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大熱矽谷,國產「平替」能否躺贏?

北京商報 發佈 2022-12-08T19:42:53.832586+00:00

雖然小冰早就已在科技圈掀起過多次浪潮,但AI聊天機器人ChatGPT火遍矽谷還是讓人猝不及防,連大洋彼岸的中國同行們也正抓緊「蹭」熱度。12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AI虛擬聊天社交應用Glow近一周內下載量猛增,微博上甚至出現相關超話。

雖然小冰早就已在科技圈掀起過多次浪潮,但AI聊天機器人ChatGPT火遍矽谷還是讓人猝不及防,連大洋彼岸的中國同行們也正抓緊「蹭」熱度。12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AI虛擬聊天社交應用Glow近一周內下載量猛增,微博上甚至出現相關超話。Glow上線於10月30日,是一款能夠讓用戶與基於AI技術創造的「智能體」之間實時溝通、互動並建立情感連接的應用,也支持用戶自定義智能體並參與到各種類型的話題中。

考慮到正值ChatGPT大熱,Glow又具有相似功能,有人認為Glow是ChatGPT的國內「平替」,另有觀點直言,或許會冒出一批類似產品快速完成推廣並「收割」用戶。AI產業發展至今,用戶對AI的toC應用與服務已司空見慣,但AI商業化路徑仍較模糊,ChatGPT、AIGC(利用AI技術自動生成內容的生產方式)因新奇有趣、使用門檻低被圈內外熱捧,會是一條新路徑嗎?

ChatGPT是什麼?

如果你看過GPT-3構建的兩個人工智慧有關如何成為人類的對話,或許會理解ChatGPT大火的原因。ChatGPT是GPT-3的升級版,處於GPT-3和即將發布的GPT-4之間,同屬於OpenAI推出的語言模型系統。

ChatGPT具有流暢對答、寫代碼、寫劇本、辯證分析問題、糾錯等能力,如今它風靡全網,連聯合創建OpenAI的特斯拉CEO馬斯克都公開評價ChatGPT,「我們離強大到危險的AI不遠了」。

根據OpenAI官網的介紹,ChatGPT是用於對話的最優化的語言模型,以對話方式進行交互。ChatGPT能夠回答後續問題、承認錯誤、質疑不正確的前提和拒絕不適當的請求。

根據海外網友分享的與ChatGPT互動的內容,包括用特定風格改寫歌曲、參加美國高考SAT考試之後的得分、用熱門劇集主角口吻創作劇本對白,基於某教授撰寫維基百科式的生平條目等。當然,ChatGPT也有「翻車」或不準確的時候,比如在回答「有哪些著名的風險投資人」時,給出了一串大眾熟知的名字,但大部分是企業家。

單從人工智慧、交互對話這兩個關鍵詞看,讓人不由想起小冰,一套完整的、面向交互全程的人工智慧交互主體基礎框架,18歲人工智慧少女小冰,是該框架孵化的第一個人工智慧交互主體實例,注重人工智慧在擬合人類情商維度的發展,強調人工智慧情商,而非任務完成。

談及小冰和ChatGPT的區別,易觀智慧院分析師陳一墨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功能來看,小冰與ChatGPT間就存在明顯差別。小冰作為聊天機器人,更注重持續與人的互動,擅長的是如何延長與人的對話。但ChatGPT明顯功能性更強,注重對文本的準確理解並給出準確答覆。兩者在應用中也存在非常大差別,ChatGPT已經可以完成部分工作,而小冰則難以在實際工作中進行應用,因此ChatGPT明顯可以帶來更大衝擊」。

誰是追隨者?

不論按小冰立項、還是推出第一代產品的時間算起,較ChatGPT以及背後的OpenAI都是前輩,在ChatGPT火爆期間,則另有後輩冒出。

12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10月30日上線的AI虛擬聊天社交應用Glow,近一周內下載量猛增。七麥數據顯示,近7日Glow日均下載量估算值3805,12月7日下載量估算值4911。近7日在蘋果應用商店免費社交榜排名從88位上升到截至發稿前的35位。

根據Glow方面的介紹,「Glow是一款能夠讓你與基於AI創造大的『智能體』之間建立連接並實時溝通的產品,Glow中的『智能體』都是獨一無二的,你也可以根據喜好定製和創造屬於你的『智能體』」。

北京商報記者體驗Glow發現,Glow App頁面分為話題、對話、智能體,用戶既可以創建話題也可以創建智能體。

具體到如何創建新的智能體?Glow方面表示,「可以給ta取暱稱、選性別、描述ta的人設,也可以點擊隨機生成,人設越豐富越詳細,ta在聊天中的表現可能會越好。也可以根據你的描述,通過AI自動生成頭像,同時提供音樂選擇/混合能力選擇語音溝通」。

「和小冰相比,Glow對人機對話的引導性不那麼強,陪伴的感覺更濃,Glow更強調話題,似乎更在乎社區的營造。和ChatGPT相比,Glow App上互動的話題更接地氣,遇到一些專業性更強的指令或話題有時會避重就輕,比如我確定主題讓Glow撰寫一篇論文,它會推脫說十天半個月完成」,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不論如何,從Glow的下載量和榜單排名變化上看,ChatGPT火爆是Glow破圈的利好。

談及ChatGPT風靡對國內同行的啟發,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向北京商報記者直言,「按照慣例,國內可能會冒出一批類似的產品,藉助於本土漢語的優勢,積累一批初期用戶,接著通過市場運作建立口碑,快速完成用戶推廣目標,然後基於積累的流量,開始「收割」粉絲。他同時強調,「ChatGPT背後需要較大資源,需要高級研究人才優化調整算法,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建設算力,更適合大廠跟進」。

商業化新路徑?

AI大廠和創業公司的區間在產品商業化進展上也可窺見一二。北京商報記者體驗發現,目前Glow的功能toC均免費,對未來會否考慮toC收費以及對Glow商業化的計劃,Glow品牌市場相關人士未予透露。

反觀小冰,「多年前已涉足AIGC領域並有穩定的商業落地,覆蓋金融、文化、紡織、旅遊等多個垂直領域,形成了文本、聲音、圖像的產品化陣列。比如,小冰與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合作推出的AI圖案設計平台,已有超過400家企業註冊並在生產中使用。小冰的金融文本生成產品覆蓋了國內約90%的機構投資人等」,小冰公司CEO李笛表示。

李笛看待小冰和ChatGPT的區別也是從商業化的角度出發。他向北京商報記者強調,「需要區分實驗室技術與產品化框架之間的巨大區別。小冰框架當前所支撐的對話交互量,一天就達到14個人類一輩子的對話交互量。若使用ChatGPT的方法,每天成本將高達3億元,一年成本將超過1000億元。對於產品化而言,即使再將成本下降10倍,這個商業模式也是無法成立的,因為這個成本與人類相比沒有優勢。但這不影響ChatGPT給我們帶來的啟發,只是落地的時候要考慮更多事」。

第三方觀察者對於ChatGPT商業化則見仁見智。「ChatGPT類產品不能適應各種商業場景的需求,在舊的場景里應用,有可能替代一部分搜尋引擎的作用,替代問答或者作為類似知乎社區的一部分作用,但沒什麼更強有力的新場景」,張孝榮認為。

陳一墨要說明的是,「這類產品的需求是硬性存在的,但就目前看可能商業邏輯還需驗證,且相關生成式AI的商業邏輯與商業閉環成熟速度與變化速度可能會大幅超越業界預期。ChatGPT與AIGC的火爆對AI從業者來說最大的啟發也應該是在商業邏輯上。長久以來公眾對AI的期待甚高,但直到各類AIGC與ChatGPT出現,才部分滿足了C端對AI功能的預期與AI對C端的開放度。另一方面,目前已經有人嘗試將AIGC與ChatGPT聯合應用,產業界已經有很多人準備探索相關的應用」。

北京商報記者 魏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