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史望穎 通訊員 葉維肖 李晨)日前,為促進學校作業管理向「提升質量、精準輔導、構建智庫」發展,寧波海曙區教育局召開了「智慧作業管理項目」工作推進會,在全區公辦初中和試點小學部署智慧作業管理平台應用相關工作。
據了解,智慧作業管理項目是海曙區教育局全面落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重要舉措,通過面向全區公辦初中和部分試點小學推廣作業智能批改平台,利用大數據分析,構建個性優化作業體系,逐步建立分級題庫和作業全流程一體化資源庫,從而推進數位化戰略背景下新型學習體系的建設。
「『智慧作業』不僅讓作業管理高效化、便捷化,還提供廣泛的應用場景。」古林鎮中學副校長毛宏傑介紹,師生加入「小可批題」微信小程序後,教師可在小程序挑選指定的練習冊,布置線下作業,家長和學生會在小程序收到作業提醒。待學生完成線下作業,可由家長或學生在小程序端拍照提交,也可由課代表收集作業上交至教師辦公室,通過掃描儀器統一掃描。
值得一提的是,待AI自動批改完成後,教師可以從小程序首頁點擊進入作業分析模塊,查看歷次作業的提交和批改情況,點擊「題目列表」,學生每道題的正確率都清楚呈現,這也意味著每位學生無須再進行傳統的手抄錯題,就能輕鬆獲取個人錯題集。對於教師來說,這項功能還有效幫助了教學輔導走向精準化。古林鎮中學教師鄭思怡介紹,基於錯題分析,她可以快速得到班級共性錯題的統計結果,將更多的備課精力放在學生的錯因分析上。同時,可以針對學生不同情況布置個性化作業。
據悉,2021年7月,國家出台「雙減」政策,強調「健全作業管理機制、提高設計作業質量、加強作業完成指導、有效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等要求。同年9月起,海曙區率先開展了「AI技術服務作業管理」試點項目,先期由古林鎮中心初級中學、寧波市東恩中學、海曙區儲能學校等9所學校參與試點。
「AI技術在優化教師工作時間、減少學生重複性機械訓練上有著明顯的『減負』成效。」海曙區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胡苗坤表示,下一步,該區將進一步推進「智慧作業管理項目」,通過智慧化作業管理、精準化大數據應用,讓更多教師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學情分析等更有意義的事情上去。
作者:史望穎 葉維肖 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