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11中的鄴城,背後藏著什麼故事?你對這個城市還有印象嗎?

單機時代 發佈 2023-01-27T06:37:38.569652+00:00

特色是大都市,位於冀州,河北地區的西南側,東北是袁紹的南皮,西北是丁原的晉陽,東面是空城平原,南面是張角的濮陽城。

上一回介紹了冀州的南皮城,今天來介紹冀州的另一座城池--鄴城。

【城市】:鄴城,最大兵力上限10w,建設用地7+8+5=20,屬於大型的都市(比成都、建業、許昌都要多2塊,僅比長安、洛陽少2塊);特色是大都市(即),位於冀州,河北地區的西南側,東北是袁紹的南皮,西北是丁原的晉陽,東面是空城平原,南面是張角的濮陽城(隔黃河)。遊戲中歷史劇本中,184屬於黃巾軍,189屬於韓馥,190至200年都屬於袁紹勢力,之後屬於曹魏。

鄴城是河北唯一大城市,經濟發達,同時交通便利,小編喜歡進出河北都會以鄴城為支點,故認為其在戰略上極為重要:

·從中原攻擊時由於地勢平坦方便展開大部隊,拿下後由於交通方便快速補充錢糧兵器,隨後運輸隊都會集中往這裡補給,統一河北的部隊也由這裡出發;

·反之如果從北往南,小編也習慣集中資源到鄴城,然後南下攻擊濮陽或陳留,並以此為中原攻略部隊的後勤集中地。

*上述只是戰略上泛泛而談,並非唯一打法,以實際情況為準。

特色:大都市,其它屬性的城池只能保有10萬,僅大都市可以保有15萬士兵。即如果運輸部隊較多的話,其它城市容易因超出而消失,而大都市則相對不容易,因此可作為地區攻略的支點或中心倉庫。

【歷史】鄴城同樣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鄴」之名始於黃帝之孫顓頊孫女女修之子大業始居地(今臨漳縣香菜營鄉鄴鎮一帶。鄴,業之居住地之意。),距今4000餘年。殷商時,鄴地相距殷都(安陽)20公里,為殷商王朝都畿地。武王滅紂,封武庚守殷祀,鄴處武庚之殷地。鄴城初建於春秋時期,相傳為齊桓公所築。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鄴,把鄴城當作魏國的陪都,最著名就是任命西門豹為鄴令治理漳河,那時候鄴城反過來包含了殷地。此後,鄴城一步步成為侯都、王都、國都。

秦並天下後,鄴屬邯鄲郡,西漢屬魏郡,漢魏南北朝時期都設置有鄴縣,而且治所一直在鄴城。兩漢三國時期的鄴縣含今臨漳縣南部和安陽縣北半部,是冀州的治所。東漢末年(204年)曹操擊敗袁紹進占鄴城,非常看好此地,遂營建鄴為魏王都。曹操還以城牆為基礎,建築了著名的三台,即金鳳台、銅雀台、冰井台。

曹操和他的兒子們在這裡宴飲賦詩,造就了著名的三曹七子,為後世留下了「建安風骨」的美譽,是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鄴城自此成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於中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使臨漳享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譽。曹氏父子喜好文學,獎勵風雅,掀起了中國文學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個高潮,形成一個彬彬之盛的鄴下文人集團,所以臨漳縣與安陽也稱為鄴下。

在《三國演義》中,鄴城的出現在第二十四回《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袁紹聽說劉皇叔兵敗來投,親到鄴郡外三十里相迎。此前雖沒說鄴,但實際經常說的冀州城其實就是鄴城(冀州治所),所以最早是在第七回韓馥被袁紹騙取了冀州(當中荀諶、辛評兩位二五仔也起到很重要的蠱惑作用)時就是鄴城的出現,直到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台之後就開始,之後都稱鄴城。

英雄集結劇本中,鄴城所屬勢力君主為韓馥,由於上面所屬鄴城不僅河北內相連,還隔河與中原相連,那麼應該如何防禦呢?

【防守】最大的防守難點小編認為是鄴城東南的堤防,源自上述演義中許攸獻計決漳河河堤攻冀州城的典故,在三國志11里是四個設計有堤壩的城池之一,可見光榮公司挺細心的。由於鄴城是大倉庫,城下又容易展開大部隊,一旦掘開堤壩,淹水的部隊全部潰滅,城防也會立馬降一半。因此防守時是禁區,尤其要小心對手的投石車。當然如果是遇到對手實力太強,比如兵力是我們三倍以上,可以引誘到城下,然後運輸隊拉走錢糧裝備,把空城留給敵人,反手我們掘開堤壩,便可全殲敵軍。

另一個防守難點在南邊,前面說到中原地區的陳留或濮陽都只是隔河相望,還有5塊地在黃河邊。不過頭一兩年還不會被攻擊,需要抓緊兩年時間快速在河北擴張,然後回防。

西邊是開局屬於晉陽的壺關,歷史上高幹在這裡抵抗曹操。這裡離晉陽城與鄴城距離都不近,丁原有什麼動作都比較費時間,因此早期威脅很小,只需要有空看看壺關的兵力即可。也可以派出小部隊騷擾丁原,讓他經常要派1-2支部隊往返,耗費兵糧和減緩建設速度。

東面分上下兩條路,上面道路移動方便,但僅一個路口,應該是再現界橋之戰的場景。

上面路口旁早期可以建箭樓或陣來卡位,北海建火種來防備;等開發了「投石」科技之後改為投石台。不建議塞路口,因為這樣對手都不走這條路,全繞道,這裡就浪費了。

下面的路都是荒地或濕地,無法建設,沒有特別好的辦法,只有靠騎兵以外部隊和投石車來擊潰敵人。因此儘量讓敵人走上面的路。

由於平原是空城,所以早期也沒有威脅。即使有勢力占據了,建設發展也需要一定的時間給我們做防禦。

北面經濟區旁邊也有一條路,不過早期沒有研發「難所行軍」時不會有路,因此早期一兩年也是安全的。還有北面地區屬於晉陽,即丁原的勢力,所以只會丁原來進攻,如果我們把丁原部隊牽制在壺關,就不存在北方的威脅了。

總的來說,鄴城早期只有西邊壺關的威脅,可以用小部隊牽制丁原的發展,這樣韓馥即可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打造兵裝和兵器。

【人才】251的「英雄集結」劇本中,韓馥初始只有10個將領,在所有勢力當中排中游,因此是3☆的中等難度。人才方面雖然數量不多,但文武俱全,總體偏智力的居多。

統武的代表是當然就是五子良將、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張郃,早年沒有他的記錄,估計在韓馥當政的時候還只是中等軍官,袁紹掌權之後才逐步靠對公孫瓚或黑山軍的戰功而成長。在他之後是深受網友喜愛創作的「潘大將軍」(網友紛紛為他設計應配的特技、如何培育的方案等)。

智力的代表就是河北唯二智力90或以上的謀士,沮授。沮授少有大志,很早為袁紹提出河北版「隆中對」(演義裡面沒有,感興趣可以翻查三國志等史料,他為袁紹規劃了路線圖:向東打黃巾→向西打黑山軍→向北滅公孫瓚→壓制匈奴→長安→洛陽)。後來不願降而死,曹操曾嘆息說:「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他使得韓馥開局就有90軍師,就這點就勝過大多群雄了。此後還有辛家三人和荀彧之兄荀諶也是良臣。

初期人才算素質不錯,然後在野人才如何?在野僅3名,人數較少,有一位後期文武雙全的劉劭和一個政治還行的崔林。

總體數量不多,且統武堪用的較少。

兵種適性方面較好的是槍兵、兵器,其次是騎兵和弩兵。由於城池屬性與武將適性偏向不明顯,小編建議技巧點研究「熟練兵」之後,主要發展發明的科技(即投石車那個),主要裝備槍兵和井嵐,次要裝備弓弩。利用早期東部無敵、南部敵人被牽制的兩年窗口期,利用西面壺關反覆爭奪磨掉丁原的騎兵,一旦拿下晉陽,則可在晉陽爆騎兵結合晉陽的武將+鄴城兵器,逆時針攻打薊or南皮→北平→襄平。當然拿下南皮就已經奠定河北的統治地位了。此後科技優先騎兵科技,然後就可以指揮河北騎兵團展示恐怖的機動力和攻擊力來奪取天下了。有點類似帝國時代II的匈奴打法(騎射+騎兵突擊)+適當的投石車。

相對武將素質來說,特技方面比較讓人失望,大部分空白。好在殘留的三個都有用,張郃的【昂揚】可以讓他增加續航,這樣用槍兵和騎兵就更沒有後顧之憂;辛憲英可以彌補張郃智力的不足,並有【規律】防偽報;劉劭的【詩想】可以使軍樂台翻倍效果,他本人就可以帶一隊,除水軍外樣樣皆可。可惜沮授90智力卻沒有特技,鑑於他78的統率力和優秀的適性,還是推薦日後給他配備【深謀】、【機智】、【言毒】或【鬼門】等攻擊類特技(前一可以研發,後三者看運氣)。另外辛評可以率領槍兵,潘大將軍早期可用兵器、拿下晉陽後可轉騎兵,沮授兒子沮鵠可以帶弩兵。

從將領特技和能力可以看出,雖然僅比袁紹勢力難度高1個☆,但將領人數差很多,急需快速拿下晉陽補充。然後可以觀察薊的城下三家混戰,待三家疲敝的時候就快速拿下薊→南皮or直接南皮,然後統一河北,最後統一天下。

研究技巧方面,建議優先「熟練兵」,然後發明類,接著騎兵類。

對於東邊的平原空城,在滅掉晉陽之前,不建議攻占。否則容易刺激袁紹、黃巾軍與孔融/呂布(孔融通常較快被呂布滅亡)來找麻煩,韓馥人少,管不來。

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攻略晉陽上面,拿下他除了既有幾個之外,還有在野的優秀將才,這個會在後續晉陽的篇章中介紹;拿下晉陽後,可以利用晉陽的騎兵特性快速爆騎兵,非常適合河北將領的適性。

以上就是三國志11的鄴城的介紹以及251韓馥的攻略建議,這樣冀州就全部介紹完了。相比河北最無後顧之憂的公孫康、最有兵種特色的公孫瓚、僅次御三家的袁紹等三個勢力,韓馥難度更高,但也更考驗玩家們的遊戲的理解。當然眾多玩家都會有各自的打法,歡迎各位玩家在評論區留言介紹與討論更多的打法。另外下一回將繼續介紹其它城市,大家想先了解哪個城市呢,可以在評論區寫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