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名鎮——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鄭陸鎮焦溪村

豫見vvv劉在鄭州 發佈 2022-12-31T08:23:56.445389+00:00

常州市武進區鄭陸鎮焦溪村焦溪村位於江蘇南部,長三角中心地帶,隸屬常州市武進區鄭陸鎮,地處常州、無錫、江陰三市交界處。焦溪村地處太湖平原,地勢低洼,秉承了江南水鄉的特點,河流水系豐富,村域約31.6公頃,常住人口約1200人。自古以來,水路交通均較為便捷。

焦溪村位於江蘇南部,長三角中心地帶,隸屬常州市武進區鄭陸鎮,地處常州、無錫、江陰三市交界處。焦溪村地處太湖平原,地勢低洼,秉承了江南水鄉的特點,河流水系豐富,村域約31.6公頃,常住人口約1200人。自古以來,水路交通均較為便捷。古村落山環水繞,東北至東南沿線有舜山、鳳凰山、秦望山、鶴山、石堰山等綿延的山脈,印證了常州古稱「延陵」之意,舜河穿村落東側南北向通過,是古村落形成發展的重要水系。

據清乾隆年間的《焦溪不宜建坊碑記》記載,唐元和年間(公元810年)一隱姓埋名的讀書人焦先生隱居於此,因此稱此地為焦村。知名禪師鳥巢禪師與焦先生是故交摯友,因焦先生用酒糟墊底扣肉宴客與他,鳥巢禪師遂將焦村稱為焦墊。及至元末朱元璋帝師焦丙在此設塾講學,受人愛戴,於是稱為焦塾。清朝,由於「墊」、「塾」難分,「墊」、「店」又同音,於是稱為焦店。民國三十年(1941年)二月四日,日軍火燒焦店,後重開龍溪河,為了以水克火,遂改為「焦溪」。

焦溪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中華民族人文始祖堯舜禹的時代。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的傑出領袖虞舜南巡來到高山安營紮寨,開荒造田,蓋房掘井。虞舜開掘了一條長約十里的大河,解決了水澇之苦,保證了糧食豐收;而且促進了商賈舟楫往來,帶來了貿易的便利和市場的興旺;留下了「德為先,重教化」的舜文化精神。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尤其是道德文化建設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虞舜之後約1600多年,季札追隨聖人足跡,來此耕讀隱居17年,最後終老於斯。除焦丙外,還有明朝成化元年的舉人翟永齢、清朝乾隆年間的學者是鏡等許多名士。由此可見,焦溪村歷史源遠流長,人文底蘊深厚。

在唐代,焦溪村憑藉其區位優勢形成集鎮雛形,直至清朝中葉成為常州東門外的大集鎮,抗戰前夕達到商業的鼎盛時期。歷史上,焦溪鎮上店鋪林立,門類齊全。商店有兩百多家,涉及糧食、生豬、蒲包、木材、典當、銀樓、戲院、客棧等三十多個行業。焦溪村曾是一個重要的江南商賈地。

歷史上的焦溪村,老舜河、龍溪河、西街街河、南溪小河等穿村而過,形成了橋多、街多、弄堂多的特色,有「九橋、六街、十八弄」之稱。現存一條龍溪河穿村而過,以及「四橋、五街、十三弄」,特別是現存的街巷、弄堂多形成於清朝和民國時期,縱橫交織,有宜人的步行網絡。另外,焦溪村內現存約3.4萬平方米清代、民國時期的傳統建(構)築物,其中有五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4處市級),18處常州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錄文物點,以及32處歷史建築。該古村的建築不僅具有江南建築粉牆黛瓦的特色,還具有獨特的地域性,特別是古村內眾多建築的東西山牆、前後包檐約有一半用黃石砌築。其獨特的建築材料體現了鮮明的地方特色,檐口、門窗、屋脊、屏風牆、木作裝飾、地面鋪裝等細部體現了焦溪原住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形成的建築藝術特色。

其歷史積澱,在非物質文化層面,焦溪的「二花臉」豬、白切羊肉、特色水果等風味特產歷史悠久、遠近聞名。其中,焦溪特產「二花臉」豬,始於春秋,功當歸於在此隱居的「延陵季子」。上世紀八十年代,「焦溪二花臉」被評為中國十大地方良種豬之一,被國際畜牧界譽為「世界豬種產仔之王」,名列「國寶」。據明朝萬曆年間編撰的《高山志》記載,焦溪古鎮那時種植的水果就有桃子、梨子、葡萄、櫻桃、石榴、柿子、棗子、栗子等十多個品種之多。1999年,焦溪被評為「常州市水果之鄉」。「常溪」牌水果被評為「常州市知名商標」、「江蘇省著名商標」。舜山南麓的査家灣村,已經連續三年舉辦葡萄節,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前去採摘、觀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