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集團成員校走向群體卓越

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佈 2023-01-22T02:50:27.506615+00:00

在深圳本地名校集團化辦學和引進外部名校辦學的新建學校中,成立僅7年的深圳高級中學(集團)東校區,成為唯一連續3年榮獲深圳市教學工作卓越獎的學校。這個校區是如何崛起為深圳東部教育高地的?重要原因是深圳高級中學(集團)(以下簡稱深高)優質資源的輻射引領。

在深圳本地名校集團化辦學和引進外部名校辦學的新建學校中,成立僅7年的深圳高級中學(集團)東校區,成為唯一連續3年榮獲深圳市教學工作卓越獎的學校。

這個校區是如何崛起為深圳東部教育高地的?重要原因是深圳高級中學(集團)(以下簡稱深高)優質資源的輻射引領。科技教育、安全教育等深高十大品牌特色課程,在東校區生根發芽、蓬勃發展。為有效激發東校區自身「造血」功能,深高在中層管理團隊選配、特色課程研發等方面給予東校區相對充分的自主權。

作為深圳市教育局直屬學校中體量最大的教育集團,深高囊括七大校區、10所學校。如何帶動集團從規模、數量上的「裂變」到文化、內涵上的「聚變」?

通過構建集團化智慧生態體系的運行機制,深高推進集團內資源共享、文化共建、特色融合、管理一體,成員校從「文化複製」走向「互動互生」,從「資源稀釋」走向「無限研創」。

「分布式決策」激發各校區自主辦學活力

在職業體驗課程中,深高南校區學生陳俏蓉通過扮演電信營業廳職員,體驗了電信業務的辦理流程。深高南校區還與香蜜湖街道辦共建屋頂農場,聯合開展社會實踐調查等活動。

南校區走出特色發展路徑的背後,是深高創新管理模式,賦予該校區充分的辦學自主權。深高南校區教學處主任李齊玲表示,2010年,南校區併入集團後,集團基於該校區社區資源豐富等特點,鼓勵南校區強化家校社協同育人功能,開發「五育並舉」課程。

「規模擴大後,各校區呈現出不同的發展特點。如果仍由集團高度集中決策,生搬硬套辦學模式,成員校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深高黨委書記、校長邵愛國說,面對新挑戰,集團持續優化中心校與分校區的關係,既堅持中心校對各校區的統籌引領,又充分尊重各成員校的管理自主權。

基於對各校區資源情況的分析,深高以高效的垂直管理為主線,以激發辦學活力的扁平化管理為輔線,構建立體決策網。在集團統領下,集團、成員校決策層之間強化互動協作,各校區由集團行政副校長負責獨立運行,精細管理。集團從「火車頭」牽引模式,轉向「動車組」管理模式。

作為跨學段、跨區域的集團化學校,深高擁有小學、初中、高中學校,各校區之間物理空間跨度大。再加上部分學校為新建校,集團內各校區發展基礎差異大。

如何進一步激發各成員校的辦學活力,真正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深高探索實施「分布式決策」,為成員校特色發展授權賦能。「我們根據各成員校的學段特色、辦學歷史等,將其分別打造為集團的課程建設基地、美育基地等,對應責任校對全集團相關板塊的工作提出完整決策方案。」深高辦公室主任李代曉舉例說,南校區擔當集團內部新評價改革「根據地」角色,東校區成為集團發展的「十二年一貫制新模式」試驗田。

2022年9月,深高新增三個高中校區以及深高龍崗學校、深高鹽田學校,使得學校從單一法人、緊密型集團化辦學模式,轉變為集團黨委書記負責制下的複合型集團化辦學模式。面對新機遇、新挑戰,集團進一步完善「分布式決策」,幫新分校找準定位,賦予其更多自主權,讓新分校從眾多可能的治理方案中選擇適合的發展方案。

打造教師發展共同體,每所學校都能有「發動機」

深高東校區青年教師楊嘉聰剛入職5年,就在第三屆廣東省中小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中奪得了普通高中教育組地理學科一等獎,並獲評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師。

集團作為教師孵化培養基地,幫楊嘉聰打好了專業成長基礎。楊嘉聰來到東校區執教前,被安排到中心校區跟崗學習一年,得益於中心校區學科組團隊骨幹教師的指導,楊嘉聰迅速站穩了講台。

「老師是集團和成員校持續發展的關鍵資源,師資強則集團強。」在邵愛國看來,教師的輸出能解一時之困,但集團各校區要實現長遠發展,還在於各校區的內部師資培養機制。

深高將中心校區定義為辦學思想、文化、方法的孵化基地,通過選派中心校區優秀的專家型、骨幹型教師到新校區,指導成員校構建教師內部孵化長效機制,讓每所學校都有教師成長的「發動機」。

深高著重從教學、教研、德育管理三個層面幫成員校建好骨幹教師團隊,包括以年級組長為核心的年級教育教學管理共同體,以學科組長為核心的教學研究共同體,以及以班主任為核心的班級管理共同體。以這三類教師發展共同體為抓手,學校充分發揮團隊的帶動作用,讓教師在集體學習中成長,促進各校區、各學科均衡發展,為班級教學質量整體提升奠定了基礎。在深高東校區,在三個共同體、教師聯合會等組織的助推下,青年教師得到了快速成長。

如何努力克服各校區在地理空間上的距離障礙,促進各校區的教師共同體深度融合,是集團化辦學常常面臨的問題。深高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建立七個校區共同教研機制,把日常的教育教學研究常態化。例如,中心校區每周都會與東校區語文科組聯合開展線上集體備課活動,相互取長補短。

課程共建共享,照亮學生綜合發展路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首屆深圳坪山區市民文化節(青少年專場)暨深高東校區2021年校園藝術節文藝晚會在坪山大劇院舉行。晚會匯集學生歌舞、音樂劇等節目,為市民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作為集團藝術教育創新實驗基地,深高東校區自建校以來,延續集團重視藝術教育普及化的傳統,開展班級大合唱等藝術節活動。深高東校區辦公室主任張斌介紹,該校區還根據教師特長,探索符合校情的藝術教育,開設了音樂劇團等社團,並與坪山區委宣傳部共同成立坪山青少年舞蹈團,努力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

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深高構建了藝術、科創等十大校本課程體系,開設了舞蹈、聲樂等20多門藝術教育校本課程,合唱團、交響樂團、舞蹈團在國際國內展演和比賽中贏得了系列榮譽,成為深圳藝術教育的一張名片。集團還與科研院所、高新企業等合作,共建了21個高新科技實驗室。

如何將這些優質資源輻射到成員校?深高通過理念輸出、資源共享、共建課程等,帶動成員校高起點開設課程,並鼓勵成員校在特長領域大膽探索,形成可推廣成果後,再呈現、分享給各校區。集團內部通過共享、共贏、共進培植出了更多有生命力的特色課程。例如,深高北校區就以「科技+」勞動教育為特色建設博物園,為學生探究活動提供「造夢空間」,學生們在「我的天氣日曆」等跨學科項目式學習中不斷提升綜合素養。

邵愛國表示:「深高將繼續在集團化辦學方面創新探索,提高集團教學質量,推動成員校從個體優秀走向群體卓越,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

《中國教育報》2023年01月18日第3版

作者:通訊員 連燕純 本報記者 劉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