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椎間盤突出磁共振需要觀察的徵象

影像診斷小札記 發佈 2022-12-09T18:37:08.518059+00:00

最佳成像技術對於檢測這些和其他頸椎異常至關重要,因為所評估的結構很小,並且患者運動相關的偽影很常見。椎間盤體積小,需要選擇3 mm或更小的切片厚度,因此,在3 T成像勢在必行。

頸椎椎間盤突出最常見於第4和第7椎體之間,因為該區域脊柱的活動度更大。最佳成像技術對於檢測這些和其他頸椎異常至關重要,因為所評估的結構很小,並且患者運動相關的偽影很常見。吞咽引起的運動偽影很常見,但可通過飽和脈衝或通過相位編碼梯度方向的變化進行校正。當腦脊液流動偽影出現在快速自旋迴波T2加權圖像上時,可通過採用梯度磁矩歸零和/或門控技術來減少。椎間盤體積小,需要選擇3 mm或更小的切片厚度,因此,在3 T成像(其中3 mm的切片厚度是標準)勢在必行。用於評估頸椎間盤突出症的常規採集序列包括矢狀位和軸向T1、矢狀位快速自旋迴波(FSE) T2和軸向梯度回波(GRE) T2WI。在腰椎中,T1WI可檢測到高信號硬膜外脂肪移位,表明存在疝出,而在頸區缺乏此類脂肪,因此該脈衝序列用處不大。在FSE T2WI上,椎間盤突出可能很難與骨贅(低信號)區分開。因此(軸位)GRE T2WI是評估頸椎間盤突出症的首選序列。GRE缺乏自旋和快速自旋迴波序列中存在的重聚焦脈衝,因此對T2*(磁化率)效應更為敏感。由於其中的水含量,椎間盤的信號較高,通常在緻密皮質骨上信號非常低。3D採集提供了更小的體素尺寸(因此層面厚度更薄),並用於一些中心,以及傾斜(45度)矢狀位圖,以改善椎間孔評估(從3D掃描重建或作為補充掃描採集)。


椎間盤突出症將根據其位置、慢性化和對脊髓的影響進行描述。圖31.1 A、C分別顯示了矢狀位FSE和軸位GRE T2WI上中央型頸椎間盤突出症(C3-4處)的典型表現。輕度脊髓受壓,無任何水腫跡象。後縱韌帶(PLL)和硬腦膜沿椎間盤突出的周邊明顯表現為單邊低信號緣(圖31.1 C)。圖31.1 B、D中的C5-6椎間盤突出症不僅對脊髓產生了占位效應,還延伸至左側神經孔中,擠壓了C6神經。除了T1椎骨上方的C8神經外,每條頸神經(共8條)均在相應編號的頸椎椎體(共7條)上方離開脊柱。這些神經根受壓相應的感覺皮區引起疼痛。


▲ 圖31.1


椎間孔疝可能難以識別,尤其難以與正常硬膜外靜脈叢區分開,因為兩者位置相似,在GRE T2WI上呈輕度高信號。對比增強後T1WI有助於展示明顯增強的靜脈叢與非增強的椎間盤。椎間孔腫塊的對比增強有利於神經鞘腫瘤顯示而不是單純的椎間孔疝出。在椎間盤間隙感染和小關節滑膜炎中也可見強化。圖31.1中的兩例椎間盤突出都是急性的,儘管這不能在單次MRI上明確證實。臨床上,急性疝發生於活躍的中年患者,其新發疼痛通常呈精確的皮膚分布。上或下骨贅的存在意味著椎間盤突出的慢性化。

圖31.2 A-C顯示GRE上左側椎間孔椎間盤突出伴(B)高信號椎間盤被低信號韌帶和硬膜包圍。該突出的椎間盤側上方可見骨贅,在(A)矢狀FSE T2WI和(C)軸向GRE上均可見,為均勻低信號區。後縱韌帶(PLL)增厚(此處有所表現)和鈣化可能會進一步壓迫脊髓。鈣化可能看起來類似於骨贅,混淆診斷。最後,圖31.2 D、E分別在GRE T2WI和T1WI上顯示小的中央突出。椎間盤突出可使腹側蛛網膜下腔消失,但不與脊髓接觸。鄰近軸位圖像(未顯示)顯示存在周圍骨贅,提示慢性化。




▲ 圖31.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