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學益名校2022-2023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解析版)

非非老師講語文 發佈 2022-12-09T02:12:34.829989+00:00

A. 揮灑 織造 凝固 B. 凝固 揮灑 織造。直到身心俱疲,直到驀然發現人性也有醜惡的一面,直到忽然明白我所追求的東西並非是我嚮往的,我才真正開始去思考—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2022-2023學年度第一學期階段性檢測高二年級語文試卷
一、選擇(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待春風吹散余寒,踏青便是賞心樂事。但是,您可曾想過,「春風又綠江南岸」中春風明明是吹綠了江南,為什麼春季出遊不用「踏綠」而用「踏青」?「青色」與「春色」到底有何內在聯繫?


青色為何受到中國人的青睞?在於青色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青色所傳達出來的冷靜、柔和、安詳、深沉、樸素的色彩感受,既符合儒、釋、道思想對傳統審美的現實需要,又符合當代審美所看重的精神需求。中國人對青色的喜愛,( )在筆墨之間,( )在瓷器之上,( )在經緯之中,表達了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期望,彰顯出東方審美中含蓄、冷靜、典雅的精神特質。

A. 揮灑 織造 凝固 B. 凝固 揮灑 織造
C. 揮灑 凝固 織造 D. 凝固 織造 揮灑
2. 文中畫線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正確的一項是( )
A. 然而,古人對於青的指代不難發現並不明確,既可以是荀子「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的「藍」
B. 然而,不難發現古人對於青的指代並不明確,既可以是荀子「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的「藍」
C. 不難發現古人對於青的指代並不明確,然而,既可以是荀子「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的「藍」
D. 古人對於青的指代不難發現並不明確,然而,既可以是荀子「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的「藍」
3. 下列文學常識,對應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狄更斯,英國作家,代表作有《雙城記》《霧都孤兒》等。
B. 契訶夫是俄國19世紀末期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和法國的莫泊桑、美國的歐﹒亨利並稱為世界文學史上三大「短篇小說大師」。
C. 海明威,美國作家,代表作有長篇《老人與海》,中篇《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等。

4. 下列字音字形正確的一項是( )
A. 雋(juàn)永 信箋 砧(zhēn)板 呱呱(gū)而泣
B. 磋砣 整飭 貌和神離 玷污
C. 遐想 不脛而走 兵慌馬亂 涇(jìng)渭分明
D. 泥淖 萎蘼 再接再厲 死不暝目
5. 下列依次填入畫線處的內容,最恰當的一項是( )
友情是什麼?是黃鶴樓下「 」的佇立身影;是渭水岸邊「 」的依依惜別;是塞北關外的「 」的豁達與寬慰。
①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②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③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A. ①③② B. ③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①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練習題。
於潁,字潁長,南直隸金壇縣人。崇禎辛未進士,知陝之西安府,以事罷官。尋復起為尚書工部郎,知紹興府。越人最重水利。崇禎之末適苦旱,左都御史劉公宗周家居,謂惟通麻溪垻,更於垻之上流通之。愚民挾形家之言,阻之萬方,極口詈劉公。潁乃捕蕭①之梗令者,杖而梏之,事得集。既集,連年雖大旱不為災,民乃翕然更誦潁。潁雖為太守,然每事必咨於劉公,若弟子者。

監國至越,潁自為一營,守漁浦。時正兵為方、王二家,義兵為孫、熊、章、鄭、錢、沉六家,而潁參處其間。然內外交訌,爭兵爭餉,潁以守土臣悉力支拄。王之仁尤惡公。一日,會於潭頭,語次,之仁拔劍擬潁,馬士英以身蔽潁得免。已而聞王師且自海道至,乃移穎守三江口。潁先已三疏辭官,不許,至是連章陳危急。而方兵走,列戍潰,潁扈從不及,乃由海道還京口,杜門不出。己亥,王師入江,京口失守,縉紳以及諸生雲集其營,潁獨以事未可知,避之山中。及師退,京口士大夫之禍最烈,而潁高臥竟無恙。

【注】①蕭:杭州②王師:清軍。
6.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潁乃捕蕭之梗令者 梗:阻撓 B. 而潁高臥竟無恙 竟:最終
C 王之仁尤惡公 尤:怨恨 D. 吾事濟矣 濟:成功
7.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貝勒之使/以榜至/潁又執之/焚其榜/鳴鼓會/眾誓於都亭
B. 貝勒之使/以榜至/潁又執之/焚其榜/鳴鼓會眾/誓於都亭
C. 貝勒之使以榜至/潁又執之/焚其榜/鳴鼓會/眾誓於都亭
D. 貝勒之使以榜至/潁又執之/焚其榜/鳴鼓會眾/誓於都亭
8.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於潁顧全大局,竭盡全力。各方勢力不和,矛盾重重,於潁從中調和,面對王之仁的挑釁,毫不畏懼,堅決鬥爭,危急時刻不退縮。
B. 於潁處事果斷,為民造福。面對阻撓興修水利的愚民,於潁果斷抓捕阻撓法令實施的人,並對其進行懲罰,從而使得事情成功,解決了旱災危害。

D. 於潁靜觀時變,明哲保身。王師入杭州,於穎沒有輕舉妄動,而是觀察局勢變化;京口失守後,於潁沒有從眾,而是避入山中,靜觀其變。
9. 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潁雖為太守,然每事必咨於劉公,若弟子者。
(2)潁以五百人夜赴固陵,王師在西岸,未之知也。
10. 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 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君子喻於義 喻:知曉,明白 B. 敏於事而慎於言 敏:敏捷
C. 譬如為山,未成一簣 簣:盛土的竹筐 D. 請事斯語矣 事:實踐,從事
11. 有關下列實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明:美好的
B. 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 要:求取
C. 自伐者無功 伐:批評
D.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賣
12. 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於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C.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D.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
13.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活用相同的一項是( )
①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②不貴難得之貨
③夫子固拙於用大矣 ④其堅不能自舉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4.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其「恕」乎 欲齊其家者
B. 人而不仁,如禮何 物格而後知至
C. 小人喻於利 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D. 邇之事父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15.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不是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
A.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B.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
C. 小子何莫學夫《詩》 D. 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16. 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項是( )
A. 知者不惑 B. 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
C. 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 D. 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三、詩歌鑑賞
17. 讀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完成後面的題。
喜外弟盧綸見宿①
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②。
[注釋]①見宿:留下住宿。②分(fèn):情誼。蔡家親:也做霍家親。晉羊祜為蔡邕外孫,這裡借指兩家是表親。
(1)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感情?
(2)前人認為全詩動人之處在「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兩句,請任選角度分析其獨到之處。
四、古詩文默寫
18. 默寫下列詩句。
(1)民之從事,_________________。
(2)曾子曰:「_________,任重而道遠。」
(3)子貢問曰:「_________?」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4)顏淵問仁。子曰:「________________。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5)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6)子曰:「見賢思齊焉,________________。」
(7)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_______________。
(8)欲誠其意者,_____________。
(9)物有本末,_____________。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10)家齊而後國治,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當其無,有車之用。
(12)知足者富。___________。
(13)其脆易泮,其微易散。__________,治之於未亂。
五、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野生蘭花
林清玄
萬華龍山寺附近,看到幾位山地青年在賣蘭花。
他們的蘭花不像一般花市種在花盆裡的那麼嬌貴,而是隨意用乾草綑紮,一束束躺在地上。有位青年告訴我,這是他們昨日在東部的山谷中采來的蘭花,有許多是冒著生命危險采自斷崖與石壁。
「雖然采來很不容易,價錢還是很便宜的啦!」青年說。
「可是這從山裡采來的蘭花,要怎麼種呢?」我看到地上的蘭草有些干萎,忍不住這樣問。
「沒關係的啦,隨便找個盆子種都會活。我們在山裡隨便拿個寶特汽水瓶種都會活的呢!」旁邊一位眼睛巨大黑白分明的青年插嘴道。
「對了,對了。山上的蘭花長在深谷里、大石邊、巨樹上,隨便長隨便活呢!」原先的青年說。山地人說國語的聲調輕揚,真是好聽。尤其是說「隨便隨便」的時候。
我買了一束蘭花回來,一共有五株,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它種在陽台的空盆里,奇蹟似的,它們真的就那樣活起來。
這倒使我思考到一些從未想過的問題,從前一直以為蘭花是天生的嬌貴,它要用特別的盆子,要小心翼翼地照顧,價錢還十分的高昂,因此平常人家種盆栽,很少想到養蘭花。現在知道蘭花原來是深山中生長的花草,心中反倒有一些悵然,我們對蘭花嬌貴的認知,何嘗不是一種知識的執著呢?
看著自己種植的野生蘭花,使我想起自己非常喜愛的書畫家鄭板橋。鄭板橋在畫史上以畫蘭竹馳名,他性格耿介,與「揚州八怪」同時,是清朝藝術史上的明星,他有一次看見自己種在盆中的蘭花長得很憔悴,有「思歸之色」,就打破花盆,把蘭花種在太湖石邊,第二年蘭花「發箭數十挺」,果然長得十分茂盛,花開得比從前更多,香味比往昔堅厚,他不禁題詩道:「蘭花本是山中草,還向山中種此花;塵世紛紛植盆盎,不如留與伴煙霞。」
直到我種了野生的蘭花,才稍稍體會了板橋寫此詩的心情,他這是用來自況,不願意在山東當七品官,希望回到自己的家鄉與煙霞為伴。
鄭板橋留下許多蘭畫,他的蘭花與一般畫家所畫不同,他常把蘭花與荊棘畫在一起,認為荊棘也是一樣的美,用以象徵君子與小人雜處的感嘆。晚年的時候,他愛畫破盆的蘭花,有一幅畫他這樣題著:
春雨春風洗妙顏,
一辭瓊島到人間;
而今究竟無知己,
打破烏盆更入山。
用來表白心中渴望辭去官職追求自由的志向,但也說明了蘭花本身的遭遇。從瓊島來到人間的蘭花,雖種在細心照顧的盆中卻失去了山中的許多知己呀!
一個人本來自然活在世間,沒有什麼欲望,但當他過慣了嬌貴的生活,就如同生在盆里的蘭花,會失去很多自由,失去很多知己,所以人寧可像野生的蘭花,活在巨石之縫、高山之頂、幽谷深處與煙霞作伴。這是自由與自在的追求,正如鄭板橋最流行的一幅字所說:「難得糊塗: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我最喜歡鄭板橋寫給兒子的四首兒歌: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耕苗日正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才得放腳眠,蚊蟲獦蚤出。
這歌中充滿了大悲與大愛,真如深谷中幽蘭的芳香,無怪乎當他離開濰縣令的任所時,所畫的一幅竹子,上題了一首詩: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百姓跪在道旁流著眼淚送他辭官歸里。鄭板橋終於回到家鄉,像一株盆中的蘭花回到山林,他晚年的書畫為中國寫下了光燦燦的一頁。
我不是很喜歡蘭花,因為感覺到它已淪為富者的玩物,但一想到山間林野的蘭花叢時,就格外感知了為什麼古來中國文人常把蘭花當成知己的緣由。名士與名蘭往往會淪為官富人家酬酢的玩物,儘管性格高曠,玉潔冰清,也只能在盆里吐放香氣,這樣想起來就覺得有無限的悲情。
從山地青年手裡買來的野生蘭花,幾個月後終於枯萎了,一直到今天我還不確知原因,卻仿佛聽見了板橋先生的足聲從很遠的地方走近,又走遠了。
19.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
A. 萬華龍山寺附近青年賣的蘭花「隨便長隨便活」與花市種在花盆裡的蘭花嬌貴不易活形成對比,突顯野生蘭花自然頑強的品性。
B. 野生蘭花引發「我」的思考,文章由物及人,採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C. 文章多處引用詩文,增加文章的文學性和藝術感染力。
D. 鄭板橋常把蘭花與荊棘畫在一起,晚年愛畫破盆的蘭花,說明他欣賞殘缺的美。
E. 「我」不喜歡蘭花,是因為名士與名蘭往往淪為富者的玩物,讓人不禁無限悲傷。
20. 標題具有多重意蘊,請結合全文分析。
21. 文章有四處援引了鄭板橋的詩文,作者借詩文塑造了鄭板橋怎樣的人物形象?
22. 賞析結尾段落的深意和妙處。
23. 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以傲、幽、堅、淡的品質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徵。作者由蘭想到了鄭板橋,你從梅、竹、菊中聯想到了哪位名人?看到了怎樣的品質?
六、語言運用(3分)
24. 概括下面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不超過25字)
對於五四時期的新文學陣營而言,所謂「新」,代表著晚近的先進的事物,代表著現在和未來的發展方向,而「舊」則是落後的腐朽的事物,是應該拋棄和埋葬的。可是在舊文學陣營的眼中,所謂「新」,只是新潮的、還未經過時間考驗的東西,往往曇花一現,其中有大多數需要去掉的誇飾和虛偽,而「舊」則是經過歷史檢驗的真理,是過去的精華所在。
□□□□□□□□□□□□□□□□□□□□□□□□□
七、寫作
25.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作家李漢榮曾說:「我一伸手,一張口,就享用著大自然,就占有著無數人的勞動成果。即使我躺在床上,不吃不喝,我也在享用著。我至少在享用這木頭製成的床以及這棉被毛毯,而這都不是我創造的;我同時在享受這和平寧謐的環境,而此刻,守邊的軍人正穿過一片叢林蹚過一條冰河……
難道活著僅僅是享用?如果不是享用,那麼人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我聽見萬物都在默默地啟示我——
蠶說,用一生的情絲,結一枚渾圓的繭;
樹說,為荒涼的歲月撐起一片綠蔭;
煤說,在變成灰燼之前儘量燃燒自己;
野花說,讓你的生命開一朵錦繡的花。」
正值最美好青春年華的你,認為人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明顯;③不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文章中不出現真實的學校和姓名等信息。
8
第頁2022-2023學年度第一學期階段性檢測高二年級語文試卷
一、選擇(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待春風吹散余寒,踏青便是賞心樂事。但是,您可曾想過,「春風又綠江南岸」中春風明明是吹綠了江南,為什麼春季出遊不用「踏綠」而用「踏青」?「青色」與「春色」到底有何內在聯繫?
《說文解字》中和青有關的中心顏色詞分別為「青、蒼、藍、碧、翠、縹、紺、紫、綠」,其中最為常見且與青色聯繫更為緊密的是蒼、藍、碧、翠、綠。古代文學作品中,有關「青」的詩詞歌賦不在少數,大多還以「青青」的疊詞出現。例如「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東風楊柳欲青青,煙淡雨初晴」「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發現古人不難對於青的指代並不明確,然而,既可以是荀子「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的「藍」;又可以是李白「朝如青絲暮成雪」的「黑」;還可以是王安石「稍見青青色,還從柳上歸」的「黃綠色」。為何古人有時會將「蒼、藍、碧、翠、綠」統稱為「青」?其實並非古人不識色彩,而是為了修辭和押韻,是將文學的浪漫色彩發揮到極致的表現。
青色為何受到中國人的青睞?在於青色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青色所傳達出來的冷靜、柔和、安詳、深沉、樸素的色彩感受,既符合儒、釋、道思想對傳統審美的現實需要,又符合當代審美所看重的精神需求。中國人對青色的喜愛,( )在筆墨之間,( )在瓷器之上,( )在經緯之中,表達了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期望,彰顯出東方審美中含蓄、冷靜、典雅的精神特質。
1. 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A. 揮灑 織造 凝固 B. 凝固 揮灑 織造
C. 揮灑 凝固 織造 D. 凝固 織造 揮灑
2. 文中畫線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正確的一項是( )
A. 然而,古人對於青的指代不難發現並不明確,既可以是荀子「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的「藍」
B. 然而,不難發現古人對於青的指代並不明確,既可以是荀子「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的「藍」
C. 不難發現古人對於青的指代並不明確,然而,既可以是荀子「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的「藍」
D. 古人對於青的指代不難發現並不明確,然而,既可以是荀子「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的「藍」
【答案】1. C 2. B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理解常見的詞語(包括成語)的意義的能力。
「揮灑」意為灑(淚、水等);比喻寫文章、繪畫等運筆自如。「凝固」指液體變成固體;固定不變。「織造」指織作綢﹑布﹑呢絨等之總稱;亦借指紡織工業。
第一空,此處用來修飾「筆墨之間」,應用表示書寫的「揮灑」。
第二空,此處用來表示瓷器整體的青綠之色,是凝固不變的色彩,故應用「凝固」。
第三空,此處的「經緯之間」指織布時的橫向和縱向絲線,故應用「織造」。
故選C。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並修改語病的能力。
本句共有兩處語病。
第一處,語序不當,句中「然而」是「古代文學作品中,有關『青』的詩詞歌賦不在少數……」和古人對於青的指代不明確的轉折;後文中「既可以是……又可以是……」是並列關係,無須用「然而」進行關聯。
第二處,也是語序不當,「不難發現」的並不是「古人」,而是身為讀者的我們;「對於青的指代並不明確」的才是「古人」。
全部修改正確的只有B項。
故選B。
3. 下列文學常識,對應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狄更斯,英國作家,代表作有《雙城記》《霧都孤兒》等。
B. 契訶夫是俄國19世紀末期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和法國的莫泊桑、美國的歐﹒亨利並稱為世界文學史上三大「短篇小說大師」。
C. 海明威,美國作家,代表作有長篇《老人與海》,中篇《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等。
D. 孟子,名軻,儒家學派代表,他繼承發展了孔子思想,主張「性善論"。
【答案】C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並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C.「長篇《老人與海》,中篇《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錯誤,《老人與海》是中篇小說,《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是長篇小說。
故選C。
4. 下列字音字形正確的一項是( )
A. 雋(juàn)永 信箋 砧(zhēn)板 呱呱(gū)而泣
B. 磋砣 整飭 貌和神離 玷污
C. 遐想 不脛而走 兵慌馬亂 涇(jìng)渭分明
D. 泥淖 萎蘼 再接再厲 死不暝目
【答案】A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準確識記現代漢語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
B.「磋砣」的「砣」應為「跎」;「貌和神離」的「和」應為「合」。
C.「兵慌馬亂」的「慌」應用「荒」;「涇渭分明」的「涇」應讀jīng。
D.「萎蘼」的「蘼」應為「靡」;「死不暝目」的「暝」應為「瞑」。
故選A。
5. 下列依次填入畫線處內容,最恰當的一項是( )
友情是什麼?是黃鶴樓下「 」的佇立身影;是渭水岸邊「 」的依依惜別;是塞北關外的「 」的豁達與寬慰。
①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②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③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A. ①③② B. ③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①
【答案】B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名篇名句的識記鑑賞與運用的能力。
①選自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詩中提到「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故應填第二空;②選自高適的《別董大》,描寫塞外之景,故應填第三空;③是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應填第一空。
故選B。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題。
於潁,字潁長,南直隸金壇縣人。崇禎辛未進士,知陝之西安府,以事罷官。尋復起為尚書工部郎,知紹興府。越人最重水利。崇禎之末適苦旱,左都御史劉公宗周家居,謂惟通麻溪垻,更於垻之上流通之。愚民挾形家之言,阻之萬方,極口詈劉公。潁乃捕蕭①之梗令者,杖而梏之,事得集。既集,連年雖大旱不為災,民乃翕然更誦潁。潁雖為太守,然每事必咨於劉公,若弟子者。
乙酉,王師②入杭,劉公絕粒,潁亦入雲門山中觀變通。守張愫以城迎降,貝勒即令之知紹興府。會義興伯以蒼頭軍起,斬張愫。遺民迎公,潁馳至,望城哭。城中人曰:「於公來,吾事濟矣!」蕭之新令陳瀛出謁,潁執之。貝勒之使以榜至潁又執之焚其榜鳴鼓會眾誓於都亭。潁以五百人夜赴固陵,王師在西岸,未之知也。潁兵無甲,乃借絮衣於固陵之民各一,沖潮徑渡。蕭人陳振東為之導,盡驅西岸之船而東。至中流,王師始知之,則無所得船。潁軍上東岸,大噪,遂畫江而守。
監國至越,潁自為一營,守漁浦。時正兵為方、王二家,義兵為孫、熊、章、鄭、錢、沉六家,而潁參處其間。然內外交訌,爭兵爭餉,潁以守土臣悉力支拄。王之仁尤惡公。一日,會於潭頭,語次,之仁拔劍擬潁,馬士英以身蔽潁得免。已而聞王師且自海道至,乃移穎守三江口。潁先已三疏辭官,不許,至是連章陳危急。而方兵走,列戍潰,潁扈從不及,乃由海道還京口,杜門不出。己亥,王師入江,京口失守,縉紳以及諸生雲集其營,潁獨以事未可知,避之山中。及師退,京口士大夫之禍最烈,而潁高臥竟無恙。
(《鮚埼亭集卷一》)
【注】①蕭:杭州。②王師:清軍。
6.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潁乃捕蕭之梗令者 梗:阻撓 B. 而潁高臥竟無恙 竟:最終
C. 王之仁尤惡公 尤:怨恨 D. 吾事濟矣 濟:成功
7.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貝勒之使/以榜至/潁又執之/焚其榜/鳴鼓會/眾誓於都亭
B. 貝勒之使/以榜至/潁又執之/焚其榜/鳴鼓會眾/誓於都亭
C. 貝勒之使以榜至/潁又執之/焚其榜/鳴鼓會/眾誓於都亭
D. 貝勒之使以榜至/潁又執之/焚其榜/鳴鼓會眾/誓於都亭
8.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於潁顧全大局,竭盡全力。各方勢力不和,矛盾重重,於潁從中調和,面對王之仁的挑釁,毫不畏懼,堅決鬥爭,危急時刻不退縮。
B. 於潁處事果斷,為民造福。面對阻撓興修水利的愚民,於潁果斷抓捕阻撓法令實施的人,並對其進行懲罰,從而使得事情成功,解決了旱災危害。
C. 於潁善於用兵,不負眾望。當百姓迎請於潁出山之後,他抓陳瀛和使者,帶領軍隊渡江把西岸的船都驅趕到東岸,從而使西岸無船,得以畫江而守。
D. 於潁靜觀時變,明哲保身。王師入杭州,於穎沒有輕舉妄動,而是觀察局勢變化;京口失守後,於潁沒有從眾,而是避入山中,靜觀其變。
9. 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潁雖為太守,然每事必咨於劉公,若弟子者。
(2)潁以五百人夜赴固陵,王師在西岸,未之知也。
【答案】6 C 7. D 8. A
9. (1)於潁雖然任太守,但是每件事一定會向劉宗周徵求意見,像是他的弟子。
(2)於潁率領五百人夜裡奔赴固陵,王師在西岸,不知道情況。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C.「尤」應解釋為「尤其,特別」。句意:王之仁尤其憎恨於潁。
故選C。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貝勒的使者帶著告示來,於潁又抓了使者,燒毀了告示,敲鼓集合大家,在都亭盟誓。
「貝勒之使」是句子的主語,「至」是謂語,應在「至」後面斷開,中間不斷開,排除AB;
「眾」為「會」的賓語,應在其後斷開,中間不斷開,排除C。
故選D。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A.「毫不畏懼,堅決鬥爭,危急時刻不退縮」於文無據。原文只說「王之仁尤惡公。一日,會於潭頭,語次,之仁拔劍擬潁,馬士英以身蔽潁得免」,不能體現他毫不畏懼,堅決鬥爭,危急時刻不退縮。
故選A。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並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咨」,詢問、徵求意見;「咨於劉公」,狀語後置句,「於劉公咨」;「若」,好像。
(2)「以」,帶領;「赴」,奔赴;「未之知」,賓語前置句,「未知之」。
參考譯文:
於潁,字潁長,是南直隸金壇縣人。崇禎辛未進士,任陝西西安府,因事被罷官。不久被任用為尚書工部郎,任紹興府知府。越人最重視水利,崇禎末年正趕上被旱災困擾,左都御史劉宗周居住在家,說只有疏通麻溪垻,再在堤壩上開一條河疏通兩邊。愚昧的民眾憑藉相士的話,多方阻止,極力詬罵劉宗周。於潁於是就逮捕阻撓執行法令的蕭人,杖刑並關押他們,事情才得以成功。事成之後,雖然連年大旱也沒有形成災禍,民眾才安定並且稱頌於潁。於潁雖然任太守,但是每件事一定會向劉宗周徵求意見,像是他的弟子。
乙酉年,王師進入杭州,劉宗周絕食,於潁也進入雲門山中觀察時局變化,守將張愫開城迎接王師投降,貝勒立即讓張愫任紹興府知府。正趕上義興伯率領蒼頭軍起事,殺了張愫。老百姓迎接於潁,於潁很快到來,看著城大哭。城裡的人說:「於公來了,我們的事有救了!」蕭的新令守陳瀛出來拜見,於潁抓了他。貝勒的使者帶著告示來,於潁又抓了使者,燒毀了告示,敲鼓集合大家,在都亭盟誓。於潁率領五百人夜裡奔赴固陵,王師在西岸,不知道情況。於潁的士兵沒有盔甲,於是每人向固陵的老百姓借了一件棉衣,衝著潮水徑直渡過河。蕭人陳振東為他們做嚮導,把西岸的船全部驅趕到東岸。到了河中間,王師才知道這個情況,然而沒有地方找船了。於潁軍隊到達東岸,氣勢盛大,於是畫江守衛。
監國到越,於潁自己率領一支軍隊,守衛漁浦。當時正規軍隊是方、王兩家,義兵是孫、熊、章、鄭、錢、沉六家,於潁參與其中。然而大家互相猜忌,爭奪軍隊和糧餉,於潁作為本地的臣子全力支撐。王之仁尤其憎恨於潁。一天,兩人在潭頭相遇,話剛說完,王之仁就拔劍要殺他,馬士英用身體擋住於潁才得免。不久聽說王師將從海上來,於是調於潁守衛三江口。於潁先前已經多次上疏辭官,不被允許,到現在連續上疏陳述形勢危急。並且正趕上軍隊敗退,守衛潰敗,於潁追隨監國沒趕上,於是從海道回到京口,閉門不出。己亥年,王師渡江,京口失守,縉紳和諸生在營前集結,只有於潁認為事情不可知,在山中躲避。等到師退,京口士大夫慘遭屠戮最嚴重,只有於潁安穩最終沒有事。
10. 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 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君子喻於義 喻:知曉,明白 B. 敏於事而慎於言 敏:敏捷
C. 譬如為山,未成一簣 簣:盛土的竹筐 D. 請事斯語矣 事:實踐,從事
【答案】B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句中含義的能力。
B.敏,勤勉。句意:對工作勤奮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
故選B。
11. 有關下列實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明:美好的
B. 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 要:求取
C. 自伐者無功 伐:批評
D.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賣
【答案】C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
C.句意:自我誇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勳。伐,誇耀。
故選C。
12. 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於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 死而不亡者壽 B. 治之於未亂
C.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D.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
【答案】A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判斷句,句意:身雖死而「道」仍存的是真正的長壽。
B.狀語後置句,「於未亂治之」,句意:治理國政,要在禍亂沒有產生以前就早做準備。
C.狀語後置句,「九層之台,於累土起」,句意:九層高台,是從一筐土開始堆積起來的。
D.狀語後置句,「古之欲於天下明明德者」,句意: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
故選A。
13.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活用相同的一項是( )
①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②不貴難得之貨
③夫子固拙於用大矣 ④其堅不能自舉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象的理解能力。
①正:形容詞使動,使……端正。句意: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使自己的內心端正
②貴:形容詞意動,以……為貴。句意:不以難以得到的貨物為貴。
③大:形容詞用作名詞,大的東西,句意:先生實在是不善於使用大東西啊!
④堅:形容詞用作名詞,堅硬程度。句意:它的堅硬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壓力。
①形容詞使動,②形容詞意動,③④形容詞用作名詞。
故選C。
14.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其「恕」乎 欲齊其家者
B. 人而不仁,如禮何 物格而後知至
C. 小人喻於利 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D. 邇之事父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答案】C
【解析】
【詳解】此題考查把握文言虛詞的能力。
A項,其:副詞,表推測,大概/代詞,他的。
B項,而:連詞,表假設,如果/連詞,表順承。
C項,於:都是介詞,引出對象。
D項,之:在句中起調節音節的作用,無實義/助詞,的。
故選C。
15.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不是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
A.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B.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
C. 小子何莫學夫《詩》 D. 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答案】D
【解析】
【詳解】D.天下,古今意思一致,都指普天之下。
故選D
16. 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項是( )
A. 知者不惑 B. 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
C. 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 D. 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答案】D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象的理解能力。
A.「知」,通「智」,智慧。句意:有智慧的人不會迷惑。
B.「內」,通「納」,結交。句意:這不是因為要想去和這孩子的父母結交。
C.「龜」,通「皸」,使皮膚皸裂。句意:宋國有一個擅長製作讓手不皸裂的藥的人。
D.沒有通假字。句意:可見你的心還是不通達啊。
故選D。
三、詩歌鑑賞
17. 讀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完成後面的題。
喜外弟盧綸見宿①
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②。
[注釋]①見宿:留下住宿。②分(fèn):情誼。蔡家親:也做霍家親。晉羊祜為蔡邕外孫,這裡借指兩家表親。
(1)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前人認為全詩動人之處在「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兩句,請任選角度分析其獨到之處。
【答案】(1)此詩表達了詩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帶悲)的感情。
(2)以悲景寫哀情;不著悲字而悲情自現(或寓情於景,不直接寫情,而將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解析】
【小問1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人情感的能力。
本首詩,前兩句寫到詩人年老荒居,四周無鄰居,生活貧困,這主要寫出了詩人悲涼的境遇。
三四句結合「雨中黃葉樹」一句的意境和「燈下白頭人」的形象寫出了詩人的窮愁潦倒。最後幾句寫到「愧君相見頻」,這是一種愧意,是對親人頻繁來見而自己卻處境不佳的慚愧;自己雖被貶沉淪,但盧綸來探望,表達了對表弟到來的感激和喜悅。
所以詩人的感情是「悲喜交加」。
【小問2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句的能力。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的意思是:樹上黃葉在雨中紛紛飄零,猶如燈下白髮老人的命運。
這兩句運用了寓情於景和比喻的手法,用樹之落葉來比喻人之衰老,通過「雨」「黃葉樹」等景物烘托氣氛,寫出了詩人的窮愁潦倒。
四、古詩文默寫
18. 默寫下列詩句。
(1)民之從事,_________________。
(2)曾子曰:「_________,任重而道遠。」
(3)子貢問曰:「_________?」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4)顏淵問仁。子曰:「________________。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5)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6)子曰:「見賢思齊焉,________________。」
(7)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_______________。
(8)欲誠其意者,_____________。
(9)物有本末,_____________。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10)家齊而後國治,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當其無,有車之用。
(12)知足者富。___________。
(13)其脆易泮,其微易散。__________,治之於未亂。
【答案】 ①. 常於幾成而敗之 ②. 士不可以不弘毅 ③.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④. 克己復禮為仁 ⑤. 質勝文則野 ⑥. 文勝質則史 ⑦.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⑧. 在止於至善 ⑨. 先致其知 ⑩. 事有終始 . 國治而後天下平 . 三十輻共一轂 . 強行者有志 . 為之於未有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錯字詞:常、士、弘毅、己、省、致、輻、轂。
五、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野生蘭花
林清玄
萬華龍山寺附近,看到幾位山地青年在賣蘭花。
他們的蘭花不像一般花市種在花盆裡的那麼嬌貴,而是隨意用乾草綑紮,一束束躺在地上。有位青年告訴我,這是他們昨日在東部的山谷中采來的蘭花,有許多是冒著生命危險采自斷崖與石壁。
「雖然采來很不容易,價錢還是很便宜的啦!」青年說。
「可是這從山裡采來的蘭花,要怎麼種呢?」我看到地上的蘭草有些干萎,忍不住這樣問。
「沒關係的啦,隨便找個盆子種都會活。我們在山裡隨便拿個寶特汽水瓶種都會活的呢!」旁邊一位眼睛巨大黑白分明的青年插嘴道。
「對了,對了。山上的蘭花長在深谷里、大石邊、巨樹上,隨便長隨便活呢!」原先的青年說。山地人說國語的聲調輕揚,真是好聽。尤其是說「隨便隨便」的時候。
我買了一束蘭花回來,一共有五株,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它種在陽台的空盆里,奇蹟似的,它們真的就那樣活起來。
這倒使我思考到一些從未想過的問題,從前一直以為蘭花是天生的嬌貴,它要用特別的盆子,要小心翼翼地照顧,價錢還十分的高昂,因此平常人家種盆栽,很少想到養蘭花。現在知道蘭花原來是深山中生長的花草,心中反倒有一些悵然,我們對蘭花嬌貴的認知,何嘗不是一種知識的執著呢?
看著自己種植的野生蘭花,使我想起自己非常喜愛的書畫家鄭板橋。鄭板橋在畫史上以畫蘭竹馳名,他性格耿介,與「揚州八怪」同時,是清朝藝術史上的明星,他有一次看見自己種在盆中的蘭花長得很憔悴,有「思歸之色」,就打破花盆,把蘭花種在太湖石邊,第二年蘭花「發箭數十挺」,果然長得十分茂盛,花開得比從前更多,香味比往昔堅厚,他不禁題詩道:「蘭花本是山中草,還向山中種此花;塵世紛紛植盆盎,不如留與伴煙霞。」
直到我種了野生的蘭花,才稍稍體會了板橋寫此詩的心情,他這是用來自況,不願意在山東當七品官,希望回到自己的家鄉與煙霞為伴。
鄭板橋留下許多蘭畫,他的蘭花與一般畫家所畫不同,他常把蘭花與荊棘畫在一起,認為荊棘也是一樣的美,用以象徵君子與小人雜處的感嘆。晚年的時候,他愛畫破盆的蘭花,有一幅畫他這樣題著:
春雨春風洗妙顏,
一辭瓊島到人間;
而今究竟無知己,
打破烏盆更入山。
用來表白心中渴望辭去官職追求自由的志向,但也說明了蘭花本身的遭遇。從瓊島來到人間的蘭花,雖種在細心照顧的盆中卻失去了山中的許多知己呀!
一個人本來自然活在世間,沒有什麼欲望,但當他過慣了嬌貴的生活,就如同生在盆里的蘭花,會失去很多自由,失去很多知己,所以人寧可像野生的蘭花,活在巨石之縫、高山之頂、幽谷深處與煙霞作伴。這是自由與自在的追求,正如鄭板橋最流行的一幅字所說:「難得糊塗: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我最喜歡鄭板橋寫給兒子的四首兒歌: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耕苗日正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才得放腳眠,蚊蟲獦蚤出。
這歌中充滿了大悲與大愛,真如深谷中幽蘭的芳香,無怪乎當他離開濰縣令的任所時,所畫的一幅竹子,上題了一首詩: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百姓跪在道旁流著眼淚送他辭官歸里。鄭板橋終於回到家鄉,像一株盆中的蘭花回到山林,他晚年的書畫為中國寫下了光燦燦的一頁。
我不是很喜歡蘭花,因為感覺到它已淪為富者的玩物,但一想到山間林野的蘭花叢時,就格外感知了為什麼古來中國文人常把蘭花當成知己的緣由。名士與名蘭往往會淪為官富人家酬酢的玩物,儘管性格高曠,玉潔冰清,也只能在盆里吐放香氣,這樣想起來就覺得有無限的悲情。
從山地青年手裡買來的野生蘭花,幾個月後終於枯萎了,一直到今天我還不確知原因,卻仿佛聽見了板橋先生的足聲從很遠的地方走近,又走遠了。
19.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
A. 萬華龍山寺附近青年賣的蘭花「隨便長隨便活」與花市種在花盆裡的蘭花嬌貴不易活形成對比,突顯野生蘭花自然頑強的品性。
B. 野生蘭花引發「我」的思考,文章由物及人,採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C. 文章多處引用詩文,增加文章的文學性和藝術感染力。
D. 鄭板橋常把蘭花與荊棘畫在一起,晚年愛畫破盆的蘭花,說明他欣賞殘缺的美。
E. 「我」不喜歡蘭花,是因為名士與名蘭往往淪為富者的玩物,讓人不禁無限悲傷。
20. 標題具有多重意蘊,請結合全文分析。
21. 文章有四處援引了鄭板橋的詩文,作者借詩文塑造了鄭板橋怎樣的人物形象?
22. 賞析結尾段落的深意和妙處。
23. 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以傲、幽、堅、淡的品質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徵。作者由蘭想到了鄭板橋,你從梅、竹、菊中聯想到了哪位名人?看到了怎樣的品質?
【答案】19. BD 20. ①野生蘭花生長於山野,活在巨石之縫、高山之頂、幽谷深處,不嬌貴,生命力頑強。②野生蘭花使作者想起鄭板橋,他愛蘭、畫蘭、懂蘭。野生蘭花象徵鄭板橋玉潔冰清、高曠的精神品格。③野生蘭花與盆中蘭花形成對比,採用托物言志手法,寄託作者對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21. ①性格耿介。②不貪戀官場,渴望辭官追求自由生活。③性格高曠,玉潔冰清。④關心百姓疾苦,為官清廉,政績顯著,為人民愛戴。(答出任意三點)
22. ①生命力頑強的野生蘭花種在陽台空盆中幾個月後最終還是枯萎了,結尾引發讀者思考:失去自由與自在的追求終將失去生命力。②「板橋先生的足音從很遠地方走近,又走遠了。」鄭板橋與野生蘭花一樣品格高潔,追求自由,他的人生選擇帶給我們深刻地啟迪和深遠的影響。⑧首尾呼應,「從山地青年手裡買的野生蘭花」「終於枯萎了」,文章結構完整。④結尾含蓄雋水,留給讀者想像思考的空間。
23. 示例1:我由菊花聯想到了陶淵明。愛菊頌菊成痴,是從陶淵明開始的。他的多首詩歌,都寫到了菊花。最為著名的要屬《飲酒》其五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用風骨為菊花新增了一種清新隱逸之氣、高風亮節之德。示例2:我由梅花聯想到了北宋以「梅妻鶴子」自詡的林逋。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經典詩句成為詠梅的千古佳句,簡直把梅花的氣質風姿寫絕了。在他的筆下,梅花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
【解析】
【分析】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思想內容賞析藝術特色的能力。
B.「借景抒情」錯誤。採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D.「說明他欣賞殘缺的美」錯誤。結合詩句和文中句子「用來表白心中渴望辭去官職追求自由的志向」分析,鄭板橋愛畫破盆的蘭花並不是欣賞殘缺美,而是表達追求自由的志向。
故選BD。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標題意蘊的能力。
結合文章的層次進行分析歸納:
由第六段「山上的蘭花長在深谷里、大石邊、巨樹上,隨便長隨便活呢!」得出答案①野生蘭花生長於山野,活在巨石之縫、高山之頂、幽谷深處,不嬌貴,生命力頑強。
由「看著自己種植的野生蘭花,使我想起自己非常喜愛的書畫家鄭板橋。鄭板橋在畫史上以畫蘭竹馳名,他性格耿介,……他不禁題詩道:「蘭花本是山中草,還向山中種此花;塵世紛紛植盆盎,不如留與伴煙霞」得出答案②野生蘭花使作者想起鄭板橋,他愛蘭、畫蘭、懂蘭。野生蘭花象徵鄭板橋玉潔冰清、高曠的精神品格。
由「用來表白心中渴望辭去官職追求自由的志向,但也說明了蘭花本身的遭遇。從瓊島來到人間的蘭花,雖種在細心照顧的盆中卻失去了山中的許多知己呀!」「一個人本來自然活在世間,沒有什麼欲望,但當他過慣了嬌貴的生活,就如同生在盆里的蘭花,會失去很多自由,失去很多知己……這是自由與自在的追求」得出答案③野生蘭花與盆中蘭花形成對比,採用托物言志手法,寄託作者對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文含義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結合第一處「春雨春風洗妙顏,一辭瓊島到人間;而今究竟無知己,打破烏盆更入山」,鄭板橋借寫蘭花來表明自己的心志,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堅守高潔情操保持獨立人格的正直耿介。
結合第二處「難得糊塗: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分析,可見鄭板橋看透生活不沉醉官場,激流勇退,拿得起放得下,智慧抉擇追求心安自得的本性,得出答案②不貪戀官場,渴望辭官追求自由的生活。
結合第四處「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分析,
可見答案③性格高曠,玉潔冰清。
結合第三處鄭板橋寫給兒子的的四首兒歌「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耕苗日正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才得放腳眠,蚊蟲獦蚤出」分析,④關心百姓疾苦,為官清廉,政績顯著,為人民愛戴。
【2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語段作用的能力。
內容上,結尾段先說「從山地青年手裡買來的野生蘭花,幾個月後終於枯萎了」,可見野生蘭花雖然生命力頑強,但不適合養在室內,可見面對熱愛之物,不要一味的剝奪,應該驅逐私心雜念,遵重自然規律的,另外的深意便是由自然想到人生,應該堅守本心,不違背心性自由自在的生活,從而得出答案①生命力頑強的野生蘭花種在陽台空盆中幾個月後最終還是枯萎了,結尾引發讀者思考:失去自由與自在的追求終將失去生命力。
主旨上,結合「一直到今天我還不確知原因」分析,意在啟迪讀者思考,耐人尋味,意在言外。
結合「卻仿佛聽見了板橋先生的足聲從很遠的地方走近,又走遠了」分析,作者托物言志,使用象徵比喻法,既生動形象又委婉含蓄地告訴我們:鄭板橋與野生蘭花一樣品格高潔,追求自由,他的人生選擇帶給我們深刻地啟迪和深遠的影響。
結構上看,承接上文進行總結,並首尾呼應,「從山地青年手裡買的野生蘭花」「終於枯萎了」,文章結構完整布局嚴謹。
【2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意並探究思考進行個性化解讀的能力。
示例3:我由梅花聯想到了陸游。最為著名的要屬《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表現愛國詞人的不畏嚴寒,堅韌高潔。還可以聯想到偉大領袖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這是毛澤東讀陸游同題詞,反其意而作。寫梅花的美麗、積極、堅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時代革命者的操守與傲骨。答題時明確人物形象和詩句,歸納出性格特徵。
六、語言運用(3分)
24. 概括下面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不超過25字)
對於五四時期的新文學陣營而言,所謂「新」,代表著晚近的先進的事物,代表著現在和未來的發展方向,而「舊」則是落後的腐朽的事物,是應該拋棄和埋葬的。可是在舊文學陣營的眼中,所謂「新」,只是新潮的、還未經過時間考驗的東西,往往曇花一現,其中有大多數需要去掉的誇飾和虛偽,而「舊」則是經過歷史檢驗的真理,是過去的精華所在。
□□□□□□□□□□□□□□□□□□□□□□□□□
【答案】五四時期新、舊文學陣營對「新」「舊」的理解有差異。(或:新、舊文學陣營對「新」「舊」的價值判斷不同)
【解析】
【詳解】此題考查壓縮語段。
壓縮語段時,首先對語段分層概括。此語段中一句話一個層次,然後把握每一小層的表述對象和語意重點,由此可知,對象分別是新、舊文學陣營,而語意重點是兩者分別對新、舊的看法。這樣就可以組織出比較理想的答案。
七、寫作
25.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作家李漢榮曾說:「我一伸手,一張口,就享用著大自然,就占有著無數人的勞動成果。即使我躺在床上,不吃不喝,我也在享用著。我至少在享用這木頭製成的床以及這棉被毛毯,而這都不是我創造的;我同時在享受這和平寧謐的環境,而此刻,守邊的軍人正穿過一片叢林蹚過一條冰河……
難道活著僅僅是享用?如果不是享用,那麼人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我聽見萬物都在默默地啟示我——
蠶說,用一生的情絲,結一枚渾圓的繭;
樹說,為荒涼的歲月撐起一片綠蔭;
煤說,在變成灰燼之前儘量燃燒自己;
野花說,讓你的生命開一朵錦繡的花。」
正值最美好青春年華的你,認為人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明顯;③不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文章中不出現真實的學校和姓名等信息。
【答案】【範文】
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
每一條生命,都如夜空中的流星,從無窮無盡的時間和空間中到來,轉瞬間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又悄悄離去。留下的,也只有無窮無盡的時空。同樣的呱呱墜地,又同樣的悄然逝去。一樣的開始,一樣的結局,也正因此,我們才需要一個不一樣的過程,一個有意義的生命。
知了經過幾個嚴寒、酷暑、才有了一個夏天的生命之音!曇花忍受了多久的寂寞獨立,才有了一個晚上的絕美花姿!他們的生命短暫卻迷人。可見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生命的能量。正如同司馬遷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們當然不願意輕於鴻毛,那麼怎樣的生命才叫有能量呢?
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政治家安邦治國,這是奉獻;科學家以科技造福人類,這是奉獻;文學家用筆墨滋潤人們的心靈,這是奉獻;農人們用汗水種出作物,這是奉獻;清潔工用雙手換來清潔的環境,這何嘗不是奉獻呢?沒有高低貴賤,每一種奉獻都是平等的。沒有平凡偉大,每一個奉獻的生命都是可敬的。見人有難,伸手援助,你奉獻了你的善心與愛。恪盡職守,一絲不苟,你奉獻了你的能力。當然,故意做作的付出不可叫奉獻。只有有著一顆奉獻之心的奉獻,才叫奉獻。
我們要為了世界而奉獻。世界從來不是為了一個人而存在,相反,每個人都應該為了世界而存在!我們享受這世界的美好,接受著無數人的愛,也承擔著社會給與我們的責任。我們不能讓愛我們的人失望,因此我們要為了他們而奉獻,我們必須回報給予我們一切的世界,因此我們要為了世界而奉獻。如果每一個人都樂於奉獻,那愛與美將充滿人間,如果每一個人都自私自利,那世界將變成冷漠的煉獄。為了我們的生命意義,為了愛我們的人和我們愛的人,也為了給予我們一切的世界,我們應該奉獻。
奉獻二字,給我們每個人都提出了要求。學生門修身養性,博觀而厚積,讓我們未來有更好的能力去奉獻;工人們認真勞作,為每一個成果打下堅實基礎;官員們清廉執政,為人名的生活做出奉獻;科技人員認真研究,用技術造福民眾;學者潛心思考,為人類的精神開創一片片新天地……也許我們職位不同,也許我們能力有異。只要我們作好自己,堅守自己的責任,即使無法像白求恩那樣,為了病人放棄本可以保住的生命,我們也可以做一個純粹的人,我們的生命也將對得起生命這個奇蹟。
讓我們每個人都伸出自己的手,敞開自己的心,為世界奉獻我們的生命,讓生命散發光彩。
【解析】
【分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材料作文的寫作能力。
【審題】作家李漢榮這段文字選自《我們活著做什麼》,作家先認為活著是享用一切,後以真誠的感恩的心去體會大自然的恩澤,通過自然萬物的聲音給出答案,活著不僅僅是享用,還要儘自己的努力做好自己分內的職責,這才是活著的意義。「人為什麼活著?」這是一個永恆的命題,人類已經追問了自己幾千年,但仍然無法用公認的標準刻度去衡量個體生命的價值。人類擁有智慧和思維,人類可以用頭腦中的智能反應堆探索和發現自然的奧秘,改造和影響世界,但當思維的利箭直面生命本質屬性的靶面時,卻始終無法準確地射中靶心。所以活著就要懂得感恩,活著就要學會回饋,活著就要學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圍繞自己對活著的思考和看法來寫作文。
【立意】1.活著的意義就是感恩;
2.活著的意義就是回饋社會;
3.活著的意義就是奉獻自己;
4.活著的意義就是讓那個生活更美好。
【素材】1.記得一位作家曾說過:「人活著的意義便是沒有意義。」所以首先你要給自己確定一個意義,這說明活著的意義取決於不同的思維屬性。人活著就是活著,不要將自我掛在千秋萬代的終極面前而顧影自憐,給自己確定一個具體的行動方向,然後努力去靠近最終的目標,終極的成功 很難獲得也不必在意,活著的意義便在於人在靠近目標的過程中思維和情感 的真切躍動。為了最後的成功而將自己陷於痛苦 是捨本逐末的,成功的意義也就顯得曖昧,活著的意義彰顯於個人豐沛的情感和豪邁的思維張力,我思故我在,意識流的流動便是生命存在的證明。
2.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為了尋找那種被世人所定義著的幸福,我在通往夢想的旅途中尋尋覓覓,錯過了無數美麗的風景與停泊的驛站。但始終堅信只要能擁有一次轟轟烈烈、舉世無雙的成功,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直到身心俱疲,直到驀然發現人性也有醜惡的一面,直到忽然明白我所追求的東西並非是我嚮往的,我才真正開始去思考—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僅僅是為了工作、生活、責任、義務、親情之類的嗎?我陷入了一度的迷茫和絕望之中。  
3.一個人在他的一生里,難免會遇到挫折,失敗和打擊,但遇到這些並不能就此放棄自己的目標。只有堅持下去,才有可能戰勝它們! 世界著名的科學家霍金,21歲時便被確診患有罕見的、不可治癒的運動神經性疾病!醫生預言他只能活兩年半。不久,霍金便完全癱瘓了。但他並沒有就此放棄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忍受著精神和肉體上的雙重痛苦,選擇了堅持活下去。1985年,霍金因肺炎進行了氣管穿刺手術,使他失去了說話的能力,這對全身癱瘓的他來說又是一場嚴峻的考驗,他又一次堅持了下來,霍金不僅堅持活了下來,還向世界證明了他的存在,他提出的宇宙黑洞理論轟動了全世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