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樹、一粒菌,一群新農人與他們的鄉村夢

家庭雜誌 發佈 2022-12-22T11:15:05.130331+00:00

作者:方禾首發:家庭雜誌從今年8月份開始,廣東韶關的乳源縣經歷了三個多月的大旱,導致油茶果產量銳減。當地油茶大王阮偉軍痛心地說道:「對我們企業來講,今年減產了60%-70%的產量。乾旱造成了將近100畝油茶樹幹死。

作者:方禾

首發:家庭雜誌


從今年8月份開始,廣東韶關的乳源縣經歷了三個多月的大旱,導致油茶果產量銳減。

當地油茶大王阮偉軍痛心地說道:「對我們企業來講,今年減產了60%-70%的產量。乾旱造成了將近100畝油茶樹幹死。」

阮偉軍已經在油茶樹上持續投入了十年,油茶樹終於長成大樹,現在卻乾死了,「直接損失掉了,補不回來,你得重新種。直接經濟損失將近200萬。」面對令人絕望的天災,阮偉軍欲哭無淚。

從古至今,農民和養殖戶都是靠天吃飯,他們最能深刻體會到天災所帶來的惡果。而今天,被天災所折磨的養殖大戶們獲得了綠色金融的加持,被上了保險。這等於也給韶關當地的經濟加了一道「保險」,讓韶關綠色養殖、特色經營之路越走越寬。

油茶樹:把荒山變成金山銀山


在這片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果園裡,許多村民穿梭在油茶樹之間,運指如飛地採摘著茶果。43歲的余初鳳每天都能採摘幾千斤的茶果,她還拖著一輛小巧的拖拉機打地,方便明年開春的種植,此外,她還會幹一些類似除雜草的雜活。雖然手頭的活相當繁重,但她的內心卻是喜悅的。

余初鳳家共有三口人:她、老公和在廣州上學的兒子。在從事這份工作之前,她家的境況是:種兩三畝薄地、養幾頭豬子,日子過得一直很緊張,連小孩的學費都經常捉襟見肘。而今,油茶產業園的這份工作每年能給她帶來2萬多塊的收入,家裡的經濟環境一下子寬裕很多。

余初鳳清楚地記得,十年前這裡只是一片荒山,人跡罕至,直到阮偉軍和他的中順農業的到來,才慢慢改變了這一切。

十年前,阮偉軍從家鄉中山來到乳源縣大橋鎮,做了一番考察後,他發現乳源這個地方適合種植油茶,是不可多得的良種主產區。「油茶比較喜歡山區或者緯度25度左右的氣候,乳源縣大橋鎮屬於山區,是廣東省最冷的一個地方,每一年的平均溫度只有19度,而且晝夜溫差很大,南嶺的水汽、霧氣也比較充足,這些條件令油脂轉化特別好、特別香。」阮偉軍說道。

油茶樹是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榨出的茶油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純天然高級油料。看好茶油的前景,阮偉軍決定做油茶產業園,他說「主要出發點還是嚮往健康、回歸大自然」。

他向鎮政府租下了2150畝的荒地。

開始的處境可想而知:一無所有,沒水沒電,連一個落腳點都沒有,更別說辦公室了。甚至還有很多村民不理解。

阮偉軍讓村民認識到他們可以割完稻穀後過來幫忙打零工,增加收入。他還組織員工去探望村裡的孤寡老人,送米、油,送錢。村民們漸漸發現,這個人是真的來為大家謀福利的,態度也就開始慢慢轉變,從不理解轉為理解,從反對轉為支持。

可面對茫茫一片荒山,阮偉軍也不知道從哪裡下手。但是多年的創業經歷讓他知道,學習他人之長是一種最優的選擇。他專門去廣東省林科院請教院長以及油茶小組的知名專家;去參觀一些油茶果園,學習成功之道。

等到開始種植的時候,阮偉軍未雨綢繆,考慮得很周詳。種樹一怕蟲,二怕火。特別是山火,一旦著火就全完了。阮偉軍投入大量的人力做防火工作,每年都會定期清除園裡面的雜草。2016年,當地政府也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對防火管理很嚴格,不准村民帶火種上山,大大減少了山火蔓延的風險,解除了阮偉軍的心頭大患。

油茶的種植「周期長,風險大」,特別是極端氣候,對茶樹的生長影響很大,甚至可以說是毀滅性的。

2022年3月,冰災,零下2到3度的低溫,很多油茶樹不堪積雪的重量,折斷、撕裂,導致落果很多;到6月份,韶關遭遇50年一遇的洪災,無疑是雪上加霜,果樹都泡在水裡,造成二次落果;從8月份開始的三個多月的乾旱,更是直接導致減產60%-70%。

以往遇到天災,養殖大戶們都只能聽天由命。而現在情況已大大不同。

在廣東省林業部門組織的一次油茶保險會議上,阮偉軍接觸到了平安產險。平安銀行的金融普惠是很多中小企業的福音,幫助無數小微企業紓解融資困境。同時,平安產險持續關注鄉村振興事業,將優質金融服務不斷下沉到鄉村,為基層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農業因為它的不確定性,承保意味著風險巨大。在以往,業內人士都認為給農業設計保險產品是不可能的。而平安產險是藝高人大膽。

平安產險派專人到阮偉軍到油茶基地了解了種植的品種、每一個品種的產量、一棵油茶樹正常的生長過程、多久才能夠有產出,到了什麼樣的狀況算是豐產期,包括一畝能夠種多少棵油茶樹,一畝有多少的產量,並通過權威部門取得的一些數據。通過科學調研和嚴格精算,最後平安產險為中順農業,專門制定了一個有針對性的「政策性油茶種植保險」。

「從油茶特色保險這塊能得到部分補償,減少我們的損失。」阮偉軍說道。即便生產經營的壓力不小,但有了保險的保障,阮偉軍前進路上一下子多了很多底氣。

食用菌:推廣健康的生活方式


韶關除了是油茶之鄉,也是廣東的「食用菌之都」。這裡山地資源豐富,氣候溫暖濕潤,晝夜溫差大,適合食用菌生長。

北宋著名的「吃貨」蘇東坡在被朝廷放逐廣東後,曾經饑寒交迫。那年的秋天特別蕭瑟,飢腸轆轆的他來到園子裡,想看看有沒有什麼蔬菜可以採食。大文豪幸運地在樹上發現了菌菇,採摘下來後進行烹飪,大快朵頤後,他不忘賦詩一首:「老楮忽生黃耳菌,故人兼致白芽姜。蕭然放箸東南去,又入春山筍蕨鄉。」盛讚了菌菇的美味,也將菌菇提到很高的地位。

韶關食用菌種植歷史悠久,像鼎鼎大名的「南華草菇」,三百多年前就開始了人工栽培,直到上世紀30年代由華僑傳入世界各國,逐漸成為世界上第三大栽培食用菌。目前有據可查的食用菌的品種有幾千種,可食用的品種也有七八百種,很多都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從地理環境來說,韶關距離粵港澳大灣區消費市場不遠;同時它位於三省的交界,挨著廣東、湖南和江西,交通便利,具備競爭優勢。

正因此,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2004年從東莞搬到了韶關,力圖打造一個以食用菌產業為基礎的產業園,繼而形成一個以產業為核心的綜合性產學研游綜合體。

經過了18年的摸索,星河如今推出了新型農業經營合作模式,以及「龍頭企業+平台+農戶+合作社」的模式。

「我們的新工廠是生產菌棒的。我們負責菌棒以及菌種的培育,培育到一定階段以後會給到農戶,農戶在自己的管理下進行出菇。」星河生物保證了最重要的部分「菌棒」,確保了菌種的安全穩定。「生產環境我們也儘量做到安全可控。這樣農戶只要穩定地澆水和做一些日常護理,就可以保證出菇。他們可以自己去售賣,也可以要我們去回購。」星河生物的副總史揚介紹著他們的商業模式。

工廠90%的員工都是韶關本地人,從建廠到現在15年以上的老員工有四五十人,10年以上的100多人,對這些人,公司不僅有工齡獎勵,每年還評10年的貢獻獎和15年貢獻獎。未來公司還準備給大家提供一個聯合經營的機會,既可以選擇繼續在這裡工作,也可以選擇去成為一個新型農業經營的合作主體。星河生物通過各種激勵方式來激發大家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菌菇屬於蔬菜,是日常消費的農產品,利潤率低,因此,提升產品競爭力和擴大銷售成為企業的生存法則。

星河生物沒有將眼光局限在國內市場,而是加大科技研發,堅定推動食用菌出口。

同時,開始推進食用菌深加工,走在同行前列研發預製菜,「食用菌易於保存,有獨特的鮮香味,與多種食材都能進行搭配,非常適宜用作預製菜深加工。」星河生物董事長黃清華表示,「我們正在研究食用菌與羅非魚、鰻魚等食材的新型搭配,結合地區優勢,探索更多可能,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打造韶關食用菌預製菜品牌。」

黃清華甚至開了抖音直播,向網友科普食用菌的百科知識,創作了「挑戰100種杏鮑菇的做法」「蘑菇也會悄悄說話」等短視頻,輕鬆愉悅的內容為她贏得「蘑菇姐姐」的美譽。

但和阮偉軍的中順農業一樣,星河生物在2022年也沒能逃過天災的影響:先是洪災衝擊了地基和廠區,損毀了一些設備和道路基礎。污水進入了生產的庫房,雨水攜帶的細菌污染了產品庫,造成了800萬以上的損失。

隨後是乾旱,由於正常的生產設備,溫、光、水、氣是自動化控制的,溫度每升高1度,能耗增加得就特別多,新風系統也要不停地讓新鮮的空氣進來,溫度越高,就要為降低溫度付出更多的能源成本。

特別是高溫天氣。高溫天氣下,菇的生長情況非常差,甚至很難出菇,這就意味著菇農前期的投入都打了水漂。

平安產險:盡金融之力護一方「平安」


為了更有效保護企業的日常經營,以及有效轉移農民風險、分攤經濟損失,平安產險深入企業進行調研。

中國平安先後赴乳源縣實地調研15次,開展訪談溝通超過110次,最終探索出以「保險下鄉、金融下鄉、醫療健康下鄉」的「三下鄉」模式,從「產前——產中——產後」的全過程提供風險和資金保障,為產業發展提供一體化經營支持。而針對農產品的銷售環節,平安產險充分發揮科技及平台優勢,利用「好車主」App協銷農產品,推動農產品走出去,打響品牌效應。「三下鄉」至今落實不到一年,卻已助力14萬戶農戶年合計增收4.2億元。

平安產險也和星河生物進行對接後,針對該產業的風險特點,創造性地推出「特色食用菌氣象指數保險」。「這個農業保險讓人民群眾這個菜籃子工程可以有效、持續地進行,所以是非常好的一個舉措。」史揚真心讚揚道。

有了保險的加持,星河生物在不可控的天災面前,有了不少迴旋餘地。2022年,星河生物共支付「特色食用菌氣象指數保險」保費30多萬元,6、7月由於極端高溫給企業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僅這個時間段,平安產險就為企業賠付了54萬元。

而平安產險的保障也讓中順農業的阮偉軍對企業的未來充滿信心,「我們是向山上要油,正在把荒山變成金山銀山,符合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

這也正是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希望看到的「金融的人民性」:聚焦民生大事,推進脫貧攻堅,踐行綠色金融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和宗旨,金融工作只有承載人民的盼望、回應人民的囑託才能血脈暢通。

馬明哲更指出了前行大道:「企業只有將自身發展與國家命運、民族復興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緊密相連,方能生生不息。」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平安產險的強大助力之下,廣東韶關正在走出一條科學有效、農民受益的綠色產業發展之路,而生生不息的企業正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