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云: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個飽。經過了初一初二的緊張與忙碌,初三是一個休息的日子,可以心安理得睡個懶覺啦!
除了安睡,正月初三還有貼赤口、燒門神紙等民俗,一起來看看吧。
貼赤口
在南方,正月初三被稱為「赤狗日」。「赤狗」應是「赤口」的近音,即口角的意思。古人認為「赤狗」是口怒之神,遇之則易生口角是非,所以這一天均不出外向親友拜年,只留在家中祭祀神明。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
舊時,為了破解「赤口」帶來的不吉利,人們還會在大年初三「貼赤口」求吉祥。所謂「赤口」,就是一張紅紙條,寫上「出入平安」之類的吉利話,貼在前門和後門的門頂上,以求家中招財進寶、萬事如意。另一張「赤口」則放在垃圾上面,拿到外面倒掉,有丟掉紛爭之意。
小年朝
正月初三還是「小年朝」,這是源於宋代的宮廷節日。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後來稱「小年朝」。
清代文人顧祿所撰《清嘉錄·小年朝》中有記載:「(正月)初三日為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同。」
燒門神紙
在正月初三晚上,民間還有「燒門神紙」的傳統。就是要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併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這寓意著到了年初三,又有新開始。
晚起早睡
在正月初三這一天,人們可以心安理得睡懶覺,為什麼呢?
相傳這一天是「老鼠娶親」的日子,為了不打擾老鼠,一般都早早熄燈睡覺,為老鼠們結親提供場地,甚至還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操辦「喜事」。
傳說歸傳說,其實,從健康角度講,在正月初三這一天安睡也有充分的理由。從過年到初一、初二,一連幾天忙碌,很多人或感覺體力不繼,到了初三,總算告一段落,理所應當補補睡眠,養精蓄銳。
出品:南方都市報新媒體事業中心編輯策劃部
統籌:胡群芳
創意:劉蘭蘭
設計:金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