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民間傳說中有不少帶著神秘色彩的動物,要說其中名氣最大的絕對有「黃大仙」黃鼠狼。
無論是給雞拜年,還是東北的「五大家仙」傳說,黃鼠狼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黃鼠狼的普通生活
黃鼠狼,學名叫黃鼬(yòu)。「鼠狼」是古人稱呼老鼠殺手的名字,加上它棕黃的毛色,就有了黃鼠狼的俗稱。
除此以外,在它一直生活的北方地區,還有「黃狼」、「黃皮子」這樣的稱呼。黃鼬屬於食肉目-鼬科-鼬屬的一種代表性動物,親戚非常多。
關係近的鼬屬目前有19個成員,關係遠一些的鼬科親戚就更多了。水獺、雪貂、臭鼬、「平頭哥」蜜獾(huān)等等,都是黃鼬的親戚。
從這些親戚里也能看得出來,黃鼬也是個能力很強的獵手。因為體型只有28-40厘米,所以它的獵物主要是老鼠、田鼠、松鼠、野兔這些小型嚙齒類動物。如果食物不夠的話,青蛙、小鳥、昆蟲,甚至一些水果都可以成為它的口糧。
包含黃鼬在內的鼬屬成員長得都挺像,腿很短,整個身子都是長條形的,爪子和牙齒很尖,跑動起來非常靈活。
這樣細長的體型非常適合鑽洞,所以黃鼬們抓老鼠的能力非常強。不僅在地面上攆著老鼠到處跑,更能追到老鼠洞裡把它們一鍋端。
除此以外,黃鼬還會游泳、爬樹,捕獵的動作非常迅速。雖然它的視覺不太行,不過嗅覺很厲害,捕獵的成功率很高,有時就算吃不下,它也會把發現的獵物都咬死。
就像它的親戚一樣,黃鼬雖然個子很小,但戰鬥力卻很強。即使獵物比自己體型大得多也完全不害怕,憑藉自己細長而靈活的身體反覆去咬對方的頸椎,直到殺死獵物為止。
黃鼬在西伯利亞地區和我國的數量很多,它們似乎不挑剔生活的地方,在山地、平原、河谷、森林等等許多地形上都發現過黃鼬。
因為人類所在的地方總會有老鼠來偷吃的,喜歡吃老鼠的黃鼬也就被獵物吸引到了人類的村莊、城鎮裡。它們體型小而靈活,膽子還很大,不像其它動物會躲著人類,反而很適應在人類社會裡生活。
不過膽子大不代表黃鼬很莽撞,相反它的警覺性非常高,有事沒事就要直立起來,向四處張望有沒有危險,這也是鼬科許多成員的通用技能。
如果真的遇上危險無法逃脫的時候,黃鼬就會使出自己的「絕技」——放臭屁。
鼬科這一大家子,幾乎個個都在肛門旁長著兩個黃豆大小的臭腺。裡面會分泌一種刺激性很強還惡臭無比的液體,只要把這液體噴到敵人身上,就算是老虎也受不了這種氣味,黃鼬就能趁機逃出生天。
「黃大仙」的神秘傳說
黃鼠狼在我國北方很多地區都非常出名,在東北,還曾經把它和狐狸、刺蝟、蛇、老鼠並稱為「五大家仙」,又叫做「五顯財神」,人們在家裡供奉它們以得到福佑。
這種信仰在新中國成立後大部分都消亡了,但作為一種民俗文化,還是有不少值得探究的地方。
在過去的農村里,這五種動物因為生活習性,常常出現在村子附近。老鼠愛吃糧食和莊稼,刺蝟喜歡吃耕田時翻出來的蟲子,狐狸、蛇和黃鼠狼都喜歡抓老鼠,也就會跟著食物來到村莊附近。
和人類一起生活的時間久了,這五種野生動物也就被罩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這些動物之中,圍繞著黃鼠狼產生的傳說可不少。比如「黃大仙拜月」「討封成仙」什麼的,聽起來都很匪夷所思。
雖然傳說很詭異,不過只要了解黃鼠狼的生活習性,也就能知道這些傳說從何而來了。
野外的黃鼠狼喜歡在各種陰暗隱蔽的地方築巢,它們體型小巧細長,所需要的生活空間也不大。柴草垛下、亂石堆後、樹洞岩洞,甚至是沒人打擾的墓地里,都可能是它們安家的地方。
因為老鼠總是在入夜後才出來偷吃糧食,以它們為食的黃鼠狼也經常在夜裡活動,現代的紅外相機等觀測手段也證實了這一點。
黃鼠狼警覺性很高,當有人晚歸時,它們會注意到人類發出的動靜,用後腿撐地從草叢中直立起來四處觀察,兩個前爪攏在身前,看起來很像行禮的模樣。遇到的人多了,也就被傳成了「黃大仙拜月」。
而黃鼠狼「討封」的傳說,也和它們這個習性有關。
根據地方傳說,「討封」是黃鼠狼修煉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像人一樣站起來,朝路過的人問「你看我像不像人?」如果回答它像人,那就是「討封成功」。如果說不像,那黃鼠狼就會功力大退,還會因此記恨這個回答的人。
在過去,有黃鼠狼生活的地方,還傳說這種動物會迷惑人心,得罪了它們的人都會被「上身」,這個傳說的由來多半和黃鼠狼的臭腺有關。
經過現代科學的研究,黃鼠狼受驚時噴出的惡臭液體裡,主要成分是丁硫醇。這種化學物質的氣味非常濃烈惡臭,對眼睛、皮膚和呼吸系統都有刺激性,太濃烈的時候就會引起呼吸困難進而昏厥。
也有一種還沒證實的假設,說黃鼠狼分泌的這種液體裡還有一定的致幻成分,不小心吸入太多就可能讓人做出一些不尋常的舉動。
這些傳說聽起來神秘而詭異,但也是來自於古人對動物習性的觀察,有著一定的現實依據,只要了解因何而起,就不會盲目迷信。
黃皮子進家不能打
黃鼠狼對居住地和食物都不挑剔,即便是現在的大城市也常常見到它們的身影。
這種小動物膽子大,適應力強,繁殖能力也不弱,一直以來種群數量都不少,在《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裡也是無危級別。
然而不論是古代還是現在,人們依然口耳相傳著「黃鼠狼進門不能打」的規矩,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個原因是黃鼠狼的捕鼠能力太過優秀。根據科學觀測,每一隻成年黃鼠狼在一年內能吃掉1500-3200隻老鼠,是個非常厲害的「老鼠殺手」。
在古代,有黃鼠狼生活的地方就不會鬧鼠患。既能保護糧食,又能杜絕老鼠帶來的各種疾病,人們當然會自發地保護它們。
再加上各種神秘傳說帶來的敬畏之心,古代人就更不會傷害黃鼠狼。
北方常說的「貂皮大衣」,原材料就是鼬科動物的毛皮。黃鼠狼全身的毛皮,在價格上無法和紫貂、水貂這些親戚相比。它們的毛在夏天不值錢,只有入冬以後的厚皮才有價值,不過尾巴尖的那一簇毛例外。
文房四寶里的毛筆,根據製作採用的毛髮區別,有羊毫、兔毫、狼毫等不同的種類。其中「狼毫」所用的毛就是黃鼠狼尾巴尖的長毛。
無獨有偶,同樣生活著很多黃鼬的俄羅斯,人們也喜歡用它的尾巴毛做畫筆。為了它的毛皮,在俄羅斯可以合法捕獵黃鼠狼。
因為毛皮的價值,2000年,我國把黃鼬列入了「三有動物名錄」。因此,現在遇上黃鼠狼就更不能打,畢竟它可是受法律保護的。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中,像黃鼠狼這樣帶著神秘傳說的動物還有不少。除去迷信思想的部分,仍能看出其中包含著人們對動物習性的觀察。
這些民俗文化並不是一無是處,反而在長期以來都讓人對自然產生敬畏之心,主動和野生動物保持安全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