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戰友夫妻為了生存永不放棄

松竹散人 發佈 2023-01-25T23:23:27.899642+00:00

返城不是想回去就能回去,當時還有很多政策門檻,如夫妻必須是去兵團前同一個地方的戶口,比如要有接收單位等等。

1975年後甘肅境內的兵團逐步撤銷,各地知青開始陸續返城。返城不是想回去就能回去,當時還有很多政策門檻,如夫妻必須是去兵團前同一個地方的戶口,比如要有接收單位等等。很多知青離開家鄉十幾年,人脈不多,聯繫接收單位,只能靠父母或親戚朋友幫忙。好不容易聯繫調回去,不久又遭遇下崗,很多戰友無一技之長,到處流浪打工,有的擺地攤,夫妻分居,顛沛流離,說多了都是淚。

當年十一師二團(蘑菇灘)天津知青丁國祥,他的經歷就極具代表性,只是為了活著,夫妻兩人已是拼盡一生全部的精力。

丁國祥此生只結過一次婚,卻領過兩個結婚證和一個離婚證。

他是1965級初中畢業生,當年9月到甘肅農建十一師二團四連支邊。1975年與山東濟寧女知青徐秀玲籌備結婚。單位證明已開好了,結婚證卻要到幾十里外的黃閘灣人民公社去領。當時,有往返五站到玉門鎮的班車。

那天一大早,人就到公路邊等車卻一直沒等來。後來才知道,有知青與班車司機打架,車不跑了。後來就先結婚了,這一耽擱,領結婚證一事就暫時擱置一邊,後來也就慢慢不著急直至淡忘。

1979年,大批知青返城。根據當時政策規定,他因妻子不是天津人而無法辦「病退」回城手續。當時急火攻心,引起牙疼將近一年。好不容易熬到1982年,母親退休為其爭取了一個回天津頂替進廠的機會。

但有個規定成了無法逾越的障礙,本人必須變成「單身」才能去頂替!而要證明單身就必須有離婚證。當年結婚都沒有領結婚證,哪來的離婚證?

遇到了死結,找農場想辦法,農場出離婚證明。幸虧農場幹部同情他倆,一面給開證明一面反覆叮囑:「千萬不要弄假成真,拋棄結髮妻子不仁不義。」丁國祥賭咒發誓地向他保證離婚不離家,以後一定復婚。

然後還是得到地方辦理離婚手續。一個姓盛的甘肅老職工幫助他「走後門,帶他和妻子同往黃閘灣公社。老盛挎著他買的一籃子雞蛋先進了辦公室:一小時後他出來面帶笑容,打個手勢叫他們兩口子進去。結果公社幹部例行公事地問了一遍是否自願離婚,財產、子女撫養有無爭議等等,然後就是簽字按指印了。壓根沒問有無結婚證。就這樣,結婚七年沒有結婚證,卻先領了離婚證。

憑著這張假離婚證,丁國祥終於回到闊別十七年的故鄉天律,頂替母親進鐘錶廠當上了工人,回到了父母身邊。

1984年,由鐘錶廠出證明,他們倆在天津領了結婚證,算是「復婚了。這是和妻子結婚近十年領到的第一張結婚證。但妻子沒有天津戶口,只好在1985返回濟寧,進了一家集體企業上班。

丁國祥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信箱裡有沒有妻子的來信。其實,明知她極少寫信但還是想去看看。濟寧的妻子,則總是躺在床上盯著丁國祥去看她時留下的那雙舊涼鞋發呆。相思之苦,「斷腸人在天涯」。

1987年上面有了新政策,天津知青的孩子可以從外地辦回天津,但必須有當年下鄉時的結婚證。而他只有那張結婚多年之後才在天津領的結婚證又遇到死結了。

多虧濟寧地方小,他妻子找親戚托朋友總算通過民政局的人翻倉庫找出了文革時期的空白結婚證,填上他們1975年在濟寧市登記結婚的內容。那結婚證紙質粗糙,還印著幾個扭秧歌的小人,可就這張紙就成了他的救命稻草。這就是他的第二張結婚證。孩子從濟寧辦回天津來了,夫妻仍未團聚。

丁國祥無權無勢的小百姓還得接著過五關斬六將,必須搞到一個「進津指標」才能實現夫妻的團聚夢。

老天開眼,派來貴人相助。靠兵團戰友宋俊、賀明華夫婦鼎力相助,1990年妻子調進天津鐘錶廠,痛苦的夫妻兩地分居生活終於結束了。好景不長,1994年、1995年,丁國祥夫妻倆相繼下崗了。丁國祥在一家電子公司打工,妻子賣過水餃、賣過豆漿、賣過刨冰…這樣的日子一直熬到2000年妻子退休才結束。

丁國祥繼續到北京去打工,收入多一些,日子一點點好起來了。妻子臉上也有了笑容。丁國祥至今難忘她妻子與鄰居和睦相處,在一起嘻嘻哈哈說笑的樣子。

她只過了十年相對富裕、舒心、快樂的日子,2009年10月,她突然胃出血,一查竟是肝癌晚期。2010年2月,她剛過完六十歲生日就去世了。彌留之際,她留下了一生中最後一句話:「我想回…家。

這句話,丁國祥說記一輩子,每想起來心都要碎了。關鍵是她跟著我苦了一輩子,沒過上幾天好日子,日子剛要好轉,她卻撇下我和孩子走了。

身後留下的一張離婚證和兩張結婚證見證記錄了丁國祥夫妻一生的坎坷經歷和婚姻生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