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83年時香港商人胡應湘提出了興建連接香港與珠海跨境跨海大橋的大膽方案,雖然當初的這一大膽設想被當年的港英政府以三字「無需求」拒絕掉了,但修建跨海大橋的願望卻一直埋藏在胡應湘心中。
到了1988年時,珠海方面成立了伶仃洋大橋指揮部,珠海市方面為修建這座跨海大橋已經拿出了極大的誠意,可當時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卻表示直到2020年時香港才有需要跨海大橋的需求,至此修建跨海大橋的項目不得不再次擱置下來。
有修建跨海大橋願望的人除了胡應湘之外,還有當時任珠海市委書記的梁廣大,在他的推動下伶仃洋大橋修建項目於1997年12月30日獲得了國務院的批准立項,至此跨海大橋的修建又往前推進了一步。
到了這個時候,最開始提出修建跨海大橋的胡應湘察覺到時機到了,於是他在2002年又一次向香港政府提議修建跨海大橋,這次他不僅得到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長和其他高管的支持,還得到了美國香港商會主席詹康信的幫助。
正當胡應湘以為這次跨海大橋的修建計劃要順利進行下去時,香港富商李嘉誠卻第一個站出來表示反對,李嘉誠的心腹更是撂下了:「胡先生建橋賺到了錢我會恭喜他,但是請胡先生考慮一下其他人的利益,如果影響到別人的話那是會出人命的!」的狠話。
同為香港富商的李嘉誠為何要反對跨海大橋的建設?在建設跨海大橋時除了李嘉誠的反對外又遭遇過其他什麼樣的難題?一切問題的答案皆在這場跨海大橋的建設中能夠找到。
生於富商家庭,成愛國企業家
跨海大橋的建設之所以一直沒能開始,不是因為跨海大橋的建設太難導致無法推進下去,而是因為建設跨海大橋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了。
中國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要致富,先修路。」香港富商胡應湘對於這句話有很深的體會,在大學期間胡應湘所學的專業為土木工程,這讓他在此之後能夠更加清楚的了解道路建設能夠帶來的幫助。
因為胡應湘的父親是香港當地有名的「的士天王」胡忠,所以胡應湘在結束大學的學習並在建築行業磨鍊過後,胡應湘便靠著父親給出的一筆資金創建了「合和實業」,之後胡應湘既是地產商又是建築師,家族之後在他的帶領下資產還實現了新高。
胡應湘之所以能夠幫助家族資產實現增長,那是因為他在1972年時將家族的事業從計程車轉移到了地產投資中,靠著上世紀70年代的房地產紅利,胡應湘很容易就將家族的房地產事業做大做強,在項目和資金達到一定程度後,合和實業有限公司在1972年完成上市。
雖然合和實業有限公司靠地產行業賺了一大筆錢,但在其上市之後,他的主要業務就變成了基建項目投資、物業租賃、酒店營運等,胡應湘還因為公司的基建項目投資而被人給予了「基建先鋒」的美稱。
胡應湘「基建先鋒」的具體表現可以從胡應湘在內地投資建設的交通、能源兩大基礎設施建設看出來,自從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之後胡應湘便成為了港資企業家中第一批進入內地的投資者。
之後的三十多年時間裡胡應湘在內地投資的花費約為510億人民幣,經過他投資而建設出來的公路有371公里,其中還有兩家發電廠,這些基礎設施在建設完畢後,胡應湘通過運營收回成本之後便會將這些基礎設施全部捐獻給國家。
如果胡應湘沒有將這些基礎設施都捐獻給國家的話,那胡應湘在當時的資產很有可能會達到更高的層面,甚至超過當時的香港首富李嘉誠也不是難題,但胡應湘是一位有民族大義的富豪,這也是為何他會將那些基礎設施捐獻給國家的原因,同時也是他促進大橋建設的理由。
從伶仃洋大橋,到虎門大橋
除了為國家興建基礎設施,胡應湘想到如果能夠修建出跨海大橋來,那將會促進兩地的發展,雖然跨海大橋的建設會略微打擊到航運行業,但總體來看跨海大橋的建設依舊是利大於弊的。
抱著這樣的想法胡應湘在1983年時便首先提出了興建連接香港與珠海跨境跨海大橋的方案,雖然這個方案對於兩地的發展都有幫助,可當時的香港還未回歸,對於胡應湘提出的跨海大橋這種費力的方案,他們自然是不會去做的,於是便以「無需求」這三個字打回了胡應湘的想法。
這個時候胡應湘也意識到不是建設跨海大橋的好時機,於是他就將此方案壓在了心底,等待合適的時機再次將其提出,之後有關伶仃洋大橋的建設問題一直沒能很好的解決,但是胡應湘卻推動建設了另一座跨海大橋,這個跨海大橋就是連接廣州、東莞兩地的虎門大橋。
伶仃洋大橋的建設因為牽扯到香港和內地之間的關係問題,所以一直沒能成功推進,但胡應湘在提出伶仃洋大橋建設的時候,也沒忘了將目光放到其他跨海大橋的項目上,連接廣州、東莞的跨海大橋建設就是胡應湘的項目之一。
1981年時胡應湘旗下的合和公司跟廣東省公路建設公司簽署了合建虎門大橋高速公路意向書,1991年5月在虎門汽車渡口竣工並投入運營之後,當地政府發現光一個渡口遠遠不夠緩解運力的壓力,於是虎門大橋的建設就這麼被推到了檯面上。
1995年虎門大橋舉行了先導索過江暨上部構造的開工儀式,之後經過兩年時間的建設,虎門大橋於1997年5月1日建成並試通車,同年9月虎門大橋開通運營。
自虎門大橋建設完成之後,廣州、東莞兩地的運輸壓力瞬時少了許多,走虎門大橋的人越多,建設所花費的費用收回的速度也就越快,在很短的時間內虎門大橋就收回了建設所花費的費用,此後的時間內虎門大橋對於胡應湘來說就像是一個送財童子。
可就在胡應湘將虎門大橋的建設費用收回之後,沒過多久胡應湘便在公司內召開了會議,並以強硬的態度做出了將虎門大橋無償捐獻給國家的決定。
雖然胡應湘將虎門大橋建設了出來,並將它捐獻給了國家圓了自己的一個跨海大橋夢,但胡應湘心中知道,虎門大橋雖然是跨海大橋,但他並不是自己想要的那個跨海大橋,他心目中的那個跨海大橋如今還未建設出來,這座大橋正是伶仃洋大橋。
大橋建設有難題,克服萬難終建成
胡應湘在1997年了解到國務院批准立項伶仃洋大橋之後,便感覺到距離他實現建設伶仃洋跨海大橋的那一天不遠了,為了做到萬無一失,胡應湘在再次提出建設伶仃洋大橋之前,對各方勢力都進行了摸底和勸說。
最終在2002年時胡應湘感覺提出建設伶仃洋大橋的時間到了,於是他就向當時的香港政府再次提出修建跨海大橋的建議,自從胡應湘提出這個建議後馬上就引來了各界的關注,畢竟這可是個大工程,儘管胡應湘在此之前做了不少工作,但當真正推行的時候還是遇到了很多麻煩。
其中有一項大麻煩就是香港富商的反對,尤其是當時第一個跳出來提出反對的香港首富李嘉誠,作為香港首富的李嘉誠當時手中掌握著不少香港和內地的航運生意,跨海大橋一旦建成,李嘉誠認為那勢必會給他的航運事業帶來影響。
於是在李嘉誠的反對態度下李嘉誠的心腹霍建寧在面對記者採訪時便這麼說道:「胡先生建橋賺到了錢我會恭喜他,但是請胡先生考慮一下其他人的利益,如果影響到別人的話那是會出人命的!」
按照霍建寧的說法,胡應湘建跨海大橋是為了賺錢,但實際上跨海大橋建設完成後需要8到10年的時間才能開始盈利,如果胡應湘真是為了賺錢的話,那他更應該去投資當時內地經濟效益好的高速公路項目,這些項目也正是胡應湘旗下公司擅長的。
但胡應湘之所以致力於建設跨海大橋,按照他的話來說是這樣的:「我現在是希望給社會做點事,能夠把好的基礎留給下一代,只要大橋建成我就滿足了,因為建橋對於整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都是有利的。」
從胡應湘的話中我們能夠看出,他這次想要建設跨海大橋是為了造福祖國,就像他無償捐獻高速公路、發電廠和虎門大橋一樣,對於跨海大橋的建設也是胡應湘心中為國家建設做貢獻而放不下的執念。
為了讓李嘉誠的反對影響不到跨海大橋的建設,胡應湘便聯合香港其他的豪門家族,一起對抗李嘉誠,在這個過程中多名香港富豪都站在了胡應湘這邊,甚至連澳門賭王何鴻燊都選擇與胡應湘在同一戰線。
之後胡應湘還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將一份名為「關於興建由香港大嶼山至澳門、珠海的粵港澳跨海大橋的建議」帶去了北京,並就此大橋的建設作出了利弊分析,胡應湘的用心良苦可見一斑。
但好在胡應湘的一切努力都沒有白費,之後在2002年11月朱鎔基總理在來到香港時表示出了中央政府的態度:「興建港珠澳大橋。」,到了這個時候李嘉誠再想反對跨海大橋的建設已成徒勞,胡應湘多年的願望終於讓他等到了實現建設的那天。
雖然這次跨海大橋建設名為港珠澳大橋而並非胡應湘最初提出的伶仃洋大橋,但實際上港珠澳大橋是伶仃洋大橋的擴展版,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是綜合了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情況所做出的最優答案。
港珠澳大橋項目的開工問題解決了,那下一步就是要制定好相關方案了,雖然在興建跨海大橋的海域內水深多為5米到10米,可以滿足建橋所需要的條件,但是在工程的詳細方案上還是存在不少問題,尤其是其中很多地方對於我國來說都是第一次。
但不管有多大的困難,相關的工作人員都不會放棄,一直堅持到現在的胡應湘更不會放棄,經過前期漫長的考察和調研後,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計劃終於在2009年得到了國務院的批准,當年12月港珠澳大橋正式投入建設。
之後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足足花費了八年多的時間,在2018年1月1日,胡應湘心中想要的跨海大橋終於被建設了出來,之後經過一系列的測試和驗收,港珠澳大橋在2018年10月24日終於正式通車投入運營。
港珠澳大橋建成之後也就成了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同時也被人稱為世界橋樑建築史上的巔峰之作。
到目前為止港珠澳大橋已經投入使用了近5年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港珠澳大橋的收入雖然沒能將投入的花費收回,但卻帶動了三地的經濟發展,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是我國極具戰略意義的一步旗,未來港珠澳大橋也將會繼續在那裡發光發熱,將自己存在的意義發揮到最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