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輩是清朝狀元,自己卻乞討為生的牛師靜,現狀如何?

明明生活講 發佈 2022-12-09T13:13:10.300128+00:00

在科舉制盛行的時代,家中一旦有人金榜題名,那麼這一家族的榮華富貴便有了保證。而子孫後代靠著祖先餘蔭,不說能夠榮華富貴享之不盡,起碼也是出身世家,飽讀詩書。然而,在鄭州鞏義,有這樣一個狀元後代,一年四季著乞丐裝,以乞討為生,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牛師靜老人。

在科舉制盛行的時代,家中一旦有人金榜題名,那麼這一家族的榮華富貴便有了保證。而子孫後代靠著祖先餘蔭,不說能夠榮華富貴享之不盡,起碼也是出身世家,飽讀詩書。然而,在鄭州鞏義,有這樣一個狀元後代,一年四季著乞丐裝,以乞討為生,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牛師靜老人。

牛師靜老人

武狀元及第,光耀門楣

牛師靜是晚清武狀元、名將牛鳳山後裔,如今已年過七旬。牛鳳山,字梧階,道光13年被皇帝欽點為狀元後衣錦還鄉。之後,他在山上修建了屬於自己的狀元府,這座府邸十分氣派和講究。據《清實錄》記載,慈禧太后非常喜歡牛鳳山的作品,因此授予他一等侍衛銜。

牛鳳山畫像

而在牛鳳山的悉心教導下,大兒子牛思瑄也在咸豐年間考中了進士,入朝為官,並因寫得一手好字而被時人所讚賞。有慈禧太后和皇帝的賞識,牛家的為官之路看起來順風順水,然而牛家到了牛師靜這一代時,由於時代背景的不同,曾經的狀元府早已沒了往日的生機。



破舊的狀元府

輝煌不再,繁華熱鬧消散

清朝滅亡後,狀元身份不再占有優勢地位。時代的變遷,使得牛家也沒有了往日的強盛,慢慢走向了下坡路。新中國成立後了,牛家早已成為了普通人家,靠種地為生。後又因土地革命的影響,牛家的很多土地也被分了出去,到牛師靜這一代時已經連地都沒得種了。所以為了謀求生計,很多牛家人都選擇離開了故鄉,外出打工,最終只留下了牛師靜一人。

留守祖宅的牛師靜

為了堅守祖先的宅邸,他一人守著牛家僅剩下的這座狀元府,但是這座狀元府也在歲月的痕跡下成了危房,甚至因為建於山上,現在仍沒有通水電。因為一生未婚,無兒無女,又沒有工作,牛師靜老人只能以撿破爛和乞討為生,勉強維持著自己的日常生活。原本輝煌的牛家就此沒落,令人唏噓。

乞討的牛師靜

棲身危房,所做之事卻令人敬佩

如今,狀元府除了一些可供遮風避雨的窯洞外已經什麼都不剩了,只有門前破敗的石碑還依稀能看出曾經的輝煌。村里人曾勸說牛師靜搬到村子裡去,那裡的生活條件要比無水無電而且破舊窯洞好得多,然而牛師靜卻說什麼也不願離開這裡。即使牛師靜以乞討為生,但他也有著自己的原則,那就是從不主動向他人討要錢財,往日裡只求有有口饃吃。社會各界人士也曾給他捐款捐物,但他拒絕了所有的現金捐款,只接受實物的捐贈。

各界人士帶著物資看望牛師靜老人

而且他還拒絕了政府的低保補貼,他說這些錢應該用來捐給其他經濟更困難的家庭。善良的牛師靜老人說,他孤身一人,花不了什麼錢,而且無論到哪裡都會收到好心人贈與的食物和水,所以用不著給他捐款。村民們對他的行為都表示非常敬重。

愛心人士與牛師靜老人

結語:

生活落魄,依然堅持不接受任何錢財救助,這大概是先祖武狀元的骨氣尚存,我們仿佛能在其中看到曾經那個的武狀元牛鳳山的影子。牛師靜老人的堅守令人動容,但狀元府的破敗也說明著事物的變遷。過去的歷史即便再輝煌,終究也成了歷史。我們不知道這座狀元府還能留存多久,但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只有緊跟時代步伐,努力奮進,才能不被歷史淘汰。我們也衷心祝願,善良的牛師靜老人能夠健康長壽,安享晚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