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章琳
隨著國務院發布《「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我國將全面進入大眾旅遊時代,《規劃》提出「堅持創新驅動、完善旅遊產品供給體系、拓展大眾旅遊消費體系」等旅遊業未來的重點任務和發展方向。
其實,早在2017年前,出身湖北日報報業集團的盧宇龍就意識到旅遊資源整合、定位創新的重要性。2005年,他帶著團隊來到湖北宜昌,一番考察後,憑著超前的眼光、敏銳的洞察力和敢為天下先的決策能力,將一塊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的山谷改造成徒步探險項目,命名為「南津關大峽谷探險」。之後數年間,西北口闖灘、雅魯激流探險、雪山激流迴旋等三個不同類型的旅遊項目在他的領導下,相繼落成,獲得極大成功,特別是雅魯激流探險業已成為中國華東地區首屈一指、在整個亞洲具有領先地位的激流運動旅遊品牌。因此,盧宇龍被稱為探險旅遊轉型第一人、國內大眾探險旅遊「先行者」。
旅遊資源整合再造,趟出涅變創新之路
四大項目開創中國大眾探險游先河
南津關大峽谷、西北口闖灘、雅魯激流探險、雪山激流迴旋,是盧宇龍一手開創的新型探險類旅遊項目。四個項目的成功,引發「蝶翼效應」,大量同行模仿跟進。
在南津關大峽谷徒步探險項目成功後,國內數十家徒步探險旅遊項目紛紛跟進。在雅魯激流探險開業後,不到三年時間,某某峽、某某搶灘、某某激流探險等數十家激流探險項目蜂擁上馬,一時間「探險漂流」成為社會現象級熱門旅遊方式。
盧宇龍的引領破冰,讓原本小眾游成功向大眾旅遊華麗轉身,推動了中國探險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
這四大項目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基礎資源較差。區域都處於交通閉塞的窮鄉僻壤,經濟落後,村民生活貧苦。如雅魯激流所在河谷,多級人造水壩造成河流斷,山體、植被、樹木被人為破壞。南津關大峽谷原本是個「無人區」,位置偏遠,只有本地居民會去峽谷溝壑中伐木、捕獸、抓魚蝦,用於販賣和食用,溝壑內垃圾滿地,環境處於被破壞的邊緣。
正如業內專家所言,這四個項目如果按照傳統旅遊規劃運營角度去判斷衡量,並不具備開發旅遊項目的資源和價值,像雅魯激流探險所在區域,環境破壞嚴重,前期需投資者要投入大量金錢用與恢復生態環境。按照正常商業邏輯,這是一個高投入、回報率低,「錢景」迷茫的項目。
當年村民看到他們都覺得不可思議,「這個窮山溝,誰會來耍呀」。當地鄉鎮也是半信半疑,有人來投資開發肯定歡迎,但是如果失敗了,損失可得由企業自己承擔。
當時,盧宇龍策劃雅魯激流探險項目,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出爐後,將生態環境的恢復保護作為了項目開發的首要條件,這一規劃遭到了規劃組其他同行專家的一致反對,大家認為激流探險受眾面太小,市場無法支撐項目實現盈利。
但盧宇龍認為,中國旅遊市場需要的是創新創意,市場的大小取決於項目本身,一個優秀的創新的項目,可以成幾何倍數放大其原有市場,而一個守舊的平庸的項目,將會大幅縮小其原有市場。而且必須堅持一種環保優先、創新優先的信念,這也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企業時代使命所在。
要知道在當時,國人旅遊依然停留在「走馬看花、到此一游」的觀光旅遊階段,激流探險項目完全是空白盲區。盧宇龍此舉就如同是「把鞋賣給不穿鞋的土著人」,箇中艱難可想而知。
憑藉洞悉市場發展規律的前瞻思維,以及警覺的商業敏銳度,他力排眾議,拋棄墨守成規的規劃理念,堅定走出了一條探險旅遊發展之路。
功夫不負有心人,事實成果證明他的理念是超前而正確的。2011年,雅魯激流探險景區初開業,立即被市場接受,遊客日接待量突破2000人次,徹底激發出一個新「大眾探險游」市場。此後十年間,雅魯激流探險項目累計接待遊客超過100萬人次,收入突破1億元人民幣,繳納稅收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
雅魯漂流從誕生那一刻起,正趕上中國旅遊市場從觀光游過渡到休閒體驗游的時代,一個時代變化的分水嶺,也是漂流行業發展的里程碑,與此同時漂流行業同步從傳統「漫漂」跨入到「激流探險」的時代,改寫了水上激流運動產業格局。
盧宇龍一手打造的四個探險項目,不僅獲得極大的經濟效益,更有力推動中國探險旅遊產業的升級,改變了同質化產品過剩後陷入低價惡性競爭的漩渦,為行業開闢了新的產業空間,他也被業界尊為探險旅遊產業的改革先鋒。
攻克安全與體驗平衡難題,引領行業傳統法則破冰
為平凡人開啟探險家夢想
沒有金剛鑽,攬不了瓷細活,不是任何人都能成為吃螃蟹的第一人。
在對現代遊客的旅遊消費心理精準判斷後,盧宇龍提出的「為平凡人開啟探險家夢想」的這一經營理念。他認為,開發探險游,必須充分整合再造現有資源,秉承「保護性開發、為人類留下自然淨土」的基本原則,保護現有資源,改變現有資源,再造現有資源。
如開發南津關大峽谷時,除在峽谷外圍鋪設必要的步行道路外,峽谷核心區域,均保持峽谷原始風貌,打造成一個徒步探險景區。團隊採用鐵鏈懸架取代了傳統游步棧道,用扎筏泅渡取代了人造浮橋,用農民嚮導取代了專業導遊,用行軍乾糧取代了旅遊用餐,用媒體行銷取代了旅行代理。通過棧道、繩索、木樁、瀑降、溯溪等多種探險形態設置,使得南津關大峽谷成為中國屈指可數的探險旅遊項目。由於其獨特的創意風格,被中國網友評為的中國十大戶外探險經典線路之一,各地遊客紛至沓來。
在打造雅魯漂流時,他率領團隊成功攻克探險漂流中大落差和大水量互為矛盾的技術難題,實現了項目安全性和刺激度的大幅提升。比如在陡坡直道內設計坡面波浪曲線進行減速,讓皮艇中途有起伏停頓和水流回擊,讓遊客體驗碰撞感。在彎道處設置分水口,科學分流水量,減少水流衝擊力。雅魯漂流探險坡降比千分之二十五,探險水量在3立方米/秒,處於大落差和大水量的安全臨界點。這樣既能讓遊客體驗到探險的「暢爽刺激愉悅」,又有完善的安全保障體系能保證遊客的安全。
品質是旅遊項目創新的基石,品牌是旅遊項目騰飛之翼
強強融合才能如虎添翼
除了旅遊專業技術過硬,在品牌整合推廣上,盧宇龍更是戰力十足,遊刃有餘,其品牌整合能力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這與他的媒體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比如,南津關大峽谷所在地原名白馬大峽谷,盧宇龍果斷放棄老地名「白馬大峽谷」,改成富有中文韻味的地理名稱「南津關」,並提煉出了「中國鑑賞級標準峽谷」這一品牌推廣概念,讓旅遊項目附著藝術品般的品牌內涵,讓消費者為之神往。
在經營雅魯激流探險時,他首創「七星級漂流」這一品牌形象,將高端奢華酒店星級概念嫁接在激流探險項目上。「七星級」品牌IP一打出,雅魯高品質、高調性的品牌形象立即占領行業制高點,與同行拉開差距。
之後,他帶著團隊再接再厲,開發了雪山激流迴旋項目,在品牌推廣時,將汽車賽道漂移和水上激流運動的精神氣質橫向打通,絲滑對接,策劃出「秋名山漂移」這一品牌形象,獲得了旅遊同行的高度讚譽和市場認可。
為了讓激流項目深入人心,出身媒體的盧宇龍非常重視旅遊品牌的經營。其採用紙媒強力灌輸品牌、達人遊記攻略柔性植入品牌、新媒體視頻宣傳感性推廣品牌,立體式、持續性的傳播效果立竿見影。
盧宇龍以其個人成就贏得了行業的高度讚譽,多次獲得行業組織、媒體和政府頒發的「旅遊貢獻獎」、「服務業貢獻獎」「文化創意人才」等獎項。其開發的項目也獲得了社會和政府的高度認可。多年多次榮獲優秀旅遊景區、工作先進集體、納稅貢獻單位等諸多榮譽。
「俯瞰亞洲巔峰之作」「勇闖8公里驚艷峽谷」「三層樓高的懸瀑式落差」「大格局、大落差、大水量、大風景、大刺激」「巔峰駕馭,王者歸來」等主題鮮明的推廣語,搭配閃亮眼球的圖片、視頻,迅速傳遞出激流項目的品牌形象和價值高度,亦喚起了消費者強烈的心靈渴望。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