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崛起孤立誰」的西式邏輯何其荒謬

京報網 發佈 2022-12-09T18:39:51.530417+00:00

近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外交事務》雜誌撰文指出,中國的崛起,不是孤立中國的理由,也不是限制對華合作的藉口。

近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外交事務》雜誌撰文指出,中國的崛起,不是孤立中國的理由,也不是限制對華合作的藉口。針對近年來西方盛行的逆全球化和「脫鉤斷鏈」風潮,朔爾茨則表示,各國應當避免世界再次分裂成不同陣營,需要走出意識形態盲區,務實打造夥伴關係。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資料圖 新華社發

朔爾茨的這篇文章呼應了他11月份的訪華之行。上述表態基於的是合作共贏的現實考量,既是對德國內部對華強硬派的拒斥,也是表達與美國明顯不同的對華政策立場,更拋出了一個當前國際交往中的核心問題:當一個國家的崛起成為其被孤立的理由,將是何等的荒謬。

事實最有說服力,中國崛起給各國帶來的不是麻煩和威脅,而是實實在在的機遇和利好。數據顯示,在過去十年裡,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在全球投資了數千億美元,使其成為惠及140多個國家的國際公共產品。近年來,儘管美國方面竭力挑起對華戰略競爭,渲染「脫鉤斷鏈」,但外資企業繼續看好中國市場,堅信中國仍然是一片充滿機遇的發展熱土。今年前7個月,美國對華投資增長36%;前8個月,韓國對華投資增長59%,德國對華投資增長30%,寶馬、大眾、巴斯夫等巨頭近來都紛紛在中國擴大投資。在國際社會紮實堅定的用腳投票中,一些反華政客持續渲染「中國威脅」,只能證明自己的狹隘與偏執。

需要看到,當前「逆全球化」暗流涌動,很大程度是美國國內治理失敗、向外轉移國內矛盾的結果。在過去三四十年裡,美國實行所謂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放任資本主義體制弊端橫出,導致美國出現嚴重貧富分化,弱勢群體得不到政府的有效救助。而美國政客察覺到這股民怨,肆意地將其煽動成一股猛烈的右翼民粹主義運動,趁機推行極端的民族主義、保護主義政策。但這樣的做法,已然被證明是害人害己。比如,美國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使美國民眾額外承擔900多億美元的消費成本;美國司法部推行的「中國行動計劃」,削弱了美國在科技領域的全球吸引力;美國制定的《晶片與科學法案》,損害了美國晶片公司在中國乃至全球的市場份額,削弱了其產品研發能力。

一正一反兩種景象生動說明:大國競爭早已不是時代的主題,經濟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轉,互利共贏是人心所向。世界不會退回到相互封閉、彼此分割的狀態,任何國家都無法關起門來搞建設,「脫鉤斷鏈」「小院高牆」損人不利己。與此同時,中國已經同世界經濟和國際體系深度融合,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離不開中國。於中國而言,我們發掘的是一條通過和平方式來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嶄新道路,所謂「威脅」子虛烏有,痴迷於傲慢的偏見,只會使自身錯過合作共贏的機遇。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原標題:「誰崛起孤立誰」的西式邏輯何其荒謬)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 付隨鑫

流程編輯:u030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