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茶怎麼才算得上耐泡呢?一般來說,七泡左右及以上湯水滋味還不錯的,才能算得上耐泡。若是低於這個平均標準,則說明你買的老白茶並不耐泡。
影響白茶耐泡程度的因素諸多,究竟是茶葉本身品質不佳,還是你的沖泡手法有問題?今日,不妨一同抽絲剝繭找出緣由。
茶樹內含物質
正所謂,高山雲霧出好茶。海拔高,多雲霧,白天光合作用強烈,晝夜溫差大,茶樹長期在這樣的生長環境之中,能夠積累更多的營養物質。
且白茶屬喬木,喬木的芽葉肥壯,內含物質豐富,相對來說就更耐泡;全是芽尖的茶相對不耐泡,而一芽兩葉或者一芽三葉的耐泡度就要高一些,葉片越粗老水浸出物釋放越緩慢。
如壽眉採摘標準為一芽三至四葉,而白毫銀針只有芽尖,故相對來說壽眉比較耐泡。耐泡度和完整程度成正比。
制茶工藝
相對於其他茶類,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葉片細胞壁破損越多,那麼水浸出物釋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會相應降低。
而白茶屬於輕微發酵茶,不炒不揉,這也最大程度減少了茶葉營養成分的流失。芽葉細胞的完整,讓白茶浸出時間緩慢,不會短時間出湯。
茶梗中含有相當數量的香氣物質,茶葉香氣由第一葉至第三葉逐漸下降,而茶梗的香氣最高。白茶中維持一定數量的葉梗比例,有利於白茶的耐泡度增加。
不過,乾燥這道工序上的不同,耐泡度也會出現差異。一般低溫炭焙的白茶滋味浸出慢,相對更耐泡,而高溫機器烘焙的白茶滋味浸出快01,相對較不耐泡。
沖泡方法
不論是泡什麼茶,茶水比例都是至關重要,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反之則越耐泡。
沖泡白茶時,正確的茶水比例為1:20,即110ml的蓋碗搭配5克的茶葉,按照這樣的比例沖泡出來的白茶湯更耐泡。
如果是按照正確的茶水比例沖泡,白茶依然沖泡三、四泡就變淡,那可能是出湯時間出現了問題,出湯速度越慢,茶就越不耐泡。
此外,白茶在存放的過程中出了紕漏,也會導致茶葉的品質下降,茶葉內部的物質流失,茶湯風味下降,耐泡度下降。
最後,如果以上因素都已經排除,有可能是買到了偽裝成老白茶的新茶,要知道白茶儲存時間越久,其內含物質會變得愈加豐富,不僅耐煮且耐泡,而新茶相對而言則不夠耐泡。
• END •
*圖片系傳家茗作原創,部分文字內容源自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請留言聯繫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