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美國有肉吃?波多黎各為何不想獨立,非要成為美國的一個州?

西府趙王爺 發佈 2022-12-19T21:34:05.067474+00:00

美國作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不僅綜合國力傲視全球,領土範圍也是相當廣泛。其除了幅員遼闊的北美大陸本土外,還有著大量的海外領土。比如夏威夷州、維京群島、關島以及波多黎各等等。而在這些海外領土中,波多黎各應該算是比較特殊的一個。

美國作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不僅綜合國力傲視全球,領土範圍也是相當廣泛。其除了幅員遼闊的北美大陸本土外,還有著大量的海外領土。比如夏威夷州、維京群島、關島以及波多黎各等等。而在這些海外領土中,波多黎各應該算是比較特殊的一個。

波多黎各位於加勒比海,明明距離美國本土要比夏威夷州近多了,但卻無法成為美國的一個州,最高行政長官只能是總督而不是州長。波多黎各人可以擁有美國公民的身份,但卻無法享受美國公民的權利,連最基本的選舉權都沒有。他們僅僅只是在眾議院擁有一個代表席位,只能發言不能投票。

儘管波多黎各一直都在想盡辦法正式加入美國,各種公投申請搞了個遍,但卻始終沒能得到美國的接納,美國「二等公民」的身份成為了波多黎各人永遠的痛。那麼波多黎各到底是怎樣一個地方,為何美國會將其拒之門外?

與加勒比海上的諸多國家和地區一樣,波多黎各原本是印第安人的領地。但是隨著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波多黎各便開始淪為了西班牙人殖民地。

公元1493年,哥倫布航行到波多黎各群島主島,將其命名為「聖胡安」。意思是要紀念耶穌的表兄施洗者胡安。

隨後在1508年,西班牙人在島上建立起殖民據點並設立總督管轄,波多黎各由此成為了西班牙帝國的海外殖民地。

公元1521年,西班牙人將波多黎各群島主島命名為波多黎各,意思是富裕的港口。原來的島名聖胡安則作為殖民地首府名稱而繼續存在,並一直沿用至今。

波多黎各位於大西洋到加勒比海之間,且擁有良好的港口條件,是歐洲往來新大陸的海運中轉站,地理位置非常關鍵。所以西班牙對於波多黎各非常重視,不僅屯以重兵和修築了大量的城防工事,還一度賦予了其海外省的地位,將其納入到國家正式領土之中。

然而江山代有才人出,長江後浪推前浪。隨著日不落帝國一代目的衰落,波多黎各終將更換新的主人。儘管在長達近四百年的時間裡,西班牙人接連抗住了荷蘭人、法國人以及英國人等諸多後起之秀的挑戰,他們還是沒能把波多黎各留在自己的國徽上。

19世紀,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的美國在北美迅速崛起。他們對內通過南北戰爭完成了國家的全面整合,對外打敗墨西哥人把領土擴張到了西海岸,由此成為了北美大陸上的霸主級勢力。脫胎於歐洲的美國顯然不滿足於偏居北美,他們要走向世界,像歐洲人那樣通過殖民掠奪來積累財富。

柿子專挑軟的捏,欺軟怕硬乃人類本能。而作為列強中的後起之秀,美國當時的實力還是稍顯不足,無法去挑戰親爹英吉利與後爸法蘭西這樣的霸主級勢力,於是他們便瞄上已經衰落的西班牙帝國。

公元1898年,美國和西班牙之間爆發了「美西戰爭」。結果亂拳打死老師傅,年輕力強的美國後生仔對著老邁的西班牙一頓瘋狂輸出,成功逼迫西班牙割讓了包括波多黎各在內的大片海外殖民地。如此一來,波多黎各便改換門庭,成為了美國的殖民地。

波多黎各在被割讓給美國之前,被西班牙人統治了近四百年。期間西班牙對這裡進行了全面的開發建設,從修建港口城市到滲透文化教育,再到本土移民定居。幾番換血操作下來,波多黎各已經被深深的烙上了西班牙的印子。甚至當時波多黎各島上的人大都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後裔,和盎撒人為主的美國壓根不是一家人。

美國為了能夠更好的控制波多黎各,便在島上採取了文化換血的政策,強制要求當地人改學英語。民族文化上的差異,本就讓波多黎各和美國有些格格不入。這時候再讓他們學英語,那可就真的有些難為人了。英語到底有多令人討厭,相信經歷過高考的學渣們應該深有體會。

所以在美國人的殖民統治下,波多黎各人過的並不開心,有事沒事就鬧獨立搞起義,甚至有些波多黎各的熱血青年還計劃著去刺殺美國總統。而美國人對此也是不慣著,一不聽話就各種上強度,水槍警棍加監獄給伺候著。

一邊是殖民者為了掠奪而高壓苛政,一邊是被殖民者為了自由而奮力抗爭。在整個20世紀的上半葉,波多黎各和美國幾乎就是這麼一個針鋒相對的狀態。

20世紀50年代之後,隨著全球殖民時代的落幕,民族解放運動成為了熱潮。大勢所趨,即便是美國也無法阻擋。於是美國開始逐漸放寬了對波多黎各的控制,他們允許其制定憲法,成立自治政府,甚至還可以通過公投的方式來選擇自己的命運。

對於波多黎各而言,這無疑是他們脫離美國的一次好機會,但是他們卻主動放棄了。因為在二戰之後,出於和蘇聯對抗的需要,美國在世界上扮演起了慈善家的角色,瘋狂撒錢拉票,其中自然也就包括了波多黎各。尤其是在60年代古巴變色之後,美國為了防止後院再度起火,更是將波多黎各當成了寶貝,各種經濟援助不要錢的給。

在美國的經濟扶持下,波多黎各人過上了非常滋潤的生活,號稱「加勒比的明珠」。。而作為一個缺乏工業基礎,只能依靠種植為生的農業地區,波多黎各十分清楚自己如果離開了美國,將會過上怎樣的日子,所以他們從一開始搞公投的時候,就沒有想過要獨立。

不過波多黎各當時也沒有想過要加入美國。因為在他們看來,眼下拿著美國的援助就能夠過得很舒服了,沒有那個必要去和討厭的殖民者一起過日子,他們要的僅僅只是自由。

所以在上個世紀,波多黎各連著搞了3次全民公投,結果無一例外都是保持現狀。即以自由邦的身份,存在於美國的國家體系之下。

從當時的國際形勢而言,波多黎各的選擇其實沒多大問題。既可以享受獨立般的自由,還能夠獲得美國的軍事保護和經濟扶持,穩賺不賠。理論上講,只要蘇聯一天不倒,那麼美國就得把波多黎各當爸爸一樣給供著。

然而令波多黎各始料未及的是,蘇聯終究還是塌了,連20世紀都沒熬過去。而在蘇聯解體之後,波多黎各也就失去了和美國討價還價的資格,經濟援助沒有了,優惠政策也取消了。

沒有了美國的扶持後,波多黎各的經濟急轉直下,甚至一度陷入了長達十多年經濟衰退期。企業倒閉,工人失業,政府破產,大量的資本和人口開始外逃,留給波多黎各的只剩下越來越多的貧困。

當然這裡的貧困是相對而言的,家底豐厚的波多黎各至今都還是加勒比海地區最富裕的存在。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統計,波多黎各在2021年人均GDP超過3.5萬美元,比許多發達國家都還要高。

不過坐吃山空總是不靠譜的,對於過慣了舒服日子,且缺乏穩定經濟基礎的波多黎各來講,常年的經濟衰退已經帶來了足夠多的危機感,他們不能也不敢讓這個情況一直持續下去,改變勢在必行,而改變波多黎各現狀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入美國,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

雖說美國搞的是聯邦制,各州在經濟發展上有著相當大的獨立性,但好歹身處同一個大家庭裡面,波多黎各總能沾點光。至少從政治權力上講,波多黎各能夠擺脫自己的「二等公民」身份,得到選舉投票的權力。而在美國,擁有選舉權就意為著擁有了在國會上說話的資格。不管是眾議院還是參議院,波多黎各都能夠有人為自己說話,屆時拉點讚助盤活一下經濟,還不是輕輕鬆鬆?

所以從新世紀開始,波多黎各的全民公投風向大變,加入美國成為了絕大多數人的呼聲。其中在2017年舉行的最近一次全民公投中,同意波多黎各加入美國的居民占比高達97%。

曾經的我你愛搭不理,如今的我你高攀不起。對於波多黎各態度的180度大轉彎,美國人用屁股想也明白是為什麼,向來精明的美國人可不會當大冤種,白白拿著自己的錢去給波多黎各填窟窿。所以儘管波多黎各通過了全民公投,卻始終得不到美國方面的受理。

2022年的12月15日,美國國會又通過了一項名為「波多黎各地位法案」的投票。其大致內容就是允許波多黎各進行全民公投,從而決定自己的政治地位。同時該法案還給出了三個選擇:要麼維持現狀,成為美國的「自由聯繫國」;要麼徹底加入美國,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要麼就是完全獨立,成為和美國平起平坐的主權國家。

對於波多黎各人而言,這無疑是給他們加入美國開了綠燈。理論上講,只要波多黎各接下來的全民公投結果允許,那麼他們就能夠擺脫二等公民的身份,成為一名正兒八經的美國公民。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雖然美國國會通過了「波多黎各地位法案」,但目前這項法案在國會中僅僅是得到了眾議院的支持,而作為國會兩院之一參議院並沒有對此給出審議結果。另外就算是參議院那裡也通過了,這項法案還得美國總統簽字才可以。

鑑於歲末將至,美國國會即將進入休會期,這件事兒估計要等到明年國會開盤才會有結果。而到那個時候,波多黎各的希望就太渺茫了。因為2022年美國的中期選舉結果已經出爐了,原本占據眾議院多數黨席位的民主黨被共和黨所取代,而共和黨在波多黎各壓根就沒多少民意基礎。所以在休會回來之後,眾議院很大可能會把法案翻出來,像以前一樣重新擱置起來。

簡而言之,這個所謂的「波多黎各地位法案」,其實更像是美國給波多黎各畫的一張大餅,讓處於經濟衰退中的波多黎各保有一絲希望,不去搞一些么蛾子出來。至於讓波多黎各正式入伙,成為美國一州,那還是先等等再看吧。

總結來講,以波多黎各目前糟糕的經濟狀態,想要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並不太現實。畢竟對於美國的那些納稅人們來說,誰也不願意看到國會拿自己的錢去補貼別人。如果波多黎各這樣也能入伙的話,估計這邊前腳簽字,那邊墨西哥後腳就敢推牆抄作業,成為美國第52個州。

所以打鐵還需自身硬,波多黎各如果想要真正得到美國的接納,只能是從自己身上下功夫。但凡波多黎各能夠成為卡達這樣的土豪,或者是新加坡這樣的物流中心,日子過得比美國還舒服,你看美國會不會答應?只是那種情況下的波多黎各,估計又瞧不上美國了。

這是一個無解的死循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