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之前,印度空軍以2.5億美元的單價從法國達索公司手中購買了36架陣風戰鬥機。然而迄今為止,蘇30MKI多用途戰鬥機依然是印度空軍的絕對主力。目前,印度空軍正在和日本航空自衛隊舉行聯合演習,由印度空軍向日本航空自衛隊的飛行員開放了蘇30MKI 多用戰鬥機,對此有專家分析認為,由於該戰機的氣動外形和我國的殲16多用途戰鬥機比較相似,因此,印度完全可以讓日本通過類比的手段推斷出我國殲16戰機的類似性能。
一直到現在,印度空軍現役的蘇30MKI多用途戰鬥機總規模超過240架,是當之無愧的絕對主力。不過,這款戰鬥機在印度空軍手中似乎發揮不了多大作用。2008年,蘇30MKI多用途戰鬥機就在紅旗軍演上和美國空軍的F15C戰鬥機單挑過,結果因為體重太重,加上發動機推力太低,輸的一塌糊塗。
某種程度上來說,蘇30MKI就是俄羅斯的蘇霍伊公司用這樣一款雙座戰鬥轟炸機加個矢量發動機,以及無源相控陣雷達去冒充空優戰機來騙印度人的錢的,蘇30MKI除了推力矢量,剩下的完全就一堆蘇30MKK的水平,這種雙座機的體格,加三翼面的布局外加矢量發動機,甚至是掛載「布拉莫斯」飛彈,下場就是什麼活都能幹,但什麼活都不精通。
2018年,我國空軍開始批量接收改進型的殲16多用途戰鬥機,後來該戰鬥機已經出現在我國西部的高原機場,此舉明顯有向印度傳遞信號的意思。因此,該戰鬥機經常被拿來和蘇30MKI戰鬥機進行對比,首先從氣動外形設計上來看,兩款戰鬥機的確有很強的同類DNA。
更具體的來說,蘇30MKI是蘇霍伊公司在蘇30戰鬥機基礎上推出的一個重要分支方案,其最大的技術優勢是裝備了N011M被動電子掃描數組雷達,該雷達也就是蘇35裝備的「雪豹E」雷達的前身。
我國也從俄羅斯引進過蘇30MKK戰鬥機,但是其並沒有裝備蘇30MKI那樣的AL31FP矢量發動機,前者在雷達和動力上都不如後者。但是殲16戰鬥機自從問世之後,情況就變得截然不同了。殲16充分吸收了蘇30系列優秀的氣動外形設計,但是更換掉了全部的老舊俄制航電設備,要知道迄今為止還有大量的俄制戰機使用的是「鐘錶店」操作台,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相當低下,因此在俄烏戰爭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先進」的俄制戰機掛載無制導航彈去俯衝攻擊目標。
除此之外,殲16戰鬥機安裝的是有源相控陣雷達,其對無源相控陣雷達天生有著較大的優勢,無源相控陣幾乎無法處理多方向來襲的多批次目標,而且蘇30MKI的N011M雷達有效探測距離只有130公里左右,這一數字對於一款重型戰鬥機來說可謂是相當寒酸了。
巴基斯坦空軍裝備的「梟龍」Block3輕型戰鬥機,裝備的小孔徑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尚且達到了100公里左右,更別提殲16裝備的大孔徑有源相控陣了。
最後就是配套的機載武器了,殲16是妥妥的「炸彈卡車」,可以攜帶各種強大的空空飛彈以及對地攻擊武器,更何況印度蘇30MKI的保養維修升級工作全部要依賴俄羅斯的技術支持,當下俄軍在烏克蘭本身就表現的一塌糊塗,甚至出現過扣押外貿武器上戰場的尷尬情況。
而殲16的相關工作則是我國航空工業負責的,這一點可謂高下立判,蘇30MKI完全不是殲16的對手,無論是在單機戰力還是在體系戰力上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