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重蹈蘇聯解體覆轍?不!它的下場比蘇聯土崩瓦解還要慘烈!

靜夜史 發佈 2023-01-27T08:49:23.928894+00:00

1991年12月25日,對於世界而言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日子,因為就在這一天,作為超級大國的蘇聯轟然解體。

1991年12月25日,對於世界而言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日子,因為就在這一天,作為超級大國的蘇聯轟然解體。

隨著蘇聯總統戈巴契夫發表電視講話並當場辭職,克里姆林宮穹頂上鐮刀錘子旗被三色旗取代,蘇聯從此不復存在。而伴隨著這個社會主義陣營老大哥的分崩離析,與資本主義陣營針鋒相對的社會主義陣營也最終煙消雲散。

蘇聯解體作為改變世界格局和歷史走向的標誌性事件,始終是各國討論的熱點話題,即便到了30多年後的今天也依然熱度不減。而在關於蘇聯的話題中,蘇聯解體原因始終是熱中之熱。

根據人教版歷史教科書的記載,蘇聯解體遵循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理論,即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依據,所以積重難返的史達林模式,是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


但縱觀20世紀風雲激盪的歷史發展軌跡,外因似乎是這個超級大國崩塌的最大推手,比如讓蘇聯痛不欲生的阿富汗戰爭。

而在靜夜史看來,相比於阿富汗戰爭的欲罷不能,時間稍早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才真正讓蘇聯生不如死,畢竟雖然這場戰爭的槍炮並沒有砸在蘇聯身上,但卻讓蘇聯的盟友越南被揍得鼻青臉腫,進而導致被捆綁的蘇聯不斷被放血。而蘇聯在當年的歷史背景下,根本不敢「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地在我們的北方為越南兩肋插刀,於是只能元氣大傷又顏面掃地。

而對越自衛反擊戰爭之所以能成為我們扳倒蘇聯的神來之筆,最遠還要追溯到50年代末的中蘇交惡。

眾所周知,新中國成立起來,我們就確定了「一邊倒」向蘇聯的外交政策,並在1950年2月14日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正式結為軍事同盟。而後隨著新中國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美國等西方國家加緊了對新中國的圍追堵截,蘇聯則對新中國刮目相看並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援華。

在蘇聯的大力支持下,新中國在短短數年時間裡建立了強大的工業體系,完成了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迅速蛻變,中蘇關係更是親密無間到同志加兄弟。

然而,隨著日內瓦會議和萬隆會議等國際會議的圓滿成功,新中國的國際地位迅速提升,並很快在社會主義陣營內部與蘇聯取得了並駕齊驅的地位。雖然彼時的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意識到新中國並非東歐衛星國,需要更多的尊重,但依然改不了「長波電台」和「聯合艦隊」等大國沙文主義行徑,令新中國大為不滿。


而後以1958年的金門炮戰為標誌,中蘇關係急轉直下,並最終在1959年6月全面交惡。

中蘇交惡的直接後果就是新中國的國際環境空前險惡,需同時面對美蘇兩大超級大國的瘋狂圍堵。但這也為中美關係的正常化打下了基礎,畢竟勃列日涅夫時代的蘇聯綜合國力登峰造極,而美國則深陷越南戰爭泥潭無法自拔,於是以1969年珍寶島衝突的中美默契為基礎,兩國最終在1972年實現了關係的正常化。

以此為契機,美國在1975年從越南成功脫身,而完成統一的越南則在1978年與蘇聯結盟,同時加緊了對我們的瘋狂挑釁,並最終引爆了震驚世界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爭。


因為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美國的「中立」立場,蘇聯始終不敢在我們的北方輕舉妄動,對越自衛反擊戰成為蘇聯崩潰的根本原因。

可以說,從蘇聯不顧後果地同我們反目成仇,就決定了蘇聯萬劫不復的最終命運。畢竟作為美蘇之外的「第三極」,我們不可能被忽略,而且但凡我們加入其中一方,另一方必然極其被動。

然而,美國似乎並不在意這些,從1949年新中國橫空出世至今,在長達70多年的時間裡,除了1972年中美關係正常化到1991年蘇聯解體的20年時間,其他時間裡,美國都將新中國視為不共戴天的宿敵,而中俄兩國則不斷靠近。尤其是冷戰結束後,為對抗共同的敵人,中俄逐漸形成了「背對背擁抱」的抱團取暖關係。


那麼,面對中俄兩國的攜手並肩,美國害怕嗎?當然,否則也不會無所不用其極地針對我們,尤其是發動所謂的貿易戰。

那麼,美國會重蹈蘇聯解體的覆轍嗎?靜夜史認為當然不會,畢竟美國和蘇聯的發展軌跡大相逕庭。

蘇聯解體的直接前提,是列寧提出的「民族自決」政策。說白了,因為出於對抗國內白軍反撲和帝國主義干涉以及將來發動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考慮,列寧允許境內各大中民族建立蘇維埃政權並以平等身份加入蘇聯,才為將來蘇聯的分崩離析埋下了禍根,畢竟民族主義一旦被喚醒,就再也回不到從前。


而美國,從建國13州開始,就和沙俄帝國一樣,開始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擴張,至1898年吞併夏威夷,美國領土猛增10多倍,一躍成為西半球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因為「南北無全國,東西兩大洋」的優越區位,美國不曾經歷蘇俄革命的內憂外患,因此也不存在「民族自決」的土壤。事實上從美國建國至今,其面臨的最大危機就是南北戰爭,而這場決定美國國運的「二次革命」,也奠定了美國各州「自主權很大但向心力更強」的基礎。

畢竟南北戰爭期間,林肯總統將美國的立國基礎從所謂的契約修改為先烈浴血奮鬥的結果,這意味著即便憲法規定各州有自由退出美利堅合眾國的權利,卻沒有任何一個州能夠遠走高飛。

再加上美國以歐洲白人後裔為立國基石而不是以沙俄式的主體民族為中流砥柱,使得美國比沙俄更包容和開放,更容易吸引世界各地尤其是歐洲的移民,為美國的快速崛起提供了強勁動力。而一飛沖天的綜合國力,也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族裔對美國有了更強的認同感。

所以,美國不僅不會重蹈蘇聯解體的覆轍。相反,因為五洲四海族裔的不斷湧入,美國始終保持著相當的活力和實力。

那麼,這樣的美國是不可戰勝的嗎?靜夜史認為當然不是。相反,因為將我們視為不共戴天的宿敵,美國即便不會和蘇聯一樣走向解體,也必然會經歷盛極而衰甚至萬劫不復的結局。

雖然身在北美大陸,但美國作為英國的Plus版本,本質上也是統治美洲大陸的「島」,對亞非歐複製了英國對歐洲大陸「離岸平衡手,大陸攪屎棍」的模式。

所以,美國對曾經的中蘇和今日的中俄,本質上是海權國家對陸權國家的圍堵。美國之所以忌憚中蘇結盟或中俄走近,根本原因在於中俄背靠背之後,將會在歐洲和亞洲兩個方向進行強力突圍,令美國苦心孤詣構建的包圍圈顧此失彼。

雖然作為山水相連的大國,中俄歷史上有過太多不堪回首的記憶,但在抗擊美國圍堵的共同目標下,兩個陸權大國具備勠力同心的前提條件。


如今,俄羅斯依然未能從蘇聯解體中恢復元氣,俄烏對抗更是將力不從心的尷尬暴露無遺,說直白些已經不具備在歐洲獨當一面的實力。但俄羅斯選擇順勢而為地默認並接納「一帶一路」倡議的延伸,畢竟作為地跨亞歐兩大洲的國家,俄羅斯是「一帶一路」倡議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所以,我們將以一日千里的實力為支撐,不斷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蓬勃發展,並在亞歐大陸向外突圍的同時,儘可能地排擠美國在亞歐大陸周邊的勢力,比如歐盟,比如中東,比如東南亞。

畢竟,作為美國國之柱石的美元石油霸權,就是以控制中東等國的石油為手段。而美國主導的國際市場,則囊括了歐盟和日韓等國家,可以說為了圍堵中俄,美國在歐洲和亞洲「東西對進」,不斷壓縮中俄的戰略迴旋空間。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我們能藉助「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整合亞非歐大陸,將美國勢力一步步逼出亞歐非大陸邊緣,則美國必將元氣大傷。尤其是亞太地區,當美國不得不退出西太平洋,尤其是第一島鏈,那麼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必將遭遇前所未有的衝擊。

所以,為了避免被我們擠出東半球,美國一方面在針對中俄的同時離間兩國,與俄羅斯某些試圖拉我們下水的論調遙相呼應,另一方面拼命地拿台海問題做文章,畢竟一旦我們方寸大亂地與美國在台海兵戎相見,美國則可以糾集一眾鷹犬組成反華聯盟,逆轉被我們一步步逼回西半球的尷尬命運。


而為了儘可能避免美國的狗急跳牆,我們也在儘可能地主動出擊,比如驅逐艦到美國西海岸附近過大年,將可能兵戎相見的戰場儘可能地落在更靠近美國本土的地方。

概括來說,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可阻擋的情況下,美國因國情不同,不會像蘇聯解體一樣走向分崩離析,但卻會因綜合國力力不從心遭遇比蘇聯解體更加悲慘的命運。

從今天英國日薄西山的尷尬局面來看,更加登峰造極的美國,飛得更高也必然摔得更慘。

在這樣的情況下,保持戰略定力,尤其是等待力不從心的俄羅斯認清現實並與我們真正攜手並肩,我們才能作為陸權國家的代表,真正取得對海權國家即美國的最後勝利!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