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南北除夕的辟邪習俗,除了放鞭炮,你還知道哪些?

浩然文史 發佈 2023-01-21T07:32:31.818185+00:00

說到過年的「辟邪」習俗,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放鞭炮吧,尤其是今年有些省市已經有條件地放開了燃放鞭炮的限制,久違的煙火氣又要回來了。


說到過年的「辟邪」習俗,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放鞭炮吧,尤其是今年有些省市已經有條件地放開了燃放鞭炮的限制,久違的煙火氣又要回來了。關於鞭炮與「年」的傳說,現如今也是幾乎每個幼兒園和小學都會給孩子們講的故事。但實際上對於「年」這種歲時轉換的節點,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也幾乎都是各路「牛鬼蛇神」活躍的時刻。針對這些所謂的「邪祟」,全國各地的先民們也發明出了各種應對的辦法,這就是所謂「辟邪」了,燃放鞭炮只是最常見的一種。所謂「百里不同俗」,全國各地的除夕辟邪習俗,也是花樣繁多,今天咱們就來做個簡單的盤點,看看有沒有你家鄉的習俗呢?

一、關於各種「歲」

「歲」這個字,在過年期間有著特殊的含義,既可以指「歲時」的意思,過了一年自然就漲了一歲;也可以通假於「邪祟」的「祟」,所以說到過年的辟邪習俗,就有了很多跟「歲」有關的活動。

在北方的一些地區,比如山東、天津一帶,曾有著「踩歲」「撒歲」的習俗。字面的意思,就是把邪祟撒在地上,踩在腳下,讓其不得翻身的意思。具體操作的時候呢,一般用芝麻杆比較多,把芝麻杆撒在地上,然後人踩上去發出噼里啪啦的響聲,就好像把邪祟都踩死了一樣。另外之所以用芝麻,也跟「芝麻開花節節高」的俗語有關係,老百姓過去農村都住院子,把芝麻杆從院門口一直撒到屋門口,這樣出出進進都能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民間也有認為這就是芝麻開花的聲音,預示著各種好的兆頭。

除夕是一個與火有關的節日,俗話也有「除夕的火,元宵的燈」的說法,當然現在在城市裡,隨便點火怕是不行了,但如果到農村去,還能看到挺多除夕點火的習俗,這個叫「燎歲」。燎歲的起源可能來自於遠古時期的篝火習俗,後來到漢唐時代,除夕之時皇宮中也會點燃大堆的篝火,曾有皇帝用香木點篝火,還被史官當醜事記了下來。但總之,在除夕夜點火,點「旺火」,確實是驅邪避凶的一種常見做法。現如今在各地的農村,依然保持這除夕「燎歲」的習俗,不過具體的做法,在各地就不太一樣了,頗有地方特色。

比如在山西的一些地方,會把木柴和煤炭磊成小塔,除夕之夜整個點燃,可以燃燒一宿,預示著來年紅紅火火。也有的地方會攢「百家炭」,就是好幾家人把炭湊在一起,湊一個二三尺高的炭堆,可以想見火勢會很壯觀的。而在山東的一些地方,「燎歲」會和「請家堂」之類的儀式結合起來。所謂「請家堂」,就是請祖先回家過年的儀式,請家堂的時候會在自家門前點一堆火,據說是為了給回家的先人照亮道路。請回家堂後,燃盡的火堆要圓一個半圓的捻子擋在自家門口,老百姓認為這可以阻擋不乾淨的東西。

南方很多地區的「燎歲」,不流行點篝火,而是用火盆子。盆中引燃的內容,除了一般的木柴之外,通常還會有松枝這種會散發出獨特香氣的東西,人們認為這種香氣也有驅邪的作用。此外,火盆子裡還會有些噼啪帶響的東西,比如芝麻桔、豆萁等等,福建的一些地方就直接往火盆里撒鹽,大家認為這種聲響也可以驚走鬼怪等不乾淨的東西,這與放鞭炮有異曲同工之處。

火焰除了溫暖之外,還有照明的功能,衍生出來的習俗就叫做「照歲」。在很多地方都有除夕夜家裡要點長明燈的習俗,通宵燈火不滅。在過去沒有電燈的時候,這還是件挺有儀式感,也挺複雜的事情。有些地方就把這個照看燈火的任務交給小孩子,小孩要提著燈籠,巡視家中各處的燈火有沒有滅的,這個叫做「照夜」。也有很多地方有過年「點天燈」的習俗。「點天燈」的習俗有很多種說法,過年的這個「天燈」一般是在院子裡支一根長的杆子,將燈高高地挑起來。各地還給「天燈」附加了各種「配件」,比如遼寧朝陽有的地方流行用紅紙寫「太公在此」,然後貼在燈上。蘇北的一些地方會把芝麻杆和燈一起掛在杆上,取「芝麻開花節節高」的意思。還有一些靠水而居的,比如漁民、疍民之類的,就在自家的船上點燈,掛在船頭船尾或桅杆上。

二、守好大門,看好孩子

要說守護家中安寧,大門自然是第一道重要防線。過年門上都要貼春聯、掛門神,這是南北都有的辟邪習俗。不過除了春聯、門神之外,各地依據自己的物產、氣候,還產生了很多有地方特色的布置大門的方法,也很有意思。

在過去的老北京,過年每家每戶都有在門上插芝麻桔或松柏枝的習俗,這甚至都形成了一門生意。每年臘月十五以後,就會有京郊的農民挑著擔子進京叫賣。這些物件的含義也不難理解,松柏有異香,聞之能振奮精神,自然被認為有驅邪之效果。同時松柏是常青植物,也就被人賦予了延年益壽的美好含義,而芝麻桔自然還是取「節節高」的意思。

此外,木炭也是過年期間常見的辟邪物品,有「將軍炭」「把門炭」之類的叫法,一般懸掛在門上或立於門兩邊,有的地方比如山東日照還要包上紅紙。前面講到「燎歲」,燎歲剩餘的木炭,在有些地方也有用處,比如揚州人就會撿幾塊除夕的余炭,留到初一晚上再投到爐子裡,表示一年到頭都興旺。

如果你去北方的農村過年,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除夕一過,挨家挨戶的門口都會放上一根棍子,這就是所謂的「攔門棍」。攔門棍的習俗流行於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具體的起源已經不可考,大致是出現於元明時期,大致的做法就是在過年的時候,在門口橫放一根長棍子,一般選桃木的最好,長度要超過門的寬度。至於攔門棍是攔什麼的?各地的說法就不一樣了。比如山東這邊有請家堂的習俗,有的地方認為,祖先都是從另一個世界來的,身後難保不帶點異世界的東西,所以請回祖先後,門口就要放這麼一根棍子,攔住那些牛鬼蛇神。而在河南鄭州一帶,當地人對攔門棍還有更細緻的安排,到了正月初五,就要記得白天把攔門棍拿開,讓祖先們「活動活動」,晚上還要放回去。

春節前後是季節變化的關鍵節點,也是疫病多發的時候。古時候人們沒有那麼多的醫學、科學知識,就往往認為這些疾病都是邪祟作怪。所以說到除夕的辟邪習俗,其實也有一部分避瘟保健的內容。比如在連雲港,過去有除夕在窗戶上插桃枝的習俗,因為當地人認為瘟神會在除夕晚上四處遊蕩散播瘟疫。在南方的一些地方,還有除夕夜孩子睡後,拿鍋蓋罩一下的習俗,因為人們相信鍋蓋上有灶王爺的神通,可以保護小孩不沾邪祟。在廣東的一些地方,有過年用菖蒲水洗澡的習俗,認為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氣。

文史君說

除夕是中國傳統上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各地自然都有著豐富的節俗活動,在這一篇小文中,自然不能卒述,只能說是略作盤點吧。我們所列舉的這些民俗活動,大多數在今天的城市中已經很少見了,僅在鄉野之間還有些許遺存。對於這樣的一些民俗信仰活動,今天的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就像我們在年前關於放鞭炮的爭論中看到的那樣,對於這些傳統的東西,是否還應該保存,其實是值得探討的。

以現今科學的眼光去看待,所謂的神怪、邪祟,本身就是不存在的。那這樣的儀式是否就是沒有意義的呢?我覺得並不是。當一個家族、一個村落的人,年復一年地在固定的時間、地點重複地進行著同樣的儀式,表達著同樣的對健康、平安、團圓的祈求,這種行為經年累月的就會逐漸成為一個群體共同的記憶傳承,成為人們共同認可的一種價值追求。可以說,所謂「辟邪」,邪雖然是假的,但祈求健康團圓的心卻是真的。

參考文獻:

張勃、榮新:《中國民俗通志·節日誌》,山東教育出版社。

(作者:浩然文史·一鳴老師)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