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九下語文鄒忌諷齊王納諫(精華版教案一)

萬家燈火天邊客 發佈 2022-12-10T03:09:20.082365+00:00

第1段講述鄒忌是一位容貌昳麗的美男子,他分別向妻、妾、客詢問自己與城北徐公誰更美,雖然因身份不同而在表述和語氣上有所差別,但三人皆表示鄒忌比徐公美。

1.三問三答三思。

第1段講述鄒忌是一位容貌昳麗的美男子,他分別向妻、妾、客詢問自己與城北徐公誰更美,雖然因身份不同而在表述和語氣上有所差別,但三人皆表示鄒忌比徐公美。可當鄒忌親自見過徐公後,他得出了相反的答案。他沒有沉醉於他人的奉承之中,而是對這件事進行了理性的思考。鄒忌暮寢而三思,為諷諫齊王做了鋪墊。

2.入朝「三比」。

第2段中,鄒忌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設喻,推及治國之道。他以妻、妾、客的「私我」「畏我」「有求於我」這三種情況來類比齊王身處的環境——「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從而勸誡君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

3.齊王「三賞」,齊國「三變」。

第3段寫齊威王採納了鄒忌的諫言,並根據諫言的不同情況設立了上、中、下三種獎賞,接受來自各方面的批評意見,以圖國家強盛。在經歷了「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三個時間節點後,進諫之人越來越少,說明齊國治理得越來越好。最終他國「皆朝於齊」,表明這一政令在國內外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1.「三疊」式結構,別致精美。

文章有「比美」「進諫」「賞諫—朝齊」三個段落。「比美」中的「三問」「三答」展現了「比美」的過程,「三思」揭示了鄒忌在「比美」中受蒙蔽的原因;「進諫」中的「三比」推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結論;「賞諫—朝齊」中的「三賞」「三變」演繹了齊王從善如流的魄力,以及齊國「戰勝於朝廷」的輝煌。文章「三疊」式結構的運用,彰顯了整齊對稱之美。

2.類比說理、委婉諷諫的勸說藝術。

採用類比的方式說理是本文最顯著的特點,鄒忌是以自身經歷與齊王之「弊」進行類比的。鄒忌諷諫齊王時,先從自家「比美」的趣事侃侃道來,通過「三比」,順理成章地推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這種由近到遠、由小到大、由生活瑣事推及國家大事的類比進諫,不能不讓齊王欣然領悟,從而接受群言,「戰勝於朝廷」。

本文寫的是戰國時期齊威王接受齊相鄒忌的勸諫,廣開言路,最終使齊國大治的故事,塑造了善於思考、敢於進諫的賢臣形象和善於納諫、知錯就改的明君形象,告訴當權者只有廣開言路、採納群言,虛心接受批評意見並積極改正,才有可能治理好國家。

1.作家作品。

見第21課《鄒忌諷齊王納諫》此內容。

2.作品背景。

戰國之際,七雄並立,各國間的兼併戰爭、各統治集團內部新舊勢力的鬥爭,以及民眾風起雲湧的反抗鬥爭,都異常尖銳激烈。在這動盪的時代,「士」作為一種最活躍的階層出現在政治舞台上。他們以自己的才能和學識,遊說於各國之間,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鬥爭策略,為某些統治集團服務,並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複雜的鬥爭形勢遊說使諸侯採納,施展著自己治國安邦的才幹。各國統治者也認識到,人心的向背,是國家政權能否鞏固的決定性要素。失去了民心,國家的統治就難以維持。所以,他們爭相招攬人才,虛心納諫,爭取「士」的支持。

1.給加點字注音。

昳麗() 期年() 朝服衣冠(zhāo)(guān

窺鏡(kuī) 朝於齊(cháo) 間進(jiàn

2.重點詞彙釋義。

(1)鄒忌諷齊王納諫(諷諫,用含蓄的話委婉地規勸)(規勸國君、尊長等改正錯誤

(2)鄒忌修八尺有餘(長,這裡指身高

(3)形貌昳麗(光艷美麗

(4)朝服衣冠(穿戴

(5)窺鏡(照鏡子

(6)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與……相比怎麼樣,表示比較

(7)孰視之(同「熟」,仔細

(8)旦日(第二天

(9)又弗如遠甚(遠遠不如

(10)吾妻之美我者(認為我美

(11)私我也(偏愛

(12)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

(13)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沒有誰

(14)王之蔽甚矣(蒙蔽,這裡指所受的蒙蔽

(15)能謗譏於市朝(集市、市場等公共場合

(16)聞寡人之耳者(這裡是「使……聽到」的意思

(17)時時而間進(常常,不時)(間或、偶然

(18)期年(滿一年

3.古今異義。

(1)鄒忌諷齊王納諫(古義:諷諫,用含蓄的話委婉地規勸。今義:誹謗,嘲諷

(2)窺鏡(古義:照,看。今義:偷看

(3)明日徐公來(古義:次日,第二天。今義:時間,明天

(4)今齊地方千里(古義:土地方圓。今義:中央下屬的各級行政區劃的統稱,跟「中央」相對))

(5)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古義:指責。今義:尖的東西進入或穿過物體

(6)臣之妻私臣(古義:偏愛。今義:自私

(7)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古義:君主左右的近待之臣。今義:方位詞,左和右兩方面

(8)鄒忌修八尺有餘(古義:長,這裡指身高。今義:修改

(9)雖欲言(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4.一詞多義。

(1)之

(2)朝

(3)孰

(4)於

(5)上

(6)修

(7)美

5.通假字

孰視之(同「熟」,仔細

6.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名詞作動詞,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美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名詞作狀語,當面

(4)聞寡人之耳者(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聽到

7.特殊句式。

倒裝句

①能謗譏於市朝(介詞結構後置,正常語序應為「能於市朝謗譏」

②此所謂戰勝於朝廷(介詞結構後置,正常語序應為「此所謂於朝廷戰勝」

8.參考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艷美麗。早晨穿戴好衣帽,照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美?」他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美,就又問他的妾:「我與徐公相比,哪一個美?」妾說:「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邊來,鄒忌同他坐著談話,又問他:「我和徐公誰美?」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第二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看他,自己覺得不如徐公美麗;再照鏡子看看自己,更覺得遠遠不如。晚上睡覺時想這件事,說:「我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妾認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認為我美,是想有求於我。」

於是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於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裡侍妾一類女子和左右的近侍之臣沒有誰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大王的,全國範圍內的老百姓沒有不有求於大王的:由此看來,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啦!」

齊威王說:「好!」於是下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上書勸諫我的,可得中等獎賞;在公共場所指責譏刺(我的)過失,使我聽到的,可得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群臣都來進諫,宮門前和庭院內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後,還偶然有人來進諫;滿一年以後,即使想進諫,也沒什麼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到這種情況,都到齊國來朝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取得勝利。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重要詞語和特殊句式,結合注釋以及積累的文言知識,疏通文意。

2.了解設喻說理、巧妙諷諫的論說技巧。

3.體會古代志士勇於諫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從善如流的氣度與明辨的智慧。

【教學過程】

導入一:春秋戰國,動盪不安,諸侯林立,各國間的兼併戰爭、各統治集團內部新舊勢力的鬥爭、民眾風起雲湧的反抗鬥爭,都異常尖銳激烈。君主想要成就霸業,得有敢於進諫的謀臣策士根據錯綜複雜的鬥爭形勢為他獻奇策異計。齊威王非常幸運地遇到了這樣一位賢士,他就是鄒忌。今天,我們一起穿越時光隧道,領略鄒忌的勸諫藝術!

導入二:一個河清海晏、風清氣正的朝代,既需要聖明的君主,又離不開盡心輔佐、善於勸諫的臣子。就像唐太宗與魏徵,臣子敢於直言勸諫,君主樂於虛心納諫,才有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史書《戰國策》,去認識一位善於進諫的大臣和一位善於納諫的君主,去看看他們演繹了一段怎樣的歷史佳話。

1.檢查預習情況。

(1)學生課前預習本課,讀准字音。

(2)教師指名學生朗讀,糾正易錯的字音。

2.了解《戰國策》以及課文的歷史背景。

1.自主學習字詞。

學生自主默讀課文,結合工具書和課下注釋,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將難理解的詞句標出。

2.合作探究字詞。

小組合作,將各自不明白意思的字詞提出來,結合課下注釋,小組討論,得出結論。若有討論未果的字詞,請組長記錄下來。討論結束後,教師收集各組仍沒有弄明白的疑難字詞,集中講解。

3.重點講解。

教師展示文章中的重點字詞並講解。

第1段誦讀指導:

此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非常精彩。問答中所涉及人物的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其妻的偏愛之情,其妾的畏懼、拘謹之情,其客的奉承之情都要讀出來。

第2段誦讀指導:

鄒忌諷諫齊王的兩組排比句語速快一些,體現其拳拳之情;至結尾處「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語速放緩,重讀「甚」字,以體現殷切期待之意。

第3段誦讀指導:

結尾段,「令初下,……門庭若市」語速要快;「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適度放緩;「期年之後,……無可進者」則要讀得更舒緩一些,以強調齊國的可喜變化,突出諷諫的效果。

1.理解句意。

(1)小組合作,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自主理解句子意思,畫出難理解的句子。

(2)小組集中整理難理解的句子,教師明確釋義。

2.疏通文意。

(1)學生根據前面對句子的理解,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2)教師指導並明確文意。

【明確】

第1段:進諫的依據。鄒忌與徐公比美,發覺受蒙蔽,從中體味出國君不易聽到直言的道理,並決定「入朝見威王」。

第2段:進諫的內容。鄒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諷喻齊王,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啟發誘導齊威王領悟到納諫的必要性。

第3段:納諫的舉措及結果。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告,立即頒布政令,懸賞求諫。齊威王納諫除蔽,使齊國政治清明、國勢強盛,威震諸侯。

熟讀並背誦本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疏通了文意,了解了一段歷史佳話。這節課,讓我們在複習中再次走進課文,對其進行深度探究。

(一)鄒忌比美

1.鄒忌諷諫齊王源於一件生活中的什么小事?

【明確】鄒忌與徐公比美。

2.鄒忌美嗎?你能從原文中找出依據嗎?請賞析這個句子,並說說這個句子的作用。

【明確】美。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

賞析:運用外貌描寫,寫出了鄒忌的高大美麗。

作用:為下文鄒忌與徐公比美做鋪墊。

3.鄒忌在得到妻子的讚美後,為什麼還要問妾、客,這說明鄒忌的什麼性格?

【明確】面對妻子的讚美,鄒忌沒有被沖昏頭腦、自我陶醉,而是多方詢問,甚至與徐公當面「比美」。這表明鄒忌是一個有自知之明,有冷靜頭腦,能理性對待他人評價的人。

4.鄒忌「暮寢而思之」,他的思考僅限於「妻私、妾畏、客有求」嗎?

【明確】不僅僅如此。這三個句子,強調了他在家中和客人面前受蒙蔽之甚,同時隱含了他更深刻的思考,作為齊國的重臣,鄒忌由自己所受「蒙蔽」推及齊王,想到整個齊國,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入朝進諫。

(二)鄒忌諷諫

1.鄒忌諷諫齊王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希望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

2.如果鄒忌單刀直入說:因為宮婦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內有求於王。王之蔽甚矣,希望大王廣開言路,善於納諫……結果會如何?

【明確】由於君與臣之間在地位、實力上的絕對不平衡,在這一過程中,齊王是絕對權威。如果鄒忌單刀直入,稍有差錯,輕則丟官失命,重則株連九族。

3.所以臣子勸諫君主不僅要敢於進諫,而且要選擇君主易於接受的方式。那麼鄒忌是用怎樣的方式來諷諫齊王的?

【明確】以自己與徐公比美的「閨房小事」設喻,用類比推理的方式委婉勸諫齊王。

(三)齊王納諫

1.聽了鄒忌的分析,齊王反應如何?

【明確】

王曰:「善。」一沒有怪鄒忌在朝廷上談閨中如此不莊重之事;二沒有追究鄒忌與自己相提並論之罪;三不掩飾自己深受蒙蔽之事實。相反,他只說一「善」字,多麼痛快,多麼乾脆。很顯然,齊王心悅誠服,接受了鄒忌的建議。

2.齊威王聽了鄒忌的建議後,是如何做的?效果如何?

【明確】

(1)上賞:面刺寡人之過——門庭若市

(2)中賞:上書諫寡人——時時而間進

(3)下賞: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無可進者

1.品鄒忌。

思考:

(1)鄒忌與徐公比美,得到讚美卻反覆問、反覆思考,為什麼?

(2)鄒忌由與徐公比美受蒙蔽,聯想到什麼?

(3)鄒忌讓齊王很快接受了建議,這表明鄒忌怎麼樣?

請用「鄒忌是 的人,我從 看出來」的句式說出思考結果。

【示例】

鄒忌是頭腦冷靜、善於思考的人,我從他「三問」後的「三思」看出來。

鄒忌是善於辭令、勇於進諫的人,我從他的由家事想到國事並用「三比」勸諫齊王看出來。

2.品齊王。

思考:

(1)齊王欣然接受鄒忌的一番話,說明齊王有什麼特點?

(2)由齊王的「三賞」及齊國朝廷的「三變」,可見齊王是什麼樣的國君?

(3)齊國「戰勝於朝廷」,你對齊王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請用「我從 看出齊王是個 的人」的句式說出思考結果。

【示例】

我從齊王的「善」和「三策」(三賞)看出齊王是個從諫如流、廣開言路的人。

我從齊國朝廷的「三變」看出齊王是個聞過則改、明智果斷的人。

思考:鄒忌成功地勸諫齊威王,他的諷諫藝術巧妙在哪裡?

(1)尊重對方——勸諫無痕

鄒忌向齊威王獻策之時,齊國的政治比較腐敗。鄒忌進諫時,從日常小事說起,由家事推及國事,現身說法使齊威王廣納諫言,最終使齊國「戰勝於朝廷」。

(2)婉言含蓄——忠言利行

鄒忌實話實說「不如徐公美」,創設情境,取悅齊威王。語言含蓄,委婉相勸。鄒忌深諳「忠言順耳利於聽」的道理。

(3)攻心有術——憂君之憂

鄒忌知道齊威王的處境致使他成為受蒙蔽者,了解齊王有修明內政以興邦的宏志,為此設喻諷諫,解齊王之憂,最終達到目的。

「鄒忌現身說法巧進諫,齊王廣開言路振國威」,這節課我們一起聆聽了一代賢臣鄒忌睿智的諷諫,也近距離領略了聞過則喜、欣然納諫的明君齊威王的風采。鄒忌的諷諫秘技、齊王的虛懷若谷,穿越千年的時光依然熠熠生輝,對我們的現代生活仍有積極的借鑑意義。讓我們從中華經典中汲取智慧的力量,願我們的日常交流更富於藝術魅力!願我們的生活擁有更多的詩意!

背誦全文,增加積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