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丨向東大運河 晨跑中想起這些人和事

浙江日報 發佈 2023-01-27T14:43:00.625534+00:00

拱宸橋。視覺中國 資料圖正月初五,財神爺生日,新春假日行將結束。天氣晴好,早起晨跑。跨過杭三大橋,仍沿餘杭塘河跑。往西是五常繞城,往東是大運河。決定往東跑。去年有兩三次都跑到小河直街石橋,今天要跑到拱宸橋。朝陽初升,渾身灑滿金色。陸續有晨練者迎面而過,「新年好」,不時互致問候。

拱宸橋。視覺中國 資料圖

正月初五,財神爺生日,新春假日行將結束。

天氣晴好,早起晨跑。跨過杭三大橋,仍沿餘杭塘河跑。往西是五常繞城,往東是大運河。決定往東跑。去年有兩三次都跑到小河直街石橋,今天要跑到拱宸橋。朝陽初升,渾身灑滿金色。陸續有晨練者迎面而過,「新年好」,不時互致問候。

從古墩路的杭三大橋算起,豐潭路、古翠路、餘杭塘路、學院北路、莫干山路、趙伍路,橋下都修有綠道,標準規格不甚統一,是分段建設的。穿過小河直街,就到了大運河。相比塘河,大有豁然開朗之感。

過去的貨運碼頭和油品倉庫,改造成小河廣場,可以看到,倉庫遺址群現在也充滿了時尚和現代氣息。前方又是一座貫穿南北的大橋,車來車往,十分繁忙。相問路人,才知是登雲大橋。多少次駕車或坐車從登雲大橋上過,這是貫通杭城南北的要衝。

再往前走,看到一座古老的三孔石橋,想必就是著名的拱宸橋。是的,經過橋西正在打造的歷史街區,登上拱宸橋。第一次站在此橋中央,極目四望,歷史滄桑感油然而生。

此橋乃杭城古橋中最高最長的石拱橋,是京杭大運河抵達杭州的最具標誌性建築,與塘棲廣濟橋、嘉興長虹橋一起,並稱「運河三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拱宸橋的建造,歷史上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據《古今圖書集成·杭州橋樑考》記載,橋由明末商人夏木江在崇禎四年(1631年)倡導修建。另外一種說法據《錢塘縣誌》記載,崇禎四年,當時的舉人祝華封為緩解兩岸居民船渡之苦,自行募集資金建造了拱宸橋。雖然建橋人不同,但年代倒是相同。

橋名也有兩說。一是,《論語·為政篇》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拱」與「共」通,「宸」與「辰」通,拱宸橋之名由此而來。二是,古時「宸」指帝王居住的地方,「拱」意拱手,雙手合十以示敬意。每當帝王南巡,高聳的拱橋,表示對帝王的相迎和敬意。兩種寓意都有道理,沒作考證。

千年京杭大運河,是比肩長城的古代中國人民用人工打造的世界地標。悠悠流水,至今仍滋養著橫穿大半個中國的眾多城市和芸芸眾生,是至今仍然生機勃發的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能夠成功申遺,當之無愧。

寫大運河的詩詞,膾炙人口的有陳志昂《登幽州台歌》的「前不見故人,後不見來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的「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張繼《楓橋夜泊》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等等,卻少見寫拱宸橋的名家名句。可能是杭州西湖的景色太過誘人,把古今名家的目光都聚焦到那裡。不過,柳永的《望海潮. 東南形勝》的「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寫出了錢塘自古繁華,是不是也包括了大運河帶來的沿岸盛景?

過拱宸橋到東岸,是運河文化廣場。廣場上六幅浮雕,講述著運河的古老歷史。在大運河申遺的石碑前,有一家三口,男人、女人和孩子,正用手機在留影。

我沿著濱河的仿古茶樓,翻越登雲大橋,再回西岸,原路返回,往返14公里。晨跑的好處很多,除了健身強體外,很重要的有兩點。一是奔跑中觀景,頗有動感。沐浴著初升的陽光,心中充滿著希望。二是行進中思考,可以排除各種干擾甚至進入冥想,可惜要達到此境界尚需時日。不過思考問題或構思一個講話和文章,似乎不成問題。

一路跑一路想,大運河的變遷,包括拱宸橋的興衰,都是歷史產物,是千千萬萬人民群眾創造的物質和精神高度融合的傑作。進入新時代的大運河,合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和節奏,正在實現歷史性的振興。在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老城區的廣大基層幹部群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乃至犧牲。看到今天大運河兩岸產業、業態、居住和生態環境等悄然發生的華麗蛻變,是值得高興和欣慰的。

就講拱宸橋周邊的大運河保護,凝聚著太多的許多智者仁人的心血和智慧,我想到的就有幾件,按時間排序寫上。

一件是劉楓的聯名提案。2005年12月22日,在全國政協「中國保護世界遺產走過20年」座談會上,文物保護專家羅哲文老先生作了有關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的發言。他呼籲並渴望能在有生之年再為大運河「申遺」做點事情。2006年3月初,在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召開前的常委會會議期間,時任全國政協文史委副主任的劉楓(曾任浙江省委副書記、政協主席)邀請羅哲文等專家和杭州市政協負責人就大運河保護與「申遺」有關事宜進行商討,達成初步共識。在隨後召開的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經充分協商完善,以劉楓為第一提案人的《應高度重視京杭大運河的保護與啟動「申遺」工作的提案》,得到58名全國政協委員的聯署,引起巨大反響。5月,全國政協組成68人參加的考察團,對沿河六省市進行了為期10餘天的實地考察,並在杭州召開了3天的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研討會,最終形成了聯合申遺的《杭州宣言》。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通過中國申報的大運河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我國第32項世界文化遺產。2019年,劉楓這個提案也被全國政協評為70年100件有影響力的重要提案。是年,我在參加運河文化委員會客廳活動時,專門講述了這個提案故事,希望委員們秉持協商初心,續寫和演繹好大運河保護發展的新時代新篇章。

一件是朱仁民的策劃。早在2005年,潘天壽的外孫,也是我眼中的全能型藝術家朱仁民,根據大運河、上塘河、紅建河三河交匯的地貌水系創作了中華大運河上第一座環樓手稿。該作品是以中國畫手法創作的,據說這是至今為止世上唯一的用中國畫手法創作建築方案的案例。2008年,經杭州市領導和有關專業主管部門同意,朱仁民將《環樓戲說》等轉化為建築施工圖,營造於三河交匯口上,並成為勝利河美食街總體建構。朱仁民又將環樓延伸,獨立完成了勝利河美食街的水墨長卷,並以此長卷為藍本,將杭城有名的臭水溝改造成中國十大餐飲街之一的「勝利河美食街」。朱仁民也因此榮獲「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十大風雲人物」稱號,還以勝利河修復提升等眾多探索實踐案例首創了生態修復學,到中外著名大學講學,被世界糧農組織授予十大華人榜·人文成就獎。朱仁民是舟山人,他曾應邀設計朱家尖遊客碼頭的地上建築群,後被人稱為「海上布達拉宮」的地標性建築。我是在此後結識他,並不時保持交流互動。年前專程去他在運河邊的藝術創作展示室拜訪,一邊看他的水墨長卷《大運河·湖墅河上徒稿》,一邊聽他的介紹。這分明是《清明上河圖》的現代畫卷。朱仁民還為《環樓戲說》寫了《望海樓——朱仁民湖墅漫想》:「天開環樓,上塘運河聚首。群英咸集,青燈百晝,心汗無跡萬筆走。櫛比疊廛舍,橋廊銜日月,大園略瘦。京杭句斷,拱墅地標,南作頭。……」

一件是毛昭晰的堅守。年前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歷史學家毛昭晰老師走了。追憶懷念他的人很多。我很熟悉毛老師,也寫了回憶短文。大家不僅欽佩毛老師的學識、才情,更是向這位著名的文保鬥士致敬。2010年8月,杭州市啟動城區運河整治工程,運河沿岸的碼頭、倉庫、小河直街、拱宸橋西老街區被列入拆除規劃。毛老師早已離開領導和工作崗位,又正在醫院住院治眼疾。他不聽醫生警告,跑到小河直街給老百姓做工作,又闖入正在召開的運河文化研討會,指著橫幅:「我首先要問,什麼是運河文化?運河文化包括哪些內容?通過什麼載體體現?運河文化的載體是橋樑、碼頭、倉儲、歷史街區等文化遺存,把這些文化遺存都拆掉,還談什麼運河文化?運河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遺產,運河的文化遺存一處都不能拆!」回到病房,連夜給市委領導寫了一封6頁長信:大運河文化遺存不能再拆了!「發展與保護並不矛盾,假如當時按照原來的規劃拆了重建,留下的就是一堆仿古建築,毫無吸引力。」杭州市委領導當即在信上批示:「在拆的立即停止,已拆的妥善修復。」大運河歷史街區得以保存,確實要感謝這位長者。

想到的其實還有很多,恕不能一一敘述。從這些人物及故事中,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杭州市多年來一直在探索堅持的,就是「城市有機更新」的理念。我認為這是新的發展理念在城市發展和建設上的成功探索和理論總結,殊為不易。

我們這些年,總體上有很大進步,也有不少教訓。城市發展關鍵是產業,基礎是服務,核心是人,人和城市的全面發展。我們當然要適應變化、面向未來,所以要大力支持建設面向未來的城市社區和鄉村。同時,必須高度重視城市的文脈,一個沒有文脈的城市是沒有靈魂的。我始終認為,一個城市需要未來感,更需要煙火味、市井味和文化味。

一路想到這些淺思陋識,寫上備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