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字的」和郭老師那些事兒,一個綱絲到「綱黑」的心路歷程

我就是個碼字的 發佈 2023-01-15T13:42:07.339350+00:00

網絡上流傳著一段視頻,某博主在直播間透露,郭老師親口告訴他一件事,他一個電話就能讓平台給那些罵德雲社的人封號,一句話的事兒,沒那麼干就是想給他們留飯罷了。

作為一名曾經的老綱絲,筆者如今成了一些人口中的「綱黑」,到底發生了什麼?

網絡上流傳著一段視頻,某博主在直播間透露,郭老師親口告訴他一件事,他一個電話就能讓平台給那些罵德雲社的人封號,一句話的事兒,沒那麼干就是想給他們留飯罷了。

有網友問:郭老師是不是說那個「碼字的」,該博主挺痛快:是,就是那個「碼字的」。

這一句話不要緊,沒幾天網絡上連「郭老師打電話封碼字的號」表情包都出來了。

沒錯,筆者就是那個「碼字的」,ID全名叫「我就是個碼字的」。

這位博主還透露,郭老師說:我之所以沒有對他下手,就是念著當初他在我的專場上給我送過一次小禮物,我也不知道怎麼得罪他了。

好嘛,「小禮物」的表情包也出來了,真是信息高速公路時代。

從送禮物的綱絲到恨不得封號的「碼字的」,可能有些網友會好奇,這個「碼字的」和郭老師之間有什麼故事嗎?

一、喜歡

作為一個相聲愛好者,筆者開始喜歡郭德綱相聲大概是在2004年和2005年左右,和很多人都一樣,當時初聽郭德綱相聲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個人的相聲和其他人不一樣。

當年聽到的相聲多數都是晚會相聲,包括侯寶林和馬三立的相聲錄音也幾乎都是十來分鐘左右的,筆者最愛聽的老先生作品像侯寶林《三棒鼓》和郭榮啟《打牌論》時間都不長。

郭德綱的相聲動輒就是三十分鐘起步,雖然不是那麼精悍,東西有些碎,但結構不錯,尤其節奏相當舒服,小包袱特別多,而且還非常俗,當然,那個時候的俗不是低俗更不是三俗而是通俗,也就是接地氣。

打個比方,同樣是糖,之前那些短小精悍的經典相聲是濃縮的糖塊,郭德綱的相聲則是膨化的棉花糖,看著很過癮,吃著也很甜,都是糖,吃法不同結構不同,感受自然也不同。

總結起來,當時喜歡郭德綱相聲的原因:新奇,通俗,搞笑。

當時聽得最多的郭德綱相聲是《西征夢》,除了我字系列之外,還特別喜歡聽他給徒弟捧哏的一些相聲,比如郭德綱和何雲偉合作的《報菜名》就是相當出色的一版,至今還聽。

和其他綱絲一樣,筆者後來還追過郭德綱的單口相聲,比如《九頭案》就聽了好幾遍,有些橋段還借鑑了一下,寫在了筆者的相聲小說《攢底》裡。

一句話,那個時候郭德綱的相聲真好,怎麼都聽不膩。

二、追星

喜歡郭德綱相聲之後,雖然不至於像追星族一樣著迷,但筆者也到處搜集郭德綱的相聲音視頻,買盤、下載、交換,總之想盡辦法搜集全郭德綱的相聲,然後就像過冬的松鼠啃松果一樣,一個相聲一個相聲聽。

當然,最過癮的還是去現場聽,小劇場和商演都去過,可能最過分的就是坐高鐵和坐飛機去外地聽商演,在商演舉辦劇院旁邊找一個酒店住兩天,看起來就像「聽相聲兩日游」。

去北京出差時每次必須鑽一次德雲社小劇場,碰到誰聽誰,從來不挑,感覺都挺好,而且那時候台下的氣氛非常好,聽相聲的人普遍都比較懂,知道怎麼搭茬,也知道該怎麼叫好或集體發出「咦」,總之氣氛超好,每次都是快樂之旅。

那位博主轉述郭德綱的話里有一句:我念在他在我的專場上送過一次禮物的好。

其實筆者在商演現場不止一次送過老郭禮物,有時候是筆者送,有時候是筆者的愛人送過去,現在留有照片能看到禮物的就一次,因為那次不知道為什麼,全場上千觀眾只有一個人送禮物,所以印象很深。

如今看來,筆者當然不能算飯圈,差不多可以算一般狂熱的追星族,畢竟能做出坐高鐵和坐飛機聽小劇場和商演的粉絲也不能算多,大部分人那時候還是更多在網絡上踅摸老郭的相聲聽,基本上一分錢不花。

有人在網絡上問「你對郭德綱有什麼樣的看法」,筆者的答案是兩個字「愛過」。

三、淡漠

第一次在網絡上關注到郭德綱的爭議事件並不是他砸掛於萬海和老汪,雖然當時媒體炒得挺火,但在筆者看來都是行業內部小爭議,吵一架就算了,王文林在《竇天寶傳奇》有一句台詞挺好:我們說相聲的都這樣。

真正讓筆者第一次關注郭德綱相聲之外八卦的是前任師父楊志剛起訴他,第一印象和現在很多普通網友一樣:這個姓楊的真沒意思,老郭成名前啥事沒有,成名後你上趕著來了。

但是,等筆者真正看過所有關於楊志剛和郭德綱的恩恩怨怨之後覺得可能楊志剛雖有不妥的地方,但他也有道理,郭德綱當然也有理虧的地方,尤其是他自己都承認了當年有過杵上的問題,這就很影響他的形象。

於是,筆者選擇了逃避,不再關注郭德綱和楊志剛的官司,看到相關新聞就自動略過,就像喜歡的球隊輸了球,第二天自動屏蔽所有體育新聞一樣,看了鬧心乾脆別看了。

之後關於郭德綱的幾乎所有爭議事件,筆者都是這個習慣,仔細看完事情始末,如果發現老郭沒理,自動屏蔽不再關心。如果發現老郭占理,哼哼,馬上到網上挨個懟人去,就像喜歡的球隊贏了球,第二天能逛半天體育版塊各種嘚瑟一樣,哈哈。

到後來越來越多發現,老郭占理的時候似乎並不算多,比如侯耀文遺產案,光看新聞媒體報導的話,都覺得老郭那是仗義,侯耀華似乎有問題。

但是,當筆者把侯耀文遺產案的完整庭審錄像看完一遍後,發現老郭有點兒借題發揮炒作,甚至有些胡攪蠻纏。

尤其是老郭不肯出庭給侯瓚當證人以及侯耀文下葬當天他喝喜酒這兩件事,讓筆者覺得像是吃了兩隻蒼蠅,這還是曾經喜歡的老郭嗎?

反正這種老郭不占理或者揣著明白裝糊塗故意炒作的事情多了以後,筆者就覺得,郭德綱已經越來越不像相聲藝人,逐漸變成了一個和二流明星一樣的娛樂圈演員,熱衷於炒作,熱衷於刷流量,熱衷於各種演,舞台上演,媒體上演,缺乏當初的真實和樸實勁了。

人無千日好,越來越了解他之後,心態就開始逐漸變得淡漠起來。

四、脫粉

郭德綱走紅之前的相聲里也有一些帶有男女關係的內容,但都比較含蓄,這符合相聲行業的傳統做法,包括現在苗阜王聲他們說這種段子時的方法也是這樣,說半句或不到半句,點到為止,剩下的讓聽眾自己體會,其實這種效果特好,尤其是對很多懂相聲的觀眾來說,有時候可能一個眼神就能製造出想要的效果來。

但是,後來郭德綱包括其徒弟說葷段子的方式就變成了簡單粗暴,就像阿Q那樣直抒胸臆:我要和你睏覺。

記得有一次看郭德綱商演,前面坐了兩口子和一個十來歲的小女孩,一開始還行,孩子也樂,後來越來越下道,尤其是張鶴倫,在台上一會兒解吊帶一會兒解胸衣,感覺很猥瑣。

郭德綱于謙也是動不動就直接給葷段子,或者就是從屁股里抽手機之類讓人犯噁心的語言和動作。結果一共六個節目那家人聽了不到三個就全撤了。

以前說老郭的相聲是棉花糖,後來他的相聲越來越稀碎不說,低俗的內容和噁心的屎尿屁也是越來越多,再聽他的相聲就感覺像是拿著棉花糖站在糞堆旁邊,一陣風吹過......

最後一次聽德雲社的商演不是郭德綱而是聽岳雲鵬專場,飯圈各種亂搭茬瞎叫喚讓整場演出就像開鍋的餃子掉進了土堆,不吃吧可惜,吃吧,需要勇氣。

那時候開始意識到脫粉了,按照老郭的說法就是「被德雲社淘汰了」。脫粉後也聽郭德綱相聲,基本上只聽其中幾段,次數最多的是郭德綱給劉鶴春捧哏的《三節會》。

五、綱黑

筆者從2018年末開始做自媒體,當時正是德雲社如日中天的時候,寫德雲社有流量,筆者給德雲社很多演員都寫過那種個人志文章,當然主要都是老人,也包括很多已經退社的人。

後來筆者的文章逐漸被一些德雲社粉絲指責為攻擊德雲社,筆者則順理成章成了「綱黑」,原因簡單說可能有三個。

一方面是筆者認為郭德綱之前說過的很多觀點都存在不合理和偏激的地方,比如過度吹捧太平歌詞,於是筆者就發表了一些和郭德綱觀點不一樣甚至相反的文章。

筆者不僅不和飯圈一起鼓吹郭德綱反而質疑他,在飯圈眼裡這就是大逆不道的綱黑,要知道,在他們眼裡你哪怕說一句「郭德綱的相聲也就那樣」就已經屬於綱黑了,何況筆者的文章還反對郭德綱的觀點,這不是綱黑是什麼?

第二個方面是筆者看不慣一些人整天在網絡上圍攻甚至網暴相聲老藝術家,尤其是一些人明明只聽過德雲社相聲,看到其他老藝術家的文章張口就是「沒有郭德綱,誰知道你們」,「你們的相聲都是念報紙背課文」、「沒有郭德綱,你們都吃不上飯」之類。

那些辱罵的文字筆者就不發了,總之就是各種飯圈言論鬧得網絡烏煙瘴氣,一些經常挨罵的體制內相聲演員也很納悶:我們也沒招惹德雲社和郭德綱,為什麼你們整天盯著我們不放?

本著正本清源的想法,筆者寫了很多介紹相聲歷史和老藝術家的文章,也對一些網暴相聲名家的現象提出了很多批評,這些文章里不僅不夸德雲社,反而夸非德雲社的相聲演員和相聲作品,這在一些人眼裡也是「綱黑」表現。

第三個方面大概就是筆者旗幟鮮明反三俗和反對飯圈化的觀點了,筆者一直認為,三俗泛濫會最終毀掉整個相聲行業,同時飯圈泛濫也會讓相聲行業變得膚淺浮躁,最後的結局依然是落寞甚至事實死亡。

因為反對相聲三俗化和飯圈化,筆者的文章遭到了很多圍攻和謾罵,不光評論區,私信里的語言更是骯髒不已。

這些偏激的群體和更偏激的行為讓筆者意識到,反三俗和反對飯圈化必須堅持而且任重道遠,這無疑會進一步夯實筆者在一些人眼中的「綱黑」身份,因為在不理智的飯圈眼裡,德雲社和郭德綱就是三俗的代言人,反三俗就是反對郭德綱,就是綱黑。

尤其在筆者給天津衛視相聲春晚提建議後,天津衛視方面沒有動靜,筆者卻遭到了很多德雲社粉絲的圍攻,事情發酵之後郭德綱也看到了,於是「碼字的」也就和郭老師扯上了關係,最後鬧到了「郭老師一個電話就能封碼字的號」這個地步。

說在最後,一些人以為「碼字的」和郭老師是認識的人,甚至是熟人,實際上並不是,筆者只在舞台下面見過郭老師,最近的時候也就是伸手能摸到桃心的距離。

除此之外,「碼字的」和郭老師的交往也就是在私信上聊過一次,由於不知道郭老師是否同意筆者曬出他的私信,在這裡「碼字的」只放出自己的話。

這段話能代表「碼字的」對郭老師的看法和感情,有朋友問,你說你對郭老師是「愛過」,時間期限在哪兒呢?

筆者的回答是:今天依然還有殘存的愛。

那份愛是對青春的留戀,是對歲月的懷念,也是對相聲的鐘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