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授建議恢復「民跪官」,稱利於愛民如子,是進步還是倒退?

球哥觀察 發佈 2022-12-28T21:52:34.713110+00:00

但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從古至今各種規矩多如牛毛,規矩也應該與時俱進,不能適應時代的規矩就是糟粕,需要摒棄,只有那些好的規矩才需要傳承和遵守。

古語講「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無論做什麼,想要做成就需要遵循一定的規矩。但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從古至今各種規矩多如牛毛,規矩也應該與時俱進,不能適應時代的規矩就是糟粕,需要摒棄,只有那些好的規矩才需要傳承和遵守。

那麼什麼規矩是好規矩,什麼規矩是壞規矩呢?最近某知名專家教授曾經提出的一個建議又被人拿了出來,這位專家是中國作家協會的許石林教授,他認為應當恢復古時候的「民跪官」制度,這樣才更有利於官員「愛民如子」,從而更好的為民眾服務。

許教授的建議一出震驚四座,很快就衝上了熱搜,我們都知道,跪拜禮在我國是最大的大禮,對他人行跪拜禮是已經被拋棄的封建糟粕,怎麼到了現在還有人妄想恢復這種帶有嚴重不平等色彩的禮節呢?在看了徐教授的文章之後,不少人又覺得確實有幾分道理。

跪拜禮的出現和廢除

關於許石林教授恢復民跪官制度的文章,最早出現在2017年某個網絡平台的轉載上,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許石林:強烈建議恢復民跪官制》,乍一看文章名字就讓人火氣上涌,應該說是個正常人都難以接受這樣的「建議」。

跪拜禮是一種流行於古代的交際禮節,如今除了小孩跪拜長輩,或是在重大的祭祖活動中之外,已經很少出現跪拜禮了。關於跪拜禮到底起始於什麼時候,並沒有非常詳細的記載,但它卻是幾乎貫穿了我國大半個封建時期,直到近代才被廢除。

關於跪拜禮誕生的一種說法認為,它是從「正坐」中演變而來的。古時候沒有各種凳子,為了保證形象莊重人們往往選擇席地而坐,在地上鋪上一層蓆子,然後雙膝跪地坐到腳上,這種姿勢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正坐或跪坐,在日本等國家直到現在也比較流行,以這種方式來表達對他人的尊重。

對現在的人來說跪坐是一個非常累人的姿勢,沒經過訓練很難長時間保持跪坐,但另一方面跪坐時腰背挺直,非常的美觀,所以受到了重視儀態的古人的重視。在早期跪拜禮並沒有染上濃厚的等級色彩,因為大家沒事的時候都跪著,這只是一種必要的禮節。

到了漢代各種各樣的椅子出現,坐在椅子上不僅更舒服,人也會顯得更高大,能夠體現身份的差距,因此椅子就代替了跪坐,有地位的人都坐上了高高的椅子。椅子出現之後跪坐就變成了一種體現等級制度的方式,被廣泛的運用到了日常生活中,人們不只是拜天拜地拜父母,小官拜大官,百姓拜官員成為了常態,甚至不行跪拜禮就是對「大人」的極度不尊重,很可能會引來殺身之禍。

跪拜在明清時期已經非常普遍,成為了專門服務於維護封建秩序的一種手段,當有大人物上街的時候,不僅要跪下磕頭,還不許抬頭看,直到人走遠之後才能起身。古代人對跪拜禮偏執到了一種什麼地步呢?1793年英國使者喬治·馬戛爾尼率領使團訪問中國的時候,乾隆皇帝就因為他沒有行跪拜禮拒絕了兩國的交好。

喬治·馬戛爾尼率領80多名隨行人員,借著給乾隆皇帝祝壽的機會想要打開兩國通商的大門。馬戛爾尼帶來了天文學家,數學家,藝術家以及大量的西方新鮮東西,他覺得這些東西一定能夠打動乾隆皇帝,這樣兩國就可以正式簽訂通商條約,對英國來說可以開通中國市場,中國也可以藉此機會接觸西方先進技術,避免被甩開太多。

雖然想法很好,但最終在見面禮節上雙方起了爭執,乾隆皇帝貴為九五之尊,想讓馬戛爾尼行三拜九叩大禮來體現身份,但馬戛爾尼卻只接受單膝跪拜禮,最終會面不歡而散。乾隆認為英國是來偷地的,最終通商的事情也沒了下文。除了難為使者,乾隆皇帝還寫了一封信將英國貶低了一頓,這封信也被英國認為是英國外交史上最屈辱的一封信。

許教授為何想要恢復民跪官?

近代之後思想解放,跪拜禮自然不合時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被鞠躬,握手,擁抱等禮節代替了。而作為為人民服務的官員,更加不可能接受什麼跪拜禮,因為人與人平等的,大家都是公民,沒有什么小人大人之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許石林教授為何會呼籲恢復民跪官呢?他原文是這樣寫的。

如果看了許石林教授這篇雜文的全文,或許就能從裡面看出滿滿的「反諷」味道,他並不是真的在呼籲恢復「民跪官」,而是認為不讓民之軀跪,讓其心其意志跪,這樣實質上民還是跪著,反倒因為不跪官就沒了責任,也就不愛民如子了。

一個好的官真的是「跪」出來的嗎?顯然並不是這樣,既然不是這樣,那麼許石林想要表達的也自然不是恢復「民跪官」,而是想要通過所謂的「民跪官」,將「權利關在籠子裡」,避免出現表面上軀體不跪,但靈魂卻像一攤鼻涕一樣趴在地上不動的現象。事實上,無論是民跪官還是別的什麼形式或行為,都只是表面功夫,如果沒有從根本解決問題,就算是跪了,也無非是回到了一百多年前。

許石林想說的話跟網絡上流傳的版本可以說是天差地別,只不過用了反諷的手法之後,被很多無良人斷章取義,只截取了一個吸引眼球的題目就傳到了網絡上,從而引發了人們的大討論。

「許石林民跪官」類似的事情已經發生過太多,並且每天都在發生,這就難免不讓人提出疑問,在如今這樣所有人都可以暢所欲言的網際網路時代,我們接收到的有用信息到底是更多了還是更少了?坐在屋子裡我們可以看到發生在千里之外的事情,但卻難以辨別事情的真偽,我們每天瀏覽著海量信息,但一閉上眼就連萬分之一都記不住,所以觀察事物要全面,更要有自己的主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