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半夏》裡所有的角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葉秋臣 發佈 2022-12-30T07:32:33.472523+00:00

《風吹半夏》這部劇,將很多人內心中自私的一面給放大了。每一個角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自私。不去討論結果,只要在過程中是以自私為目的去做的事,都屬此類。

文/葉秋臣

一定程度上來說,每個人都是自私的。

《風吹半夏》這部劇,將很多人內心中自私的一面給放大了。

每一個角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自私。

不去討論結果,只要在過程中是以自私為目的去做的事,都屬此類。

犧牲他人的利益,來滿足自身的欲望,就是自私。

但一個角色自私,並不是一件壞事。

之前有人討論過,提到為什麼觀眾都不喜歡聖母型的主角,答案其實很簡單。

因為不夠真實。

假。

有誰,能夠永遠站在完全沒有自私的角度去生活和行事呢?

能做到大部分情況下處於公允的狀態,便已經是一個外界看來很善良的人了。

自私和無私就像負無窮和正無窮,幾乎所有人都在中間的區域徘徊,只是有些靠近負的多一些,有些則相對而言正一些。

我們再看看《風吹半夏》這部劇里,每個角色都有其曾經自私的一面,也都讓身邊的人為自己的行為買了單。

但這個設定並不會令人感到不適,反而相比那些將主角寫得「白璧無瑕」的類型,這些角色都是有血有肉的。

做了錯事,有所反思,蛻變成長。

寫出這樣的故事,觀眾才會產生代入感。

一邊看著劇中的人物升級打怪,一邊再思考自身有什麼不足和空間。

之前葉秋臣就說過,能引起觀眾對自身進行思考的劇情,就是好劇情。

一部優秀的影視劇作品,會將好的劇情以合理的方式排在一起,通過鏡頭語言講給觀眾,需要細品。

但有些好劇情,只是爛片爛劇中的曇花一現。

某一段拎出來還能看,還能品一品。

若放在整個框架之下,黑暗就把這點星光給遮住了。

所以有好劇情的未必是好作品,但好作品裡一定有好劇情。

爛片爛劇,特別適合現在很火的短視頻解說模式。

把好劇情拿出來剪輯一番,粗粗嚼過就可以被吐掉了。

很多人從短視頻解說轉去看全劇,覺得貨不對板,完全兩碼子事。

但《風吹半夏》就不是那種適合短視頻剪輯的劇。

好多劇情,必須通過上下文來理解,細細咂摸滋味。

拋開原著不談,僅就電視劇的情節來討論。

舉個例子。

當年為了能低價租下場地,陳宇宙提出了污染這一招,童驍騎也照著去做了。

後來陳宇宙因為一直在那片被污染的區域工作,最終因此患病而亡。

當時切了兩個鏡頭,扣題了原著的書名《不得往生》。

你得從頭開始看,在過程中通過諸多的心理掙扎來體會他們在其中做決定的「舍」與「得」。

做事有私心,再正常不過。

商人若只想著旁人的利益,而不去把自己的小九九打明白,那企業還怎麼持續經營下去呢?

只是為了能做長久,有些私心需要有個度。

而且在度之內,做好平衡和妥協。

這方面也許私心獲利了,可能在另一方面就要割肉棄掉一些。

然而生意做得越大,這些平衡和妥協就越難。

因為受牽制的因素太多了。

伍建設作為老大哥,過去都是領著弟弟妹妹們做生意,說實話還算有義氣的。

但後來他也被迷了雙眼,搞了不可挽回的排污行為。

如果不是裘畢正把事情捅了出來,他還是會繼續幹下去。

訂單在那擺著,他不做的話場子就得垮。

此時,他內心衡量的就是環保罰款和違約罰金哪個的金額更大。

伍建設被自己花5000萬投來的這座牢籠,給徹底困住了。

生意場上,見自私之人和自私之事,那都是再尋常不過。

所以在以商戰為題材的《風吹半夏》中,將這一特點放大,是很聰明的做法。

既增加了矛盾衝突,也鋪墊了角色情緒,還能在人性的層面上去討論利弊得失。

因此,這部劇有那麼多人喜歡看,不是沒原因的。

文/葉秋臣

———————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葉秋臣)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抄襲必究—歡迎轉發評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