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龍眼無情,做奴才的人最明白自己在領導眼裡是個什麼東西。
甭管你伺候他多久,甭管你是否年邁,是否全身心都奉獻給了他,考評的標準有且只有最主要的一條,就是你辦的每件差事合不合他心意,只要有一件不合心意,且恰巧碰在他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是一頓劈頭蓋臉。
日子久了,誰能沒點異心呢?
蘇培盛、崔槿汐對食,被關進慎刑司後,皇上對甄嬛是有明顯提示的,「朕喝的茶都是八分燙」,故意在甄嬛進來的時候說這句話,就是暗示甄嬛,你把蘇培盛給我撈出來。
至於怎麼撈呢?讓皇后放人自然也不可能。
甄嬛此時只是熹妃,沒有管事之權。因此,只能由雍正親自下令。但是雍正作為帝王,是絕不會因為對太監「有感情」而無視宮規的。
所以,雍正需要甄嬛去給他找一個放人的理由。
甄嬛做的很出色,找了端妃,提醒皇上以兩位嬪妃有孕為理由,對蘇培盛崔槿汐開恩,只罰了薪水。相當於赦罪,而不是免罪。
蘇培盛跟了皇上幾十年,他心裡清楚皇上是不會直接放他出來的,他的希望只有甄嬛。因此這件事,也讓他看清楚了甄嬛對待下手的態度。
因為蘇培盛要選擇不是皇上和甄嬛,而是皇后或者甄嬛。
對於蘇培盛來說,選擇的邏輯是這樣的:
1、如果皇上活得久,他自然一直是皇上身邊的第一人,選擇誰都不如選擇皇上。
2、如果皇上活不久,他首先要保住自己不陪葬,然後保住自己後半生的富貴。
所以,他真正要選擇的是,甄嬛、皇后。
這件事,是皇后把蘇培盛當成棋子,推向了甄嬛。
而後期,蘇培盛的「叛變」,是因為皇后已經倒台,皇上也命不久矣,蘇培盛只能選擇甄嬛,甄嬛也願意為他和槿汐提供庇護。
後期蘇培盛和甄嬛的關係,就像崔槿汐最開始對待蘇培盛的態度,「互相利用,互相依靠地過日子罷了」。
自古帝王都自稱寡人,本就身前群臣叩拜,山呼萬歲,身後就是孤寂老去,甚至眾叛親離,也屬於正常事,
而近身伺候的人也不過是唏噓良久罷了,還能如何。
跟著皇帝看了一輩子人生洶湧的人,自己當值時盡心盡責,對待周遭人群不存壞心,已然對得起皇上,也對得起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