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之虎,不如狄托虎?昔日叱吒風雲的塞爾維亞何以淪落至此?

靜夜史 發佈 2022-12-29T19:54:26.631128+00:00

面對科索沃挑釁,塞爾維亞表示,是可忍孰不可忍,叔能忍嬸也忍不了!在當地時間12月27日,塞國防部長武切維奇和塞軍隊總參謀長莫伊西洛維奇檢閱了部隊。

面對科索沃挑釁,塞爾維亞表示,是可忍孰不可忍,叔能忍嬸也忍不了!

在當地時間12月27日,塞國防部長武切維奇和塞軍隊總參謀長莫伊西洛維奇檢閱了部隊。塞軍隊和警察部隊的士氣高漲,並表示刀已擦亮、槍已上膛,隨時準備為了祖國大義上刀山下油鍋!

當塞族軍隊和警察以祖國大義磨刀霍霍,將目光投向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亞人的時候,不免讓老百姓懷念,如果狄托尚在,科索沃何至於此,亞塞拜然何至於此,巴爾幹半島何至於此!

的確,在狄托之前,巴爾幹半島從未有過任何一個由南斯拉夫人建立的統一國家。但是到1945年以後,以狄托為核心的南斯拉夫共產黨建立起來的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讓美歐為之側目,讓蘇聯忌憚三分,被其他國家尊敬的稱為「巴爾幹之虎」。

當時的南斯拉夫軍事實力有多強,二戰損失慘重,戰後該國軍隊仍有60萬人,後面還有200萬年輕人作為預備役,準備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

除此之外,南斯拉夫還有1100多輛坦克(T-72和M-84)隆隆作響、600多輛反坦克自行炮鋥明刷亮、各型裝甲車1300輛不乏美制M3A1輸送車、各型艦艇80艘還有自主科技支撐、固定翼飛機400多架、直升機200多架,還能自行研製雙發噴氣式輕型偵察機。

這些強大的軍事力量即使在南斯拉夫強弩之末的90年代,都被西方視為「歐洲最強的地面武裝力量」之一。

如果你感覺這就是「巴爾幹之虎」響亮名頭的由來,那就太天真了。

除了軍事力量讓歐洲顫抖,當時南斯拉夫的經濟力量也讓整個世界眼紅。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南斯拉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共產主義社會不等於貧窮主義社會」。

早在70年代,南斯拉夫的人均GDP已經走在社會主義國家的前列,甚至讓一些老牌發達國都感到緊張,更讓當時作為社會主義老大哥的蘇聯感覺無所適從。

當時的南斯拉夫半數以上的家庭有冰箱、超過七成的家庭有電視、家家出行有小汽車、適齡兒童還有八年的免費義務教育。

那時的狄托意氣風發,他除了在軍事、經濟和教育方面有超然的領導能力,在政治方面更是做到了盡善盡美、滴水不漏。

歷史上巴爾幹半島作為歐亞溝通的必經之地,是地中海和黑海的分割,自古以來就是各方勢力東去西走、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而生活在這塊半島上的南斯拉夫人是靠語言維持的一個族群,並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民族概念。

由於缺乏強烈的民族意識而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巴爾幹半島成為大國之間縱橫捭闔的戰場,而其中的科索沃地區更是成為巴爾幹半島上的「刺頭」。

巴爾幹半島的第一任主人是羅馬帝國,後來羅馬帝國分家,巴爾幹半島成為拜占庭帝國的統御範圍。

7世紀上半葉,塞爾維亞人等南斯拉夫人陸續進入巴爾幹半島,並在1217年和1346年先後建立了極盛一時的塞爾維亞王國和塞爾維亞帝國。

後來奧斯曼帝國異軍突起,在1389年奪取科索沃地區,而後消滅拜占庭帝國征服塞爾維亞。

奧斯曼帝國占領科索沃後,由於宗教問題導致信仰東正教的塞爾維亞人紛紛逃離科索沃,相反皈依了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紛紛趁機遷居此地。

自此,科索沃90%的人口由阿爾巴尼亞人組成,這塊土地徹底成為阿爾巴尼亞人的天下。

這雖然為後來科索沃的尋求獨立和塞爾維亞的有心無力奠定了尷尬的基礎,但是在當時狄托的眼中,這不算什麼。

當時的南斯拉夫,塞爾維亞族在人口和經濟上占有優勢,但是和其他民族的總和比起來優勢又不是那麼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有人感覺應該推行「大塞爾維亞主義」,和蘇聯的「大斯拉夫主義」相同,讓塞爾維亞人成為國家的主體,其他民族成為附庸。

面對這些鼠目寸光的建議者,狄托在民族政策上只有一句話:不許欺負弟弟!因為他知道沒有民族平等就沒有真正的團結,由此開始抑制塞爾維亞族人的強權政治的崛起,並且賦予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亞人充分的自治權。

狄托一手穩定國內政局,一手引領國際運動。由於「巴爾幹之虎」的威名,雖然南斯拉夫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是並沒有像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一樣對蘇聯采百依百順唯命是從。

在1956年7月,狄托和埃及總統納賽爾和印度總理尼赫魯發表共同宣言反對把「世界分成強有力的國家集團」,莊嚴表示美蘇的渾水我不趟,我們要「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對於美蘇任何一個大國都保持中立,這就是所謂的不結盟的政策。

對於南斯拉夫的決定,當時的蘇聯雖然面有慍色,好在南斯拉夫雖然沒有倒向自己,但是也沒有投靠美國,所以也就接受了。而對於南斯拉夫來講,披上不結盟的外衣反而能夠很好的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勾肩搭背,極其有助於本國的發展。

本來南斯拉夫可以在這種世界格局中一直「走鋼絲」,但是隨著狄托的離世和蘇聯衰弱導致世界格局平衡的崩塌,一切都變了。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1980年,南斯拉夫的締造者狄托逝世,沒有了強人的個人魅力,狄托之前的決策有多「英明」現在就有「失明」,積壓已久的國內矛盾開始爆發。沒有了蘇聯的引力牽制,西方對南斯拉夫也顯得肆無忌憚。

由於狄托之前的不結盟,沒有明確的倒向西方,這讓美西方感覺爭取一個意識形態完全不同於自己的國家沒有任何勝算,只有徹底瓦解的南斯拉夫才能讓人安心,所以開始用顏色革命煽動南斯拉夫的分離情緒。

狄托之前的「經濟平衡政策」也加劇了國家的分裂,北方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比較發達,他們不想再接濟南方的波赫、黑山、馬其頓這樣的窮親戚,自己單飛會過得更好。

所以在1991年,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和馬其頓宣布獨立,正式拉開南斯拉夫的解體的序幕,1992年3月波赫宣布獨立,再一次在南斯拉夫分裂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

雖然在1992年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兩個共和國倔強的布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企圖恢復「巴爾幹之虎」的榮光,但是「老虎」變「壁虎」的命運已經不可挽回。在2006年黑山也宣布獨立和塞爾維亞分道揚鑣,由此塞爾維亞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內陸國。

就在大家風風火火分家的時候,科索沃也覺得自己行了,也打算扯起大旗獨立建國。但是,科索沃是塞爾維亞人的龍興之地,歷史上第一個塞爾維亞王國就誕生在這裡,在塞爾維亞人眼中,他們不能失去科索沃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由此,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由於胳膊擰不過大腿,阿爾巴尼亞人一直處於劣勢,並且有三十萬左右的阿族人流離失所。大量的難民一窩蜂的湧向歐洲,讓其他歐洲國家不堪其擾,所以科索沃的個人問題直接上升成為了歐洲共同的問題。

面對這個插手巴爾幹半島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歐美國家激動的流出來口水。美國和北約都沒拿自己當外人,直接來安排科索沃的具體問題。

北約表示:尊重南聯盟的領土完整,支持科索沃屬於南聯盟一部分,但是科索沃必須享有高度自治權,而且南聯盟軍隊需要立即撤出科索沃。

面對這樣的安排,科索沃和塞爾維亞都異口同聲的表示「滾你的蛋」,科索沃表示,要自治我們還鬧什麼?我們的訴求就是獨立單飛,要徹底從塞爾維亞分離出去!塞爾維亞同樣表示,這是我們自己的事,輪不到北約在這裡指指點點。

但是北約的態度更加明確:我的規矩就是規矩!北約拳頭硬所以說話好使,看到北約的強硬態度,本來就處於劣勢的阿爾巴尼亞人認慫了,畢竟再堅持下去就要遭到亞塞拜然和北約的混合雙打,得不償失。

但是頭鐵的塞爾維亞就是覺得自己雖然不像之前「巴爾幹之虎」那般威風,但是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所以拒絕在北約擬定的協議上簽字。

當時的北約就直接翻臉了,塞爾維亞不簽協議、不住手,北約表示已經仁至義盡,然後就有了對南聯盟(塞爾維亞)進行長達78天的空襲。

最後的結果就是,科索沃基本上處於獨立成功、南聯盟在滿目瘡痍中進一步被解體。

最近科索沃又「突然」不安分了,因為車牌的問題和北部的塞族人引起矛盾,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又是北約在後面搗鬼,畢竟在俄烏戰爭的關鍵時期,敲打塞爾維亞能夠讓俄羅斯更加顧此失彼。

因為在西方人眼中,同為斯拉夫民族的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塞爾維亞是關係鐵之又鐵的「鐵三角」,在西方大肆制裁俄羅斯的時候,塞爾維亞的無動於衷就讓西方很惱火。

以前的「巴爾幹之虎」現在被美西方當做工具一般,隨手拿起來就能利用,不知道狄托知道了,會不會為自己埋下的雷而後悔!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