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自己的兄長溥儀,溥傑和嵯峨浩最起碼擁有令所有人羨慕的婚姻

文史不假 發佈 2022-12-27T20:09:56.779143+00:00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正是我國的改革開放如火如荼進行之際,各項事業都得到了蓬勃發展,文化產業也不例外。因此,當義大利知名的左派人士貝納爾多·貝托魯奇提出拍攝《末代皇帝》時,不久便獲得了有關部門的批准。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正是我國的改革開放如火如荼進行之際,各項事業都得到了蓬勃發展,文化產業也不例外。因此,當義大利知名的左派人士貝納爾多·貝托魯奇提出拍攝《末代皇帝》時,不久便獲得了有關部門的批准。

為了體現出中華文化的開放包容和多元融合,貝托魯奇還被賦予了一項史無前例的「特權」,那就是可以進入擁有金鑾寶殿之稱的太和殿去實地取景。甚至於,就連拍攝溥儀登基大典時所使用的玉璽和龍椅,都是如假包換的真品,現在想來簡直可以用「不可思議」形容。

在《末代皇帝》中,貝托魯奇把溥儀的一生大體劃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紫禁城內、天津租界、偽滿洲國、戰犯時期和特赦以後。在2小時40分鐘的電影中,他真實再現了這位末代皇帝困守「牢籠」、迷失自我和重獲新生的心路歷程。

1987年10月,隨著《末代皇帝》在全球各地相繼上映,立即獲得了狂潮般的好評。之後,接連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美國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日本電影學院獎、法國凱撒獎和義大利大衛獎等多項殊榮,成為足以影史留名的經典之作。

作為滿清王朝的末代皇帝和整個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都充滿了悲劇色彩,直到嘗盡人情冷暖,直到看盡榮辱浮沉,才最終獲得新生成為了新中國的自由公民。在看完他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後,偉人曾經這樣表示:

任何人的思想轉變都要有一個過程,尤其對溥儀來說從皇帝到公民,不容易。

作為溥儀的弟弟,溥傑的命運同樣坎坷多舛,大部分時間都在隨波逐流和顛沛流離中度過。或許,「愛新覺羅」這個皇姓帶給他的已經不再是登峰造極的榮耀,而是無邊無際的苦海。​

1907年4月16日,愛新覺羅·溥傑出生於北京最顯赫的王府,父親是世襲罔替的醇親王載灃,母親是慈禧太后的寵臣和重臣榮祿之女幼蘭。雖然被軟禁在瀛台,但他的伯父載湉依然還是當朝皇帝。

在封建社會中,為了保證皇權神聖不可侵犯,歷朝歷代都會嚴格限制爵位的延續,通常承襲者只能是降級繼承。到了宋代以後,甚至還出現了不能被繼承的爵位,更別提「世襲罔替」了。​

何謂世襲罔替?「世襲」是指世世代代承襲,「罔替」是指不更替和不廢除原有的爵位。有清一代,世襲罔替的王爵又被稱為「鐵帽子王」,由於地位尊崇而極少授予。

從努爾哈赤立國到溥儀退位,滿清帝國一共只出現過十二個世襲罔替的王爵,分別是禮親王、鄭親王、睿親王、莊親王、豫親王、肅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和慶親王。其中,前八位都是赫赫有名的開國功勳,第九位胤祥因為大忠大孝而被恩封,第十位奕訢因為辛酉政變和洋務運動而被加封,只有第十一位奕譞和第十二位奕劻有些「水」。

奕譞的資質和能力均屬一般,飛黃騰達的最大砝碼就在於迎娶了葉赫那拉·婉貞作為嫡福晉。因為,妻子是慈禧太后的胞妹,使他除了一個「小叔子」的身份外,還多了一個「妹夫」的身份。

同治皇帝在擁有「一後四妃」的情況下竟然沒有子嗣,英年駕崩後留下偌大的滿清帝國無人繼承。為了解決皇位問題,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緊急召集王公大臣們前來養心殿西暖閣磋商。

乾隆帝確立了後世皇族的輩分表為「綿」、「奕」、「載」,道光帝又確立了「溥」、「毓」、「恆」、「啟」。因此,同治帝之後的皇帝應該是「溥」字輩,王公貴族們最終推選恭親王奕訢的孫子「溥倫」過繼大行皇帝載淳後成為繼位之君。

恭親王奕訢頗具才幹,除了是鐵帽子親王以外,還是當時的議政王和領軍機大臣,在朝野的勢力很大。因此,慈禧太后擔心自己的大權旁落,堅決反對溥倫以同治嗣子的身份繼承大統,反而推選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以同治弟弟的身份繼承大統。

由於皇位傳承歷來都是「父死子承」,偶爾出現的「兄終弟及」也只針對親兄弟,而載湉只是一個只有四歲的堂兄弟。因此,遭到了以恭親王為首的宗室強烈反對,雙方一度形成僵持局面。

為了儘快破局,慈禧太后甚至搬出了咸豐皇帝向恭親王和眾位王公施壓,這才堵住了眾人之口。據《翁同龢日記》記載:

文宗無次子,今遭此變,若承嗣年長者實不願,須幼者乃可教育。現在一語既定,永無更移,我二人同一心,汝等敬聽。

就這樣,醇親王的次子載湉(長子已亡)入宮繼承了伯父咸豐和堂兄同治的皇位,從此改稱自己的伯母和姨媽慈禧為「額娘」。光緒登基後,兩宮太后繼續垂簾聽政並且把持著朝政,奕譞因為身份特殊而變得瞻前顧後,變得首鼠兩端,甚至主動告病請辭。

光緒十六年底,醇親王奕譞在留下「家也大業也大,子孫禍事也最大」的遺言後黯然離世,享年只有51歲,獲贈諡號醇賢親王。基本上,他是在窩囊和憋屈中度過的後半生,本就能力一般還得學會藏拙守愚,謹防遭來殺身之禍。

醇親王奕譞過世後,第五子載灃作為最年長的兒子承襲了世襲罔替的親王爵位。當時,只有八歲的他自然不會得到任何差事,只能在母親劉佳氏的照料下繼續讀書學習。

1898年,由於光緒皇帝過分支持維新變法而被慈禧太后鎮壓,幾乎在丟掉皇位的情況下囚禁於瀛台之內。為了保持滿清這個半封建和半殖民地政權的穩定,西方各國均表明了反對廢帝重立的態度,這令慈禧極為不滿。

伴隨著直隸一帶義和團運動的興起,越來越多的貧苦百姓都加入其中,甚至還喊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因此,慈禧太后最終下定決心去鼓勵和扶持,希望藉助這股力量去打擊洋人。

在清廷的暗中支持和不斷慫恿下,義和團運動迅速壯大並且蔓延到了京城。很快,許多洋人都被波及,德國公使克林德甚至遭到當街殺害,最終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的導火索。

清廷正規的軍隊尚且不能抵擋,何況是一些喊著「刀槍不入」和「撒豆成兵」的無知拳民。面對來勢洶洶的八國聯軍,慈禧太后硬帶著光緒皇帝一起逃往西安避難,途中還急調兩廣總督李鴻章改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協助奕劻與洋人展開談判。

雖然十萬分的不情願,李鴻章還是不得不前來北京與八國聯軍談判,又一次成為「背鍋俠」並且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除了巨額賠款、拆除炮台和抵押關稅等苛刻的條件外,清廷還必須派出特使前往德國去賠禮道歉。

關於赴德的特使人選,德國要求不低於親王的頭銜,因而只能由慈禧太后親自拍板。經負責談判的奕劻和李鴻章推薦,未滿十八歲的載灃終於獲得了生平的第一個官派差事,那就是「出國道歉」。

說實話,這是一個丟人敗興和出力不討好的差事,但載灃卻沒有選擇的餘地。自從兄長繼承皇位後,自從父親奕譞過世後,自從老福晉葉赫那拉·婉貞過世後,醇王府越來越遭到慈禧太后的猜忌。

1901年7月,尚在西安的慈禧太后下旨任命載灃為滿清特使,率領張翼和蔭昌等人出訪德國。抵達柏林後,他在面對種種刁難時不急不躁,心平氣和地等候德皇威廉二世召見自己,更堅決拒絕了對方要求下跪的訴求,只行鞠躬禮道歉。

載灃不卑不亢地完成了這次出訪德國的任務,令慈禧太后和滿朝文武都刮目相看,短短几年間便成為了軍機大臣。之後,隨著光緒皇帝駕崩,他的兒子溥儀登基成為了宣統皇帝,而他也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攝政王。

為了替兄長光緒皇帝報仇,載灃立即對袁世凱展開了反攻倒算,不過在奕劻和張之洞等朝廷重臣的反對下只得作罷,以「足疾」為由將他趕離了朝堂。這次半途作廢的「滅袁事件」,徹底證明他就是一個志大才疏和優柔寡斷之人。

袁世凱表面上退隱,實際上一直都掌握著北洋的軍權,處心積慮靜待時局變化後捲土重來。1912年武昌起義後,載灃完全無法調動北洋軍鎮壓革命,只得同意他重新出山並掌握了所有的軍政大權。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凱的軟硬兼施下,隆裕太后偕宣統皇帝頒布了《退位詔書》,宣布存續276年的滿清王朝就此終結。於是,年僅6歲的溥儀就成為了末代皇帝,只是他對此懵然無知。

按照康熙皇帝訂立的祖訓,所有皇子都要在6歲時開蒙讀書,溥儀自然也不能例外。除了選定陳寶琛作為末代帝師,還讓他的弟弟溥傑和載濤的兒子溥佳也一起入宮伴讀,據《我的前半生》這樣記載:

我每天到毓慶宮讀書,給太妃請安,游一次御花園,後面全有尾巴跟隨。

溥儀比溥傑年長一歲,是醇親王載灃的嫡福晉瓜爾佳氏·幼蘭所生的同胞兄弟。除了同父同母的血緣關係,兩人還經常在一起學習和玩耍,感情自然非常好。

隆裕太后過世後,紫禁城中便以端康皇貴妃為尊。她原是光緒皇帝的瑾妃,和珍妃一同入宮侍奉,妹妹被慈禧賜死後再也不敢造次,只好將侄女唐怡瑩帶在身邊撫養。

唐怡瑩自小在宮中長大,與年齡相仿的溥儀青梅竹馬,可端康皇貴妃卻深知宮廷的黑暗,實在不願意看到侄女重蹈珍妃的覆轍。因此,她極力阻撓入宮選秀,而且還指定婉容成為溥儀的皇后。

1924年1月12日,在端康皇貴妃的撮合下,溥傑迎娶了唐怡瑩為妻。不過,這對小夫妻誰也瞧不上誰,一個自以為門第高貴,一個自以為相貌出眾。

清帝雖然退位了,但民國政府對於滿清的貴族並沒有趕盡殺絕,王公貴族們依然過著富貴的生活。因此,唐怡瑩雖然夫妻感情不算和諧,但日子過得卻很滋潤,還能日日讀書和看報。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從報紙上看到了張學良的照片,立即就被這位風流倜儻的少帥所吸引。

當時,張作霖在趕走馮玉祥和段祺瑞後獨自掌控了北京的政局,成為北洋時代的最後一任國家元首。因此,張學良也經常出現在京津地區,還在北京飯店偶遇過溥傑夫婦,這讓唐怡瑩更加不能自拔。

為了靠近張學良,唐怡瑩可謂是不遺餘力和不擇手段,用「倒貼」來形容都不為過。在這位前朝王妃和風流少婦的主動攻勢下,風流不羈的少帥自然沒有客氣,順帶將其發展成為秘密情人。

1928年6月初,隨著蔣、馮、閻、李打著北伐的旗號逼近北京,奉系陣營已經全線崩潰。眼看已經朝不保夕,盤踞在北京的張作霖火速退兵撤回東北,途徑皇姑屯時還被日軍炸死了。

「皇姑屯事件」後,雖然張作霖被炸身亡,但奉系卻沒有四分五裂。在老將張作相等人的支持下,少帥張學良迅速穩住了局勢,還在國讎家恨下宣布「東北易幟」,直接促成了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全國。

成為東北保安司令後,張學良將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軍政事務上,自然淡忘了與唐怡瑩的感情糾葛。不過,生性放蕩的她很快就有了新的目標,勾搭上了浙江督軍盧永祥的兒子盧筱嘉。

作為地方軍閥,盧永祥和盧筱嘉父子倆雖然有人有槍,但由於缺乏資金而始終處於二流的地位。為了資助他們,唐怡瑩甚至開始將醇親王府的許多金銀財寶都偷運出來變賣,又一次開始「倒貼」。

對於妻子的放蕩行徑,身為丈夫的溥傑並非一無所有,只是懶得搭理罷了,反正也從來沒有愛過對方。而且,他和父親載灃的關係也逐漸疏遠,經常都會發生激烈的爭執。

1929年,溥傑終於離開了這片傷心失望之地,興高采烈地前往日本去就讀陸軍士官學校。不過,他的基礎實在太差,語言能力也不行,沒能考入軍校只好轉入一所貴族院校去鍍金。

1931年,關東軍的板垣征四郎、石原莞爾和花谷正等人秘密炸毀瀋陽柳條湖段的南滿鐵路,然後栽贓嫁禍於東北軍所為,藉此挑起了「九·一八事變」。由於國民政府執行「不抵抗政策」,20萬裝備精良的東北軍竟然不戰而逃,致使128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盡皆淪陷,然後沒羞沒臊地去求助國聯「主持正義」。

為了緩解英美等國的壓力,也為了長期控制東北地區,日本決定以扶持代理人的方式間接統治。通過「千挑萬選」,他們最終選定了廢帝溥儀作為傀儡。

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後,溥儀帶著皇后婉容和皇妃文繡搬到天津的靜園居住,從此成為了寓公。雖然受到了滿清遺老遺少們的禮遇,雖然各國公使依舊稱呼他為陛下,但他深知這些都是表面的假象。

為了重現君臨天下的美夢,溥儀開始頻繁與日本人接觸,甚至在「九·一八事變」後也沒有停止。1931年11月10日,他在土肥原賢二的親自遊說下終於秘密離開天津,潛往關外開啟了自己的傀儡生涯。

1932年3月9日,溥儀在長春前吉長道尹公署內宣布就任「滿洲國執政」,宣告獨立建國並且定都「新京」,年號「大同」。不過,除了日本和薩瓦多爾以外,再沒有第三個國家承認它的存在,實在是可笑至極!

為了打破這種尷尬的局面,天皇裕仁特意邀請溥儀前來東京「國事訪問」,還進行了超規格的接待。受寵若驚之下,他竟然表示要去參拜靖國神社,簡直毫無下限可言。

溥儀登基時還不滿三歲,離開父母后孤獨地成長在紫禁城內,身邊只有一些太監和宮女相伴。還未大婚前,便在似懂非懂之下初嘗禁果,最終搞壞了身體。據他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

新婚的這一天,我感覺不到這是一種需要。婚後,我和婉容的生活也不正常,至於文繡和偽滿時另娶的兩個妻子,更純粹是我的擺設,這四個妻子全過著守活寡的日子。

由於溥儀始終都沒有子嗣,「偽滿洲國」自然也就沒有儲君,身後的主子日本開始著急了。於是,他們開始寄希望於溥傑,寄希望於這個長期在日本留學的御弟,希望為他安排一名日本妻子並且誕下繼位人選。

溥儀深知日本人的陰謀,更害怕擁有日本血統的儲君後自己性命堪憂,隨時都會被取而代之。於是,他一方面要求溥傑不可答應此事,另一方面又拿唐怡瑩作為擋箭牌,聲稱弟弟己有妻室。

對於溥儀和溥傑的這種推脫,日本方面顯然不能接受。於是,他們立即派遣吉岡安直抵達北平,還找到唐怡瑩的弟弟逼迫他承認姐姐已經離婚。

一計不成又生二計,溥儀以兄長的身份為弟弟溥傑緊急物色了新的王妃人選,那就是被稱為「最美格格」的王敏彤。不過,在關東軍的強烈反對下,他的這次「選妃工作」也只能半途而廢,還害得女方家差點兒傾家蕩產。

為了徹底讓溥儀死心,為了配得上溥傑的身份,裕仁親自選定了侯爵嵯峨公藤的孫女嵯峨浩。不過,對方並不是特別情願與偽滿結親,只是礙於天皇指婚才不得不答應。

當溥傑前往嵯峨家相親時,包括溥儀在內的所有人都替他捏一把冷汗,認為凶多吉少。誰曾想到,他竟然憑藉溫文爾雅的氣質通過了這次考核,在1937年4月3日正式迎娶了嵯峨浩。

進入1937年以後,日本明顯加快了戰爭的準備工作。在裕仁的暗中支持下,在參謀本部的公開操作下,廣田內閣和林銑內閣相繼辭職,直到近衛文麿上台才獲得了各方的認可。

1937年7月,日本駐屯軍在宛平城外舉行軍事演習不斷進行挑釁,還詭稱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城搜查,立即就遭到了中國軍隊的拒絕。作為前線區區的聯隊長,牟田口廉竟然直接下令炮擊城內,從而全面引發了侵華戰爭,史稱「盧溝橋事變」。

「盧溝橋事變」後,溥傑也結束留學從日本返回東北,可是並沒有受到哥哥溥儀的熱烈歡迎。到了9月份,已經懷有身孕的嵯峨浩也抵達了東北,夫妻定居在了位於新京的西萬壽大街。

不出溥儀所料,日本關東軍果然逼迫偽滿頒布了《帝位繼承法》,其中明確規定「帝不在且無子孫時,當傳位於弟之子孫」。這下,徹底清楚了!溥儀甚至開始給自己倒計時,就等著侄子降世。

1938年2月,嵯峨浩順利生下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取名愛新覺羅·慧生。看到是侄女而不是侄子,溥儀顯得非常高興,畢竟日本也認為女子不能作為皇位繼承人,他暫時是安全的。

1940年3月,嵯峨浩順利生下了第二個孩子,取名為愛新覺羅·嫮生。接連兩個都是女孩,溥儀和溥傑兄弟倆都很開心,日子在相安無事中度過。

1943年,面對兄長的不冷不熱,溥傑帶著妻子和兩個女兒一同前往了日本去繼續留學。當時,美軍在太平洋戰場步步反攻,東京經常都會遭到轟炸,他們真切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

完成學業後,溥傑和嵯峨浩帶著小女兒嫮生返回東北,將大女兒慧生留在日本繼續讀書。只不過,這次分別竟然成為父女之間的永訣。

1945年8月8日,蘇軍出兵中國東北攻擊關東軍,以吹古拉朽之勢不可阻擋。眼見形勢不妙,溥儀和溥傑兩兄弟竟然拋下嵯峨浩等人倉惶逃亡,準備從瀋陽的東塔機場飛抵日本避難,不過遭到了蘇軍空降部隊的逮捕。

嵯峨浩被遣返回日本後,幸虧得到家族的照顧才得以生存,撫養著兩個女兒長大。不過,她從來都未忘記自己的丈夫溥傑,通過各種渠道打探消息。

新中國成立後,溥儀和溥傑被蘇聯方面以戰犯的身份遣送回國,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得知消息後,嵯峨浩和女兒立即去信聯繫,終於在領導人的關懷下才恢復了信件往來。

在此期間,慧生與一名日本青年相戀卻遭到了嵯峨浩的反對,一氣之下竟然殉情而亡。溥傑聞訊後,難過得痛不欲生,哀切之下寫了一首悼詞祭奠女兒:

嗚呼慧兒!吾伏枕哀吟,汝不可聞。我懺我慟,汝豈獲知?嗚呼慧生!汝其瞑目於地下,乃父將迎爾骨還吾故土。嗚呼哀哉!

1959年12月,溥儀成為第一批獲得特赦的人員,從撫順回到了北京;1960年11月底,溥傑成為了第二批獲得特赦的人員,也從撫順回到了北京。當周總理邀請愛新覺羅的家族成員就餐時,得知遠在日本的嵯峨浩一直都想與丈夫團聚,立即表示一定會積極促成此事。

1961年初,經有關部門協調,嵯峨浩終於帶著女兒嫮生抵達北京與丈夫團聚。若干年以後,溥傑還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情景:

當我挽著浩的臂膀時,總覺得這個漫長的歲月結束了,我們的新生活開始了。

由於女兒嫮生語言不通,也不適應中國的生活,故而選擇回到了日本生活。1975時,溥傑和嵯峨浩一同前往日本去探望女兒一家,之後繼續回國定居。

1987年6月20日,嵯峨浩病逝於北京友誼醫院,已經80歲的溥傑哭得像孩子一樣傷心:「我的浩……,不要離開我」!遵照她的遺囑,一半骨灰送回日本與愛女慧生葬在一起,另一半骨灰則留在中國。

嵯峨浩去世以後,溥傑一直都鬱鬱寡歡,始終沒能走出喪妻之痛。1994年2月28日,他在北京平靜地逝世,留下遺囑將一半的骨灰葬於日本山口縣嵯峨家神社陪伴妻女,一半的骨灰安葬於北京八寶山公墓。

雖然,溥傑和嵯峨浩的結合就是一樁赤裸裸的政治婚姻,其中包含了太多的陰謀和陽謀。但是,他們二人卻成為了令人羨慕的神仙眷侶,真正詮釋了什麼叫做「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文史不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