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終端,再度撐起半邊天?

節點財經 發佈 2022-12-11T21:43:50.883271+00:00

沉寂兩年後,華為麒麟在B站悄然註冊了官方帳號,其首條視頻內容是介紹華為HiAI Foundation AI計算平台,沒有透露晶片相關的消息。

沉寂兩年後,華為麒麟在B站悄然註冊了官方帳號,其首條視頻內容是介紹華為HiAI Foundation AI計算平台,沒有透露晶片相關的消息。儘管如此,這條視頻的播放量在不到24小時就超過了6萬,有近千名網友在評論區中留言,進行了一番調侃:

網友「沒必要別搞老實人」對麒麟晶片做出了預測:我們的華為海思麒麟晶片,麒麟9300採用最先進的2納米製程工藝,3d封裝技術,電晶體數量達到了史無前例的280億,最高支持16g運存+2TB的存儲,CPU性能較麒麟9000提升70%……

「臨江仙SOS」的評論代表了另一些用戶,他表示「要是我下部華為不是麒麟晶片,我就錘死在座的各位。」

無獨有偶,最近還有消息稱明年麒麟晶片或許回歸,「流片已經生產,正在等待最終落地」。這條消息被華為官方認定為不實消息,但還是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簡而言之,麒麟沒有因為SOC的斷檔而被市場遺忘,大家都在期待著麒麟的歸來。更進一步講,與其說大家在期待麒麟,不如說在期待終端業務華為終端業務。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該業務受到了衝擊,它現在的情況如何?未來的重點又在哪裡?

什麼是華為終端業務?

華為終端業務發展歷程分為兩個階段。在早期,華為與其他手機大廠一樣,專注手機產品。在功能機時代華為是「中華酷聯」之一,到了智能機時代,華為則是市場前五名之一。正是由於手機業務成績太過耀眼,以至於在很多人眼裡,提到終端業務華為終端業務只會想到手機。

實際上,終端業務華為終端業務版圖不止手機,這也是該業務在第二發展階段的發展重點。這一切的轉折點發生在2019年,華為一方面發布了鴻蒙作業系統,一方面確定了全場景戰略。

鴻蒙作業系統無需多言,它已是華為終端產品的通用「密碼」。全場景戰略指的則是硬體層面的產品要覆蓋哪些場景,華為將此歸結為1+8+N,又被稱為「1個太陽+8個行星+N個衛星」。它們的出現標誌著終端業務華為終端業務進入新發展階段。

具體來說,「1個太陽」指的是手機,「8個行星」指的是平板、TV、音響、眼鏡、手錶、車機、耳機、PC八大業務,而「N個衛星」指的則是移動辦公、智能家居、運動健康、影音娛樂及智能出行各大板塊的延伸業務。

以月初剛剛結束的華為新品發布會為例,華為在這場發布會上發布的新產品,恰好正是其終端業務版圖的一個縮影。

首先,最引人注意的還是手機產品。從2020年開始,安卓品牌集體衝擊高端市場,但結果卻是「蘋果吃飽」。余承東曾評價道:終端業務華為終端業務被逼到極端困境,無法發貨,高端產品主要讓給了蘋果。

據IDC數據,從2021Q2開始,蘋果iOS的份額就不斷上漲,而從2021Q4開始達到頂峰,直接霸占了70%以上的市場,2022Q2為69.5%。作為中國高端手機的「獨苗」,華為手機的一舉一動自然會有較高的關注度。

當時,華為發布了摺疊屏產品Pocket S。Pocket S主打輕薄設計,機身重量約190g,與常規旗艦在同一水平,機身厚度只有7.2mm,甚至比iPhone 14更薄。

圖片來源:華為官網

除蘋果外,其他手機大廠均已發布了摺疊屏產品,但動輒上萬的售價和尚待完善的摺疊屏技術(摺疊後縫隙明顯),仍是阻擋消費者嘗鮮的阻礙。

有痛點就有機會,Pocket S針對這兩點做了優化。其採用了業內首創多維聯動升降水滴鉸鏈,能在彎折處形成一個水滴式的容屏空間,這種設計巧妙解決了摺疊狀態下的機身縫隙問題,使得摺疊後呈現完美無縫和極致纖薄形態。據余承東介紹,華為Pocket S可承受40萬次的反覆摺疊,換算下來即便每天摺疊200次,也能堅持5年以上。

得益於技術的日益成熟,Pocket S的售價不再「高不可攀」,128G版本不足6000元,這已經接近一些常規旗艦機的水平了。

Pocket S身上體現的對症下藥策略,是華為做摺疊屏的傳統藝能,這讓華為占據了摺疊屏市場的首位。華為常務董事、終端業務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曾表示,截至今年9月,華為摺疊屏手機的市場份額已達到52%。「在中國每賣兩台摺疊屏手機,就有一台是華為。」

其次,華為更新了「8個行星」,包括華為WATCH GT Cyber、華為一體機MateStation X、新一代華為智慧屏 V、全屋智能3.0等5款新品。在軟體層面,華為9月發布mate50系列時已經帶來了鴻蒙3.0。

今年4月,華為宣布終端業務更名為終端業務,商用產品將專注於服務政府及企業客戶。

聯繫華為年報中對終端終端業務的概括,它的核心應是為消費者和企業提供覆蓋各種數位化場景的軟硬體生態。

終端業務怎麼樣了?

2021年,華為三大業務的座次發生了變化,蟬聯三年第一大業務的終端業務退居二線,華為的整體收入則是負增長。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在業績發布會上解釋原因時,就提到了終端業務:制裁導致華為供應鏈持續承壓,終端業務收入大幅減少。

到了今年,終端業務已經開始回暖。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華為發布前三季度業績時表示,終端業務下行趨勢持續放緩。

然而,由於手機無法變成完全體,終端業務缺少「主心骨」。在這個不變的大背景下,終端業務線上的其他產品不得不承擔起重任。

其中,消費產品中的智慧屏當屬發展最好的單品。華為的智慧屏產品線分為V、S、SE和便攜版四個系列,價格上覆蓋了千元入門級別到萬元高端產品區間。

華為智慧屏S 圖片來源:華為官網

華為在智能電視方面的優勢依然是掌握底層技術。比如鴻鵠畫質引擎,它是華為在屏幕顯示技術上的成果集合,超過了目前應用到電視領域各種算法。

據B站UP主「先看評測」的測評顯示,搭載這項技術的智慧屏V75 Pro,在開啟畫質引擎後,清晰度得到了明顯的提升,而其他智能電視即便清晰度拉滿也達不到這個效果。

PC也是終端業務華為終端業務的重點方向。疫情催動線上經濟發展後,PC的重要性愈加凸顯。一來,PC的生產力無可撼動,二來行業的年出貨量在3億左右,前景廣闊。

目前,華為的PC產品線覆蓋範圍與傳統PC大廠相差無幾。以筆記本產品線為例,MateBook系列之下分為X、D、K、E、B等多個子系列,它們主要服務於有辦公和商務需求的用戶,其中E系列是二合一形態。台式機(包含一體機)及相關的配件、印表機等方面華為也有涉及。

節點財經在觀察時發現,華為做PC的邏輯包括toC和toB兩方面。toC不用過多解釋,這裡重點說toB。華為今年針對商用客戶提出了「伴飛服務」和「同路者計劃」。

「伴飛服務」為企業用戶提供了高度定製的服務,包括基礎服務和更深的價值服務,如組織專家團隊對接軟體、硬體、雲服務、AI及全場景四個組織,為企業提供解決方案。

「同路者計劃」的主旨在於為企業提供產品之外的幫助,華為將聯合中小企業研究機構、金融機構、電商等其他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優質平台一起為中小企業提供精準、優質的專項扶持計劃。

業務邏輯更深入的底層原因在於,華為已經將商用市場確立為與大眾消費市場同等重要的終端業務的基礎之一。今年4月,華為終端業務更名為終端業務,釋放了這一信號。

華為認為,商用設備市場在經歷了以商用台式機為中心的1.0時代和多設備融合的2.0時代之後,當下正在步入雲和AI的3.0時代,商用辦公電子設備正向著智慧化演變。在這樣的轉折點,華為終端將商用業務的理解和消費領域的成功經驗相結合,為商業客戶提供更好的設計工藝、更智慧的使用體驗。

在宣布更名時,余承東提到了華為可以為企業用戶提供定製服務,這其中就包括伴飛服務的部分內容。

整體來看,終端業務華為終端業務的覆蓋範圍比以往更廣,後者做些新重點,也取得了好成績,這意味著華為終端業務的潛力依然巨大。

終端業務未來的看點是什麼?

在今年前三季度,華為的銷售收入為4458億元,根據中期業績推算,三季度的銷售收入應是1442億元,對比去年三季度的1354億元增長6.5%,已經有所回暖。在此之前,華為已經連續多個季度負增長。

如果拆分得更細一點,今年二季度其實才是好轉的起點,當時華為銷售收入的增長已經止住了下滑的趨勢,實現了1.43%的增長。

考慮到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不久前「充滿寒氣」的講話,終端業務不得不再次扛起華為的希望。無論是從公司整體角度出發,還是從終端業務的長遠發展考慮,手機都是重中之重。在恢復手機業務的元氣和找到其它替代產品之間,華為至少要做到一個。

在替代品的選擇上,IOT是一個好標的,它在規模和價值鏈上都擁有不輸手機的「價值」,且華為已在該領域內擁有了一席之地。2021年,華為在國內高端電視市場的份額達到20%,而在2019年還只有10%,可見成長之快。

與手機、PC不同的是,華為做IOT時吸取了它們身上的經驗,選擇了軟硬體和底層連接三管齊下的策略。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形成生態閉環,能保證用戶體驗,但挑戰在於由於涉及範圍比較廣,實施難度不低。

以作業系統為例,節點財經復盤作業系統的發展歷史後發現,一旦某個行業確定了作業系統後,後來者幾乎就沒有翻盤的希望。在手機行業大殺四方的安卓,就無法在PC市場複製成功。如果作業系統能成為萬物互聯的底層系統,培育出一系列爆款應用,就有可能掌握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行業話語權。

這正是鴻蒙所瞄準的市場,華為對此也十分重視。在鴻蒙之前,業內其實也有作業系統,但這些系統更多是「魔改」。兩者之間顯著的區別是,鴻蒙可以自主,並且可以在底層打通終端產品,實現無縫、無感流轉。

在華為開發者大會 2022 上,余承東就表示搭載HarmonyOS 的華為設備已達3.2億,鴻蒙智聯產品發貨量超 2.5 億。「經過四年的發展,鴻蒙生態已經日漸成熟。」

圖片來源:華為官網

商用市場是手機的另一個潛在替代品。目前,華為的PC產品已成為政府機構與教育行業的第四名,取代了華碩。

短短三年,我們見到了華為的底蘊和韌性,也見到了華為的憂患意識和對研發的重視。在外部環境依舊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華為和它的終端業務依然要克服如何「活下去」的難題。

節點財經認為,當華為手機完全回歸,或者IOT業務、商用業務開始釋放增長,華為的終端終端業務或可再度撐起華為的半邊天。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文 / 四海 出品 / 節點財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