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南陽 薛小磊 通訊員 陳思遠 章東麗
大河網訊 把配送袋掛到摩托車上,貨架上放滿郵件包裹,綁好綑紮繩,12月26日一大早,在西峽縣桑坪鎮郵政支局的大門口,投遞員秦迎貴又開始了他忙碌的一天。昨天下了一整天的大雪,山間道路上有些冰碴還未融化,冬日裡的寒風異常凜冽,但是絲毫不影響秦迎貴正常的投遞工作。「還有幾名群眾在等著我,答應人家的事情一定要做到!」這是他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15年堅守在山區郵路上
2007年3月,桑坪鎮郵政支局招募投遞員,32歲的秦迎貴主動應聘。從那年起,這名年輕人就與這條山鄉郵路結下了不解之緣。15年來,他天晴一身土,下雨一身泥,風雨無阻、始終堅守是他工作的真實寫照。
桑坪鎮位於八百里伏牛山深處,山高林密,地域面積大,20個行政村178個村民小組散落在大小几十個溝岔里,秦迎貴負責除了鎮區以外19個村子的投遞任務。每天他早出晚歸,鑽山溝跑人家是家常便飯,最遠的時候一天要騎一百多公里山路。
「不論颳風下雨、嚴寒酷暑,他都會準時把郵件、讀物等送到用戶手中,從未耽誤過!」在東萬溝小學教學的秦國強老師一聊起秦迎貴便豎起大拇指。
十幾年來,他用堅守和責任贏得了大家對他的尊敬和稱讚。雨天,他深一腳淺一腳地跋涉在泥濘路上,數不清滑倒多少次;冬天,他迎著寒風行走在大山深處,手腳被凍得又紅又腫。
愛上這行就干一輩子
他的床頭貼著一張工作表,從星期一排到星期六,每天的投遞任務安排得滿滿的,一周只有一天的休息時間,而這僅有的一天休息也常常因為群眾急用快件而主動放棄了。
近幾年,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書信和電報等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包裹和網購商品,鄉村投遞員的職責也在變化,許多村民通過投遞渠道購買種子、肥料等農資,郵包不斷加重,但秦迎貴卻從來沒有叫過苦喊過累。
秦迎貴在配送的同時,還幫山區群眾幹些力所能及的事。路上遇到大爺大媽們扛著重行李走,就主動順路把行李捎回家裡。山里離集鎮遠,上街買東西不方便,大娘說:「迎貴,下次來幫我帶一大包鹽。」學生說:「叔叔,給我捎支鉛筆吧。」秦迎貴拿筆一一記下來,下次來時給大娘捎來食鹽,為學生送來鉛筆。
幾年前的一個夏天,他接到一封信件,是一封入學通知書,上邊寫的是「桑坪章某收」。他拿著這封信,問了一家又一家,全鎮跑遍了也沒這個人。按說這是一封「死信」,原路退回去就行。可是他想到快開學了,收信人一定在等著這封通知書上學。焦急中他發現信封的一角有一串數字,像是電話號碼,撥了幾次終於通了,聯繫到了收信人的家長。原來收信人是該縣寨根鄉桑樹村的,地址錯寫成「桑坪」了。「死信」變活了,學生能上學了,章某的父親很是感激,特地跑到桑坪,當面向他致謝。
能給別人帶來幸福,就不會覺得苦
他把苦當樂,寓工作於樂。他幹的活在別人眼中充滿苦和累,但在他的心中一點兒也不感到苦,每次他把郵件交到收件人手裡,看到他們臉上的笑容時,就充滿了無限的力量。十幾年來,他經手的郵件多到數不清,但從未出現一次差錯,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去年夏天雨水較多,山洪把一條通往深山的道路沖毀了。為了不中斷投遞工作,秦迎貴天天步行上山。幾十斤重的郵包壓在肩上,他登山路、趟河水,累了坐在樹下歇一歇,餓了啃一口隨身帶的乾糧,渴了喝一口山溝里流淌的泉水。路毀壞的兩個月,秦迎貴硬是一件沒少地把郵件全都送到群眾手中。有一次走到半路,突然下起了暴雨,爆發的山洪順山谷衝下,差一點兒把他卷到河裡。群眾見他辛苦,勸他少跑兩趟,路好了再送,他笑著說:「越是困難群眾越需要我,一趟也不能少。」
夜幕降臨,晚風中炊煙裊裊,秦迎貴騎著摩托車又回到了支局的院子。當天他送了11個村200多戶村民300多個快件,一天的投遞任務完成了,他雖然感覺有點兒疲倦,但是心裡卻非常充實。
(大河網南陽頻道熱線:13262070808【微信同號】,投稿郵箱:dhwnyz0808@163.com ,新聞爆料:私信或評論區@大河網城市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