妙之處,在索額圖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德州事件,一切的導火索

在索額圖復出之後,納蘭明珠已經被康熙革去了大學士的官職,所以從此索額圖權柄獨掌,行事做派愈加張揚。

比如,在他的指示下,太子所穿的衣服都是黃色,索額圖還規定,出巡時,地方官在朝見皇帝後,還要朝見皇太子,並向皇太子進獻禮物等。

雖然康熙曾大為不悅地說:「太子所用的儀仗等物,太為過制,與朕所用相同。」

但索額圖對此話充耳不聞。

他的追隨者也唯其馬首是瞻。禮部尚書沙穆哈為了討好皇太子,認為其的拜褥應像皇帝一樣,放置在殿門內,而康熙堅持要放在殿門外。

爭執未果,沙穆哈建議康熙把這條諭旨記入檔案,留給後人一觀。其險惡用心,可以說不言自明。

另外,內務府所屬的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低級官員,私自跑到皇太子處竊竊私語,也讓康熙皇帝心生警覺——這背後,一定有一個推手存在。

正是為了保持對索額圖的高壓姿態,康熙決定重新起用明珠,只是索額圖對康熙的這一用意並不明了,一味在危險的道路上狂奔不已。

康熙41年的德州事件,徹底成為索額圖仕途乃至人生的最後拐點。

當時,太子胤礽跟康熙出巡,到德州時病了

康熙意味深長地從紫禁城叫來索額圖,讓他來照顧一下胤礽這實際上是一種暗中觀察,看看索額圖和太子之間究竟有沒有密謀。一般來說,作為仕途中人,是很忌諱和敏感人士單獨接觸的。

索額圖此時正確的做法應是避嫌,儘量減少與太子接觸,韜光養晦以自保。但遺憾的是,他並沒有這麼做,依然與太子走得很近。

太子對此也沒太在意,甚至在德州,太子所用之物仍為黃色,規格也差不多與皇帝相同。

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康熙的這位太子胤礽,很不爭氣,為人狂妄囂張,目中無人,到處惹是生非。康熙其實很愛胤礽,原因就在他的原配髮妻赫舍里氏在生太子時不幸離世了。

然而,太子與康熙的關係,卻疏遠如同陌路之人。

比如,康熙生病了,胤礽來照顧父親,但他根本心不在焉;又如,康熙在外征戰,十分想念胤礽,給兒子寫了很多信,結果兒子連一個字都沒有回。

所以,此刻,估計康熙心中所想的,有兩點:

(1)兒子如今這副德行,都是被索額圖帶壞的。

(2)索額圖教唆兒子趁早逼退自己,然後他就能當下一個鰲拜了。

至此,距離索額圖被抓,還有太子被廢,只是時間問題了。

康熙42年5月,索額圖被康熙派出的侍衛所抓。在5月18日頒發的上諭中,康熙措辭嚴厲,句句置人於死地。

索額圖這一回也的確在劫難逃了。

他先是被交至宗人府拘禁,隨後在7月初被處死,兩個兒子也相繼被處死。索額圖同黨多被殺、拘禁或流放,子孫皆被革職。

一個始榮終敗的故事至此落下帷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