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卡達給體育燒的錢,不止世界盃

界面新聞 發佈 2022-12-09T18:12:45.889325+00:00

11月,世界盃史上首次在北半球冬季打響。巴西世界盃和俄羅斯世界盃一百多億美元的花銷,對於卡達人來說甚至只是一個零頭。

記者 | 覃思悅

編輯 | 石一瑛

11月,世界盃史上首次在北半球冬季打響。

全世界的目光也聚焦到了卡達——這個面積僅11576平方千米、人口不足300萬的中東小國。

儘管面積小,卡達人花錢卻很大方。

本屆世界盃總計2200億美元的投入,為歷屆世界盃花費之最。巴西世界盃和俄羅斯世界盃一百多億美元的花銷,對於卡達人來說甚至只是一個零頭。

但隨著東道主小組賽一平兩負出局,不少看客笑稱卡達「花了2200億隻為了進一個球」。

不過,當細究卡達這2200億美元的花費時,很多人會發現,這並不是一本糊塗帳。

· 靠石油和天然氣撈金無數,卡達想用體育轉型

1971年9月3日,卡達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獨立。

1995年6月27日,當時的王儲哈邁德·本·哈利法·阿勒薩尼發動宮廷政變,廢黜父親,奪得政權,卡達的發展進入新時期。

即位後,哈邁德在全國範圍內施行了一系列改革,實行新聞自由,給予婦女選舉權,頒布永久《憲法》等。最重要的是,哈邁德利用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發展本國經濟,推動政府參與周邊國家的交流和國際事務,使得卡達迅速積累財富,國際地位也在不斷提高。

不過,哈邁德仍然覺得自己的國家影響力有限。在他看來,依靠石油和天然氣並不是長久之計。

2008年,哈邁德提出了一個新的國家戰略,要在2030年以前將卡達建設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先進社會。

因此,擺脫對天然氣和石油的依賴從而找到新的發展道路,對於當時的卡達來說非常重要。

以鄰國阿聯為例,依靠出售石油等能源獲得的收入目前只在阿聯總收入中占5%。

看著鄰居轉型成功,卡達同樣希望自己的體娛、旅遊產業得到發展,擺脫世界對於卡達「石油大亨」、「天然氣大亨」的刻板印象。

於是,哈邁德將目光投向了體育。

哈邁德和妻子謝赫穆扎·賓特·納賽爾都認為,舉辦國際體育大型賽事,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全球觀眾,迅速提升卡達的知名度。

在卡達世界盃之前,卡達的「體育燒錢」之路早已開始。

對於大多數中國觀眾來說,第一次聽到卡達的名字是在2006年多哈亞運會,這是卡達成功承辦的第一屆國際大型綜合性體育賽事。

與此同時,在卡達政府的大力引入下,環卡達自行車賽、摩托車GP大獎賽、網球ATP/WTA卡達公開賽等眾多頂級職業賽事每年都在卡達準時上演。

比利時著名自行車運動員艾迪·墨克斯、俄羅斯網球名將莎拉波娃等人,都先後來到多哈參賽,為卡達造勢。

2010年,卡達體育再次迎來歷史性時刻。2010年12月2日,國際足聯(FIFA)宣布,卡達獲得2022年世界盃的舉辦權。卡達的體育發展也由此進入新的階段。

· 中東土豪千千萬,燒錢最多卡達

事實上,除了卡達,中東還有沙烏地阿拉伯、阿聯等一眾「土豪」國家。

在小組賽首輪爆冷戰勝奪冠熱門阿根廷隊的沙烏地阿拉伯,近年來就在發展足球上砸下重金。世界盃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沙特財團想要引入梅西、C羅,競購英超豪門曼聯利物浦的消息也在不斷刷屏全球體育媒體。

不過,在總投資的體量上,它們還是不能與燒金王卡達相提並論。

本屆世界盃,卡達世界盃總共花費了約2200億美元。這一金額,是卡達上年GDP的1.28倍,是上屆世界盃東道主俄羅斯花費的19倍。

而這些錢,還沒有算上籌辦時的前期投入。

為了讓整個國家的足球配套設施、賽事都能在短期內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卡達可以說是不遺餘力。

第一步就是推動青訓培養和人才引進。

體育教育成為卡達教育部發展計劃中劃出的重點內容。在政府推動下,大量學生進入體育學院接受教育。

2011年,卡達基金會的logo開始出現在西甲豪門巴塞隆納俱樂部的球衣上。同年,卡達投資管理局出資創立的卡達體育投資公司收購法甲豪門大巴黎。

大舉進軍海外的同時,卡達人也在歐洲物色合適的足球教練。於是,在卡達的足球學校和俱樂部中,越來越多來自法國、西班牙、德國等足球強國的教練開始出現。巴蒂斯圖塔、德塞利等知名球員也被重金引入,開始為卡達本土的足球俱樂部效力。

不過,孩子們接受訓練後又有了新的問題——缺少比賽實踐。於是有錢的卡達政府大手一揮:「那就建俱樂部、辦聯賽。」

十年間,卡達新建了大量的職業足球俱樂部。卡達球員也不再需要遠赴海外參加職業聯賽,因為本土已經建立起成熟的全國性足球錦標賽。

與此同時,卡達政府要求,足球發展所需的所有配套設施必須全部跟上。

除了為此次世界盃特別打造的盧塞爾體育城,多哈南部早早就建起了阿斯拜爾體育城。

這座體育城既有運動精英學院,也有配套的運動醫院和體育場館,占地面積超過200公頃。

於是,我們能看到50度高溫下運動員們在配備空調的場館裡訓練,學院的學生定期到運動醫院接受理療,精英學院裡來自各國的面孔在互相交流。

更令人震驚的是,在財政加持下,體育城有相當一部分的服務都是免費的,並且還有十分可觀的補貼。

曾在阿斯拜爾體育城工作、運動醫學專業畢業的西班牙人娜塔莉亞告訴界面新聞:「實驗、理療都不需要花錢。而且,只要是有利於運動醫學發展的,我們提交的研究預算基本都會被審批通過。」

· 吃到紅利的,不止體育

那花了這麼多錢,卡達能賺回本嗎?

從紙面數據上說,答案是否定的。

一般來說,世界盃的收入主要來自電視轉播權銷售、廣告贊助以及門票和周邊銷售。這三項大概會有100億美元左右的收入。而且這些收入並不完全屬於卡達,國際足聯要拿走其中的大頭。

不過,據旅遊分析集團Forward Keys的數據,世界盃期間卡達的入境航班激增10倍。有關方面預計,受世界盃利好,近3年卡達的經濟收入會上升200億美元左右。同時,卡達的旅遊業也將迎來至少5年的高峰發展期,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並且,卡達人也不急於收回成本,這些對於他們來說只是短期收益。

卡達世界盃組委會秘書長哈桑·阿勒薩瓦迪曾表示:「我們很清楚每筆錢都用在什麼地方。至於收益,畢竟有很多隱性收入是無法計算的,我們對這次賽事的財政很有信心。」

2200億美元中,大頭的花費是在建設盧塞爾體育城以及場館、地鐵、機場、酒店等基礎設施上。

哈桑介紹,這部分錢不僅用於投資世界盃,也是屬於卡達2030計劃的長期投資。為世界盃所建設的酒店、地下交通、體育場和機場,在世界盃結束之後仍會長期使用。

根據卡達2030願景,未來幾年,卡達將繼續優先考慮人類發展、改善教育和醫療保健、提高國民的文化意識和就業機會。而體育,仍然是其中的關鍵詞。

本次世界盃結束後,卡達人又將馬不停蹄地投入到2036年奧運會的申辦工作中。

然而與世界盃不同,夏季奧運會為了配合申辦國天氣而延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不過,財大氣粗的卡達人,已經準備好繼續燒錢了。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為了提升成功申辦的可能性,卡達方面計劃在馬拉松賽道旁加裝空調,以保證比賽能在中東炎熱的夏季中順利進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