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的作戰指揮水平到底怎麼樣?粟裕是怎麼評價的?

將令如山 發佈 2023-01-26T17:36:19.268608+00:00

不過在解放戰爭初期,林彪帶領的軍隊曾一度被杜聿明帶領的國軍打退至松花江畔,那麼杜聿明的作戰指揮水平究竟怎麼樣呢?

解放戰爭中,我黨帶領解放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不過在解放戰爭初期,林彪帶領的軍隊曾一度被杜聿明帶領的國軍打退至松花江畔,那麼杜聿明的作戰指揮水平究竟怎麼樣呢?粟裕將軍一句話對其作出了點評。

指揮才能

1904年11月末,杜聿明出生在陝西省米脂縣,他的父親在長安大學堂擔任老師,且參加了同盟會,數次返回家鄉勸說同胞趕走清政府官吏。

在父親的薰陶下,杜聿明從小就喜歡玩弄槍枝,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1924年本該報考北京大學的杜聿明,毅然決然選擇黃埔軍校,並成為一期生。

1937年被蔣介石賞識的他擔任國軍第一支陸軍裝甲兵團團長。蔣介石重用杜聿明,不僅因為他有著出色的指揮能力,更因為他會無條件服從命令,即使上級的指揮是錯誤的。

抗日戰爭中,杜聿明多次擊潰日軍。1939年夏天,日本集結兵力,妄圖侵占華南地區。11月中旬日本攻占欽州後準備向南寧進軍。

同期杜聿明領導的第五軍接下了擊退日軍的任務,杜聿明下令軍隊在南寧附近集合,然後迅速開始反攻。他的這一指令在當時確實是正確的,日軍初入華南戰場,後勤補給不足,士兵們也舟車勞頓,這個時候集結兵力大舉進攻會事半功倍。

1939年12月16日,杜聿明率領第五軍擊潰崑崙關和八塘附近的日寇。進軍前,杜聿明便做了詳細的部署,兩天後,國軍的反攻開始了。

第五軍在裝甲車的掩護下開始對崑崙山發起猛攻,戴安瀾帶領的第200師與日本士兵開啟白刃戰,並占領了仙女山。旗開得勝後,第五軍對日軍發動了夜襲,迅速奪下許多陣地直至占領崑崙山。

在這場戰役中,杜聿明採用「要塞式攻擊法」戰術,通過慢慢占領據點的方式縮小日軍的包圍圈,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這種戰術比較耗時,但是容錯率比較高。18天後,中國軍隊取得了勝利,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崑崙關大捷。

1941年日本妄圖開闢東南亞戰場,杜聿明被派遣到當地考察,在這個過程中,英軍對他的評價是極高的。

1942年日軍大舉進攻緬甸,中國派出遠征軍支援緬甸,杜聿明率領第五軍加入戰場防守同古。在緬甸戰場上,杜聿明只是中國軍隊指揮,各國軍隊的總指揮權在英軍和美軍手中,這造就了遠征軍的失敗。

戰爭初期遠征軍不辱使命守住了多個據點,其中同古諸戰最為典型。杜聿明帶領新22軍在斯瓦河岸畔築起多個梯形陣地,並在兩側埋伏兵力,中間埋設地雷。

這種戰術讓日寇捉摸不透,每次日軍進攻都伴隨著很大的傷亡,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下一秒會不會被狙擊兵擊殺或者被地雷炸傷。

這場戰役持續了半月之久,遠征軍與日軍正面衝突達到了12次,最終遠征軍用逐次抵抗戰術獲得了戰爭的勝利,這一戰役是抗戰史上比較出名的戰役,在這場戰爭中遠征軍實現了以少勝多,用最差的裝備擊潰從頭武裝到腳的日寇。

遠征軍多次防守成功延緩了日寇進攻行程,在這種情況下本該是我方處於優勢的,但是英軍卻臨陣退縮貪生怕死,直接將遠征軍的後路讓給日軍,給中國軍隊帶來巨大的壓力。

在這種局勢下,中國軍隊只能被迫撤退保存兵力,於是杜聿明率領第五軍撤回中國,在當時最好的撤軍路線應當是往印度方向,在蔣介石的越級指揮下,杜聿明選擇直接撤回國內。

接到任命後,杜聿明下令戰士們丟棄重武器,分三路回國。在撤退中,他們遇到了極端惡劣天氣,最終抵達中國後軍隊也損失了四分之三的兵力。

客觀評價

以上可以看出,杜聿明的指揮能力還是很強的,那為什麼他在解放戰爭中多次打敗仗並被俘呢?粟裕將軍指出:

「杜聿明只能打勝仗,兵敗後他就會自亂陣腳。如果戰爭開始前軍隊的裝備與實力不如敵方,他的指揮才能就很難發揮。」

解放戰爭初期,林彪帶領的軍隊大多數戰士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軍事訓練,反觀杜聿明帶領的國軍,個個都是精銳戰士,再加上叛軍提供的情報,國軍在戰場上可謂是呼風喚雨,一度將林彪軍隊逼退至松花江畔。

共產黨軍隊奪下新站等地後,杜聿明率領的國軍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再加上陳毅和粟裕在山東地區牽制住國軍即將馳援東北的兵力,國軍在東北的兵力就無法得到保障,在這種情況下杜聿明只能停止進攻。

1947年5月,東北民主聯軍開始大舉進攻國軍,6月份他們攻占了四平。遭遇事業滑鐵盧後,杜聿明整日憂思最終患上疾病到上海就醫。

遼瀋戰役後,東北野戰軍包圍了錦州,讓國民黨軍隊無法往返關內,蔣介石為了改變戰場上的局面,下令讓杜聿明奔赴瀋陽主持戰場,可惜敗局已定。

淮海戰役開始後,杜聿明又被調至徐州,此時的國軍在戰場上已經處於劣勢,再加上蔣介石臨時改變作戰計劃,這場戰役最終他還是敗了。

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被我軍抓獲,最終被解放軍戰士俘虜在張老莊村,十年後他作為第一批特赦戰犯被釋放。

杜聿明是具有領導才能的,但是過於愚忠,再加上共產黨在多年戰爭中早已習慣各種惡劣的環境,而杜聿明卻被後勤和兵力局限,如果打了敗仗,他便會失去判斷能力,最終的結局也只能是失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