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跟中國混,三天餓九頓,獨立後的蒙古國為何一直窮困潦倒?

西府趙王爺 發佈 2022-12-19T21:54:36.559385+00:00

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蒙古人應該算是極其耀眼的存在了。這個崛起於亞洲腹地的遊牧民族以武力聞名,曾打遍歐亞無敵手,一度成為了地球上的扛把子。公元13世紀初,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蒙古諸部,建立蒙古帝國。隨後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們開啟擴張模式,瘋狂的征服身下馬蹄能夠踏及的每一片土地。

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蒙古人應該算是極其耀眼的存在了。這個崛起於亞洲腹地的遊牧民族以武力聞名,曾打遍歐亞無敵手,一度成為了地球上的扛把子。

公元13世紀初,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蒙古諸部,建立蒙古帝國。隨後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們開啟擴張模式,瘋狂的征服身下馬蹄能夠踏及的每一片土地。當時不僅僅是大半個亞洲都被蒙古人踩在了腳下,連歐洲也是蒙古騎兵的狩獵場。什麼波蘭羅斯日耳曼,全都只有被蹂躪的份兒。

通過不斷的吞併征服,蒙古人在13世紀建立起了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龐大帝國。其巔峰時期領土面積多達3300萬平方公里,堪比後來的日不落帝國。毫無疑問,那是屬於蒙古人的時代,故此在史學界的劃分中,13世紀經常也被稱之為「蒙古人世紀」。

不過輝煌時候誰都有,別拿一刻當永久。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部落分散難以集中,很難建立起穩定而持久的政權,匈奴、鮮卑、突厥盡皆如此,蒙古自然也不例外。在經歷了13世紀的短暫輝煌之後,蒙古帝國便走起了下坡路,各汗國分裂的分裂,滅亡的滅亡,再也不復昔日的強盛。

尤其是到了近代,隨著火槍大炮等熱兵器的普及,蒙古人最引以為傲的騎兵慘遭淘汰。公元1860年,黃金家族後裔僧格林沁率領蒙古騎兵,於通州八里橋迎戰英法聯軍。儘管馬背上的蒙古人依舊兇悍勇猛,但無奈炮火無情,終究難逃失敗的結局。

八里橋之戰的慘敗,算是徹底宣告了蒙古人時代的落幕,此後這個世界將難有他們表演的舞台,只能是成為周邊強權的附庸。

事實上早在明末清初,蒙古諸部就已經陸續歸入了華夏版圖。其中最晚的漠北蒙古是於公元1691年,在康熙主持的多倫會盟中,正式成為了清朝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漠北蒙古因歸附時間較晚,與親近程度上遠不如早期內附清朝的蒙古各部。所以為了方便區別管理,清朝便將其稱作外藩蒙古。而之前歸附的蒙古各部則稱為內藩蒙古,自此蒙古便有了「內蒙古」和「外蒙古」之分。而這也為日後「外蒙古」的獨立,埋下了伏筆。

20世紀初,內憂外患中的大清王朝對於統治蒙古愈發的力不從心。垂涎清朝領土已久的沙俄帝國,則趁機煽動蒙古王公貴族脫離。

公元1911年,以八世哲布尊丹巴為首的外蒙古僧俗貴族,在俄國人的支持下驅逐清政府,宣布外蒙古獨立,建立了「博克多汗國」。當時清朝正陷於危亡之際,壓根就無法顧及邊疆,只能是眼睜睜的看著外蒙古獨立了出去。而後續接盤的民國政府雖然有心收復,卻因為沙俄的掣肘而難有事實進展。

直到公元1919年,趁著俄國十月革命後陷入內戰之際,北洋政府才得以正式出兵外蒙。北洋軍在徐樹錚將軍的指揮下,順利進駐庫倫、科布多,甚至還收復此前被沙俄強占的唐努烏梁海地區,中華秋海棠葉遂歸於一統。

然而好景不長,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徐樹錚率軍回巢參戰,結果卻戰敗流亡。這一結果直接導致了外蒙古的空虛,而繼承了沙俄「優良傳統」的蘇聯人則趁虛而入,幫助喬巴山領導蒙古人民黨搞獨立。最後喬巴山在蘇聯軍隊的幫助下,於1921年發動武裝革命,成功擊退了駐守的北洋軍隊,拿下了外蒙古的控制權,外蒙古再一次完成了事實獨立。

此後的二十多年裡,民國政府雖然一直堅持對外蒙古的主權,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但是無奈自身手底下一堆爛攤子,麻煩事不斷,壓根兒就沒那個能力去做出實質性的應對。當然即便是民國政府出兵了,能不能擊敗駐守在那裡的蘇聯人也還得兩說。想想在後來的諾門坎戰役中,即便強如日本關東軍,也沒能在蘇聯人面前占到一點便宜。

所以在自身實力限制下,民國政府也只能是如同當年的大清一樣,眼睜睜的看著外蒙古被獨立出去。

當然不管怎樣,當時咱們並沒有承認外蒙古的獨立。所以從理論上講,我們依舊擁有擁有對這片土地主權。只要等到後面時機合適,咱們就能夠去把外蒙古給收回來,就和之前徐樹錚收復外蒙是一個道理。

二戰時期,中國作為亞洲戰場的盟國中流砥柱,為勝利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按理來說,這是我們重新主張對外蒙古主權的絕佳時機。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英美蘇三大巨頭居然聯手背刺自己的盟友。在雅爾達會議中,英美為了讓蘇聯出兵日本以儘快結束戰爭,直接答應讓外蒙古維持獨立現狀,從「源頭」否定了民國政府在戰後爭取收復外蒙古的可能性。

誠然戰後民國政府也找過蘇聯談判,但是沒有英美等大國支持,國弱民貧的中國壓根就無力要求蘇聯妥協。正如史達林所說:

你沒有這個力量,還要講這些話,就等於廢話。

弱國無外交,面對實力上的絕對差距,我們一如當年的巴黎和會,只能是緊咬著牙齒吃下了這個啞巴虧。在蘇聯的壓迫下,民國政府選擇了妥協,允許外蒙古以公投的形式決定自己是否獨立。而當時蘇聯已經經營外蒙古多年,這個公投結果自然是顯而易見的。

最終外蒙古以97.8%高票率贊成獨立,而這一結果也在1946年1月5日,得到了民國政府的正式承認。自此外蒙古算是徹底的從中國版圖中脫離出去,成為了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即咱們今天所看到的蒙古國。

自從槍炮被發明出來之後,草原民族就變得能歌善舞了。失去了武力自信的蒙古國,好比是那亂世中的牆頭草,風往哪邊吹,他們就得往哪邊倒。當年的中國積弱積貧,自身難保,這樣的靠山自然是沒有強大的蘇聯來得有前途。所以從利益角度上講,蒙古國選擇離開中國跟蘇聯混,那也是十分合理的。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蒙古國在離開中國轉投蘇聯之後,並沒能迎來自己憧憬的美好生活。

蒙古在獨立之後,長期採取對蘇聯一邊倒的戰略,什麼事兒都是蘇聯說了算,甚至還讓蘇聯在蒙古駐軍,儼然就是蘇聯的一個殖民地。故此蒙古也被稱為是蘇聯的第16個加盟共和國。而對於蒙古的死心塌地,蘇聯也是慷慨的給予了回應,給予了各種援助來幫蒙古建設國家。

在蘇聯的扶持下,蒙古的經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比如在工業方面,蒙古初步建立起了自己工業體系,擁有煤礦、電廠以及鐵路等一批基礎工業設施。而在農業方面,蒙古除了繼續發展自己傳統的畜牧產業外,還開墾了大量的荒地,搞起了穀物種植,糧食產量年年攀升。

客觀來講,當時蒙古雖然是生活在蘇聯的高壓政策下,被各種政治清洗和文化換血,但國民經濟情況確實是不算差,算得上是讓蒙古人過上了好日子。但是這種所謂的「好日子」,其實是建立在蘇聯扶持的基礎上的,算不得蒙古人自己創造。

到了八十年代後期,隨著蘇聯的經濟日益衰落,蒙古能夠拿到的援助越來越少,甚至他們還要輸出自己的資源去供養蘇聯。在這種收入驟降的情況下,蒙古之前深埋於「蘇聯經濟」蓋板之下各種問題也逐漸凸顯了出來。

比如在工業方面,蒙古當時的工業體系主要集中於煤礦、電力領域,至於日常所需的工業品還是主要依靠從蘇聯進口。原本蘇聯在這方面就算是短板,平時照顧一下蒙古或許沒問題,但眼下自己都不夠用,顯然就沒法顧及蒙古了。結果蘇聯逐漸減少甚至最後暫停了對蒙古的工業品出口,由此導致蒙古的社會運轉出現了極大的問題,大家買塊肥皂都費勁。

當然蒙古的那些傳統工業情況也不妙,因為這些工業設施建設出來,很大程度上為了配合蘇聯的工業體系,相當於是蘇聯這台機器的零部件。既然主機壞了,那麼零部件也就失去了功能。

像蒙古這種沒有形成獨立的民族工業體系,一直依賴於外援,必然是無法長久的。最終在1991年,隨著蘇聯的解體,蒙古的工業體系也宣告破碎,經濟呈現斷崖式下跌。據統計,當時蒙古全年的國民總收入只有1.8億美元,人均收入不足一百美元,幾乎已經是到了崩潰的邊緣,只能是依靠借外債來度過危機。

當然長痛不如短痛,畢竟蘇聯本身就不是玩兒經濟的材料,蒙古跟著這種學渣混,翻車乃是遲早的事兒。正所謂不破不立,蘇聯解體雖然給蒙古經濟造成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但卻也給蒙古後面的經濟發展打開了新局面。

要知道蒙古的經濟條件並不差,資源稟賦十分出色,被譽為是「坐在礦山上的國家」。據統計,蒙古目前已探明的礦產資源超過80種,包括煤、鐵、銅、金、磷、稀土等等。其中像銅、鐵、煤等礦產,已探明儲量更是能夠位居世界前列。單就看蒙古在資源方面的天賦,妥妥的就是土豪命,如果利用得當,發家致富不要太容易。

然而可惜的是,蘇聯解體至今三十多年過去了,蒙古的經濟依舊很糟糕,僅政府欠下的外債就高達300億美元。以當前蒙古150億美元左右的GDP來計算,即便整個國家不吃不喝只幹活,那也得要足足花上兩年時間才能把債給還上。當然對於常年入不敷出的蒙古財政而言,別說還債了,能夠保障接下來不再借錢都已經謝天謝地了。

蒙古的經濟發展之所以這麼糟糕,一方面是因為之前在跟蘇聯混的時候,積弊過於嚴重,短時間內難以恢復。雖然蒙古的資源豐富,但是由於沒有打造配套的工業體系,導致其缺乏相應的開發能力。往往很多礦產明明挖出來就能賺錢,可是蒙古人就是挖不了。而有的礦產雖然能夠開採,但是開採成本卻很高,導致其沒有賺錢的利潤空間。

即便是這些資源賣出去賺了錢,蒙古也需要拿去進口工業品。鑑於蒙古在工業品進口方面的巨大缺口,可能賺的錢都還不夠花的。如此的入不敷出,蒙古人即便是守著金山銀山,那也只能是去討飯吃。

另一方面,蒙古自身的位置條件也不太好。作為一個被夾在中俄兩大國之間的內陸國,蒙古的對外進出通道全部被兩個鄰居所控制。

如果單從安全角度分析,這無疑是個不錯的位置。畢竟中俄兩國都算是當今世界的強國天花板,有他們當保鏢,蒙古完全不用擔心被其他勢力入侵。甚至毫不誇張的講,蒙古就是當今世界最安全的國家,或者說是地理上最難入侵的國家。

但是如果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的話,蒙古這個位置條件就比較劣勢了。對外缺乏足夠的貿易選擇,對內則難以吸引到合適的投資。經濟流通不起來,所謂的經濟建設也就無從談起。

事實上,蒙古國之所以能夠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歸根結底還是當初選擇離開了中國。如果他們沒有做出這個選擇,很可能就不是今天這副模樣。關於這一點,內蒙古就是最好的例子。明明和蒙古國是同宗同源,但發展卻是甩了蒙古國八條街。

以GDP數據為例,2021年內蒙古的GDP總量高達3180億美元,差不多相當於21個蒙古國。另外內蒙古在2021年的人均GDP則是達到了1.3萬美元,差不多是蒙古國人均GDP的3倍。

在如此巨大的數據懸殊面前,當年蒙古到底應該跟誰走?答案顯而易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