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銘記的一代高僧:弘一法師的四字絕筆

隔壁之魚 發佈 2023-01-27T18:01:13.638139+00:00

他,家境富裕,是天津巨富的少爺,才華橫溢,學貫東西,是恣意瀟灑的風流才子。1918年7月13日,39歲的李叔同正式受戒,拜印光大師為師,法名演音,號弘一。

他,家境富裕,是天津巨富的少爺,才華橫溢,學貫東西,是恣意瀟灑的風流才子。他,就是李叔同。

1918年7月13日,39歲的李叔同正式受戒,拜印光大師為師,法名演音,號弘一。從此世間不再有李叔同,只有弘一法師。

也從此,世間少了一位藝術全才,佛門多了一位高僧。

李叔同的學生豐子愷對自己這位老師出家有這樣的描述:

人的生活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

物質生活就是衣食住行,精神生活就是學術文藝,靈魂生活就是信仰。

  1. 有些人比較「懶」,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老婆孩子熱炕頭,過好自己的日子,就心滿意足了,世間絕大多數的人就是這種觀念。
  2. 還有些人,不滿足於物質的豐衣足食,「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想去更高的地方看看、玩玩,這些人就是知識分子、學者、藝術家,
  3. 另外還有一些人,生活富足、精神豐富,想去探究人生的究竟,對於財產、子孫的想法是身外之物,對於音樂、美術的想法是短暫的美景,甚至於對自己的身體都是虛幻的存在,追求宇宙的來源、靈魂的根本。

毫無疑問,在學生豐子愷的心中,他的老師李叔同就是這第三類人。

出家後,弘一法師奔波各地,將所想所感傳授給年輕的僧人,告訴他們要惜福、習勞、自尊、持戒。

「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後去享受。」

「末法時代,人的福氣是很微薄的,若不愛惜,將這很薄的福享盡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說「樂極生悲」,就是這種意思。」

1942年,弘一法師圓寂,葬於杭州虎跑寺。臨終前他寫下「悲欣交集」四個字,對於眾生深重的苦難,他始終滿懷悲憫,而自己這一生修行有成,功德圓滿,又讓他感到欣慰。最後的時刻,他的心中,這兩種情感交集在了一起。

荼毗後,眾人均看到窯內有多色猛烈火光在閃爍。後來,骸骨中撿出舍利子一千八百餘顆,舍利塊六百顆。佛教認為,這是修行有成就的人留給後人的一種證明和紀念。

至此,世間依然傳唱這首由弘一法師作詞的《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

關鍵字: